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loud是专注做出海业务增长的创业社区,2024 年,他们带领不少企业家去美国和日本考察,观察当地的 AI 创业趋势,和当地的创业者进行深度交流,也积累了很多出海方面的认知。
本期,线性资本和 Linkloud 创始人高宁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高宁分享了他在最近两年做出海社区的体会,与众多在创业第一天想做全球市场生意的创业者打交道的观察,以及对个别海外发展成功案例的总结。
一些有意思的点:
来自极客公园,专注与科技创业者聊「真问题」。
线性资本:请简单介绍自己和 Linkloud 的业务,特别是 2024 年主要做了什么?
高宁:我是 Linkloud 的联合创始人高宁,Linkloud 的业务包括举办创业出海相关社区活动、以增长为主题的 Workshop,以及组织创业者做先锋游学和提供落地咨询相关的内容和服务。
总结我的 2024 年,主要做的事情包括以下几点:
线性资本:和你们一起“走出去”的企业画像是什么?
高宁:跟着我们出去的创业者大概分两类。第一类我称为企业家,公司已经走到偏 C 轮后或已经上市。他们普遍认为全球化是重要战略,会同时看多个市场(其中美国和日本相对比较重要)。他们要选择 1-2 个市场做重点投入,所以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如竞争对手,客户痛点,SWOT 比较等等,后续交给专业团队跟进。
第二类是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大部分是这 1-2 年成立。第一天就做全球市场,已经对中国外的其他市场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他们需要在调研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了解和自己同一个阶段(主要偏向 A 轮之前)的企业在当地是怎么做本地化,怎么做增长。
线性资本:在 workshop SEO 主题里增加 social marketing 和 PMF,这体现的行业发展或创业者的需求变化是什么?
高宁:在 marketing 方面,我们观察到两个趋势。
第一,这一波 AI 浪潮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渠道。短视频、Twitter、Newsletter、Podcast 等等,而且过去 1-2 年往往 AI 产品会出现“爆火”的现象,新的渠道怎么用,不同的产品适合什么渠道,选择变多,匹配的难度也就变大,对初创公司而言,条件有限,怎么用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
第二,在 social marketing 里,有时只要能找到 1-2 个渠道就足够,而且在这方面创始人必须要自己有意识。对这些渠道有自己的感知,因为创始人是最能最快找到产品适合的渠道的人,另一方面,对内容渠道有意识也会方便创始人和用户直接对话,有助于迭代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一次 AI 的浪潮里,很多海外公司创始人会自己开账号做内容,我们希望把这些变化传递给更多的创业者。
PMF 方面,没有一家公司找 PMF 是容易的,一些企业找到了,也许方法无法被复制,但是思考框架是很有分享价值的。
线性资本:如果简单总结从开始做 Linkloud 到现在,你在一线观察 AI 应用出海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中间有哪些重要的拐点或者标志性事件,有哪些在 2023 年尚且是创业者尝试的方向、到了 2024 年成为了共识?类似的,哪些 2024 年在尝试的方向/策略,你认为 2025 年会成为共识?或者哪些会被否定?
高宁:我分别列出 2023、2024 年的一些我们观察和总结的重要拐点。
1) 2023 年
开端:2022 年下半年到年末 AIGC(特别以图像生成为代表)出现了一批新产品,其中以 Midjourney 为代表的产品证明了这些产品全球化发展的潜力,带动创业者重视全球化。
直接拥抱全球化的创业者先获得红利,比较典型是目前已经被很多人熟悉的 Heygen、Opus、Monica, Talkie 等初创企业为代表。到了 2023 年年终,一些公司的成果开始显现,大家眼见为实,越来越多年轻创业者创业第一天就决定做全球化。
出海市场开始关注到日韩等国家/市场,以 Speak 和 Gamma 在韩国兴起,Notta 等企业在日本取得里程碑突破为代表,Sakana.ai 2023 年 7 月成立,付费能力好且 ChatGPT 渗透快的其他市场也逐渐被关注到。
2) 2023 年,我们看到三类方向逐渐在 2024 年成为共识
3) 2024 年
4) 2025 年,我们认为以上三点都会成为最大共识。
线性资本:最近 Linkloud 文章里引用硅谷投资人 Sarah Guo 的总结,AI 应用被低估了。如果简单对比这 1-2 年,中美在 AI 应用创业的差异,从创业项目集中的方向,产品成熟程度,市场接受程度(或者找到 PMF 的速度)等维度,根据你的观察,中美应用创业有什么差异,基于对这些差异的比较,你觉得国内的创业者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高宁:
1) 美国市场,大家已经有共识的是,创业者更倾向做 ToB,总体市场生态也更好,而且将大而全的软件解构、向垂直整合的趋势非常明显。市场方面总体上企业的数字化意识好,云服务更普及,这个生态下,初创企业获得收入的节奏会更快和相对更容易。不过有收入并不代表初创企业就是真的找到了 PMF,生态好的另一面是竞争很激烈。
2) SaaS 时代的效率工具正在被重做,比如会议工具、编辑工具、声音配乐、Office 三件套、Coding 等,都可以看到新一批初创公司出现。
3) 无论 SLG 还是 PLG, 由创始人主导增长的趋势在去年非常明显,创始人活跃在社媒和各类活动/渠道,直面用户、客户以及做品牌,有利有弊,这也意味着噪音依旧非常多。
4) 给国内创业者的启发:
线性资本:初创公司的优势,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道理都懂,但是在具体实践里还是做不到,你接触了这么多初创公司的创业者,觉得阻碍大家的是什么?
