概述
1、希望解决的主要技术: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场景下无人装备远距离、低延时遥操作、复杂环境态势感知与低码率传输需求,开展现实场景轻量级复刻技术研究,在极低传输带宽条件下为操控员提供可靠、低延时沉浸式的前方环境感知,帮助其完成驾驶、观察等遥操作任务。
2、需求提出背景及主要应用领域方向:
受限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机器人、无人车等自主无人系统难以有效应对开放性复杂场景,通常呈现为“人在回路”的形式,需要依赖无线视频传输让人员在远端进行复杂环境观察,再根据情况进行操控。在通信带宽充足的情况下,这种工作模式可以很好地进行。然而,在建筑物密集或存在电磁干扰的复杂环境下,无线通信带宽将大幅下降,视频观测画面难以实现稳定传输结果是:虽然控制数据很少,在无线通信受到抑制时仍然可以后无人系统发送遥控指令,但操控手看不到无人系统当前所处的视觉场景就无法操控。由此将导致无人系统的有效操控距离大大缩短,进而严重削弱其效能。因此,在无线通信带宽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保障远距离复杂环境实时观测,已经成为制约自主无人系统发挥作用的瓶颈性问题。
3、技术难点:
(1)面向开放场景的万物识别视觉模型;
(2)基于物体级建模的三维环境语义编码;
(3)有限信息引导的数字场景高精度实时重建。
4、对主要技术指标、成本、周期等有关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
① 在典型路况下,多传感器融合移动定位的端到端误差不大于 0.2%;
② 常见物体识别率≥95%,表述其位姿、几何和语义属性的数据量≤20 字节/物体;
③ 在通信带宽 50KB/s条件下,远端复现的数字场景与真实场景之间的拓扑相似度≥90%;
④感知端到呈现端延时≤200ms。
需求详情
1、希望解决的主要技术:针对复杂电磁环境场景下无人装备远距离、低延时遥操作、复杂环境态势感知与低码率传输需求,开展现实场景轻量级复刻技术研究,在极低传输带宽条件下为操控员提供可靠、低延时沉浸式的前方环境感知,帮助其完成驾驶、观察等遥操作任务。2、需求提出背景及主要应用领域方向:受限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机器人、无人车等自主无人系统难以有效应对开放性复杂场景,通常呈现为“人在回路”的形式,需要依赖无线视频传输让人员在远端进行复杂环境观察,再根据情况进行操控。在通信带宽充足的情况下,这种工作模式可以很好地进行。然而,在建筑物密集或存在电磁干扰的复杂环境下,无线通信带宽将大幅下降,视频观测画面难以实现稳定传输结果是:虽然控制数据很少,在无线通信受到抑制时仍然可以后无人系统发送遥控指令,但操控手看不到无人系统当前所处的视觉场景就无法操控。由此将导致无人系统的有效操控距离大大缩短,进而严重削弱其效能。因此,在无线通信带宽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保障远距离复杂环境实时观测,已经成为制约自主无人系统发挥作用的瓶颈性问题。3、技术难点:(1)面向开放场景的万物识别视觉模型;(2)基于物体级建模的三维环境语义编码;(3)有限信息引导的数字场景高精度实时重建。4、对主要技术指标、成本、周期等有关要求:主要技术指标:① 在典型路况下,多传感器融合移动定位的端到端误差不大于 0.2%;② 常见物体识别率≥95%,表述其位姿、几何和语义属性的数据量≤20 字节/物体;③ 在通信带宽 50KB/s条件下,远端复现的数字场景与真实场景之间的拓扑相似度≥90%;④感知端到呈现端延时≤2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