高宁:我的感受是大家首先需要有思维模式上的调整。以前国内做产品,思路会偏向尽可能完美用户才会喜欢或者付费,但海外不是,一款插件可能很容易就有用户喜欢,他们觉得好用就会付费。
现在这个时期,初创公司有两个实际优势。首先,搭一个 AI 的产品速度比以前快很多,有一定运营技巧,做冷启动也相对来说不太难。其次,AI 产品已经很多,普遍要付费(价格区间往往是 10-20 美元)。所以试水成本也降低了。初创公司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做快速验证,我们看到很多不错的初创企业都做过类似的快速验证,而不是像大公司那样每一步都要有严谨的论证或者资源审批。
另一方面,可以多试几款产品。快速验证,积累经验,对工具型产品而言,与其做一个集合了 5-6 个功能的产品,不如做 5-6 个单独产品,每个打一个单点功能。每试一次都会积累新的用户群,用这种矩阵方式,一方面可以积累和提高运营技巧,其次是向更精准的人群、周边模糊人群,甚至周边国家人群等不同群体推你觉得效果最好的、或者最想做的一款产品,也更容易转化。
第三,对出海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探索不同国家的人群,看不同国家用户的反馈,判断个别市场是否需要做本地化。我看到一些案例,有一些出海的公司会先做一个英语的版本,也做一些工具矩阵,吸引一些其他国家懂英语的用户,比较这些国家/地区的转化,再做本地化。这就是初创公司比较有效利用灵活优势的方式。
线性资本:2024 年组织的线下活动、出海游学中,让你印象比较深的、创业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和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你觉得这些他们关心的问题,背后反映的是什么?
高宁:
线性资本:之前你在一些分享中,关于美国和日本市场的分享,也有提到“美国虽好,新兴市场红利依旧”,可否重点列一列这一年总结下来你观察的值得中国创业者关注的市场、哪些产品可能适合这些市场,以及为什么?
高宁:
线性资本:先对市场做一些了解,怎么定义“了解了”?有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
高宁:我的感受是,大部分的产品不一定是全新的,海外可能会有一些对标,或者在单点工具或者功能上类似的产品。创业者往往会误以为了解了对标产品就等同于了解了用户或市场。
我觉得在了解产品之外,得再延伸一层:它的用户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产品,或者用户是因为什么把这个产品用起来的。创始人往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当作事实。这在第一次创业的创始人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如果给一些硬指标,比如做用户调研,对标产品的核心用户,至少要和 20-50 个人聊;对方公司层面,找一些员工聊,大部分也不会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产品;第三是和相似产品做冷启动增长的人聊,这样你就更知道你的产品,针对相似用户群该怎么做。
线性资本:你看到的做 AI 应用出海做得比较好的早期初创公司,创始人,产品,团队,以及做事的风格,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给更广泛的做 AI 应用的创业者,有什么可以借鉴?或者哪些创业者踩过的坑,值得其他创业者慎重考虑?
高宁:
1) 边做边摸索更清晰的用户画像和需求,用户也在选择你。这里举两个例子:
2) 创始人要亲力亲为,也是前段时间硅谷讨论火热的 founder mode。比如创始人可以问问自己,自己参与用户调研吗?参与过营销内容制作吗?自己会亲自发 LinkedIn post 吗?
3) 传递价值而非功能,比如如何做好 Onboarding,如何转化注册,最快实现 Aha?
4) 国家市场也要聚焦,尤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绝不能期待各地开花。建议创业者多关注南美和日本市场,南美这个市场,大家可能接触的 AI 产品,在更新频率上没有美国市场用户接触的 AI 产品更新那么快,但是他们看到好的产品会一直用。日本市场比较讲究认同感,欧洲地区,英国、法国两个地方是比较明显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 AI 产品。
5) 做好随时调整 pivot 的准备,尽可能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并且充分以数据为导向。
线性资本:有什么是正准备从 0-1 的创业者可以马上就开始做起来的,有哪些是他们一定要时常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不要做的?
高宁:
线性资本:你自己平时会主要从哪些信息平台/渠道了解海外创投行业/初创公司动态?有什么高质量的信息来源推荐吗?
高宁: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 线性资本 ”
【开源免费】Fay开源数字人框架是一个AI数字人项目,该项目可以帮你实现“线上线下的数字人销售员”,
“一个人机交互的数字人助理”或者是一个一个可以自主决策、主动联系管理员的智能体数字人。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xszyou/Fay
【开源免费】VideoChat是一个开源数字人实时对话,该项目支持支持语音输入和实时对话,数字人形象可自定义等功能,首次对话延迟低至3s。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Henry-23/VideoChat
在线体验:https://www.modelscope.cn/studios/AI-ModelScope/video_chat
【开源免费】Streamer-Sales 销冠是一个AI直播卖货大模型。该模型具备AI生成直播文案,生成数字人形象进行直播,并通过RAG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寻找后实时回答用户问题等AI直播卖货的所有功能。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PeterH0323/Streamer-S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