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Tana
一个帮助人们和团队在工作世界中简化待办事项的应用——理想情况下通过组织和为他们完成部分工作——一直是商业技术中未解决的目标之一。依靠人工智能,基于曾经构建 Google Wave 的经验,一家名为 Tana 的初创公司相信它已经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秘诀。
据 TechCrunch 报道,Tana 现在正在从隐秘中浮出水面,宣布获得来自一系列有趣投资者的 2500 万美元融资以启动。
Tana 本质上是部分自动化列表生成器和笔记记录器,部分应用程序启用器,以及部分组织者。它可以监听对话(例如通过 Zoom)或直接对 Tana 的语音备忘录,转录它们并将其转化为行动项。然后,它根据用户可能与之集成的内容进行处理,以创建列表、电子表格、网页更新等。
图片来源:Tana
它还有一个称为“Supertag”的功能,该公司将其描述为基于面向对象编程的模型,能够“在几秒钟内将非结构化信息转化为结构化信息。”
Tana 的想法是,随着它获取更多数据以及团队构建未来的迭代,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知识图谱,”首席执行官 Vassbotn 在一次采访中说道。Tana 是挪威的一条主要快速流动的河流,Vassbotn 表示这家初创公司以它命名。“Tana 是一条信息之河,”他说。
Tana 旨在帮助个人和团队创建并处理用户生成的数据和后续行动项。
“你所做的一切,无论是与手机对话、开会还是写自己的笔记,都会自动组织和连接在一起,以便我们的人工智能可以工作,”Vassbotn 说。
这家初创公司已经积累了一些势头。在一个受欢迎的封闭测试和口碑的推动下,Tana 声称它已经成功吸引了 160,000 名用户加入等待名单,其中大部分来自大型企业。(等待名单将于今天开始开放。)
Tana 表示,约有 30,000 人使用并测试了其封闭测试版,经过九个月的时间,它在 Tana Slack 社区中积累了 24,000 名用户。
另一个动力在幕后。Tana 总部位于帕洛阿尔托,在挪威设有开发和运营办公室,拥有三位挪威联合创始人。Vassbotn 和 Grim Iversen(首席产品官)都是前谷歌员工,值得注意的是,Iversen 是参与构建 Google Wave 的高级人员之一,该项目也旨在解决待办事项和协作问题。他们的团队中还有首席运营官 Olav Kriken,他在挪威创建了一系列数字公司。
这三家公司关系密切,已分两轮筹集了 2500 万美元。Tola Capital 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驱动企业软件的风险投资公司,正在主导最近的 1400 万美元 A 轮融资,参与者包括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Northzone、Alliance VC 和 firstminute capital。
11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吸引了 La Famiglia(现为 General Catalyst 的一部分)、Google Maps 联合创始人 Lars Rasmussen、Dropbox 联合创始人 Arash Ferdowsi、Runway 创始人 Siqi Chen 以及 Datadog 创始人 Olivier Pomel 等近二十位投资者的参与。
天使投资者因各自努力打造更好的生产力工具而备受瞩目。
Rasmussen 是一位软件传奇。在谷歌,他创立并运营了谷歌地图,这使他获得了尝试企业生产力的机会,尽管最终以失败告终的 Google Wave。
Rasmussen 随后转到 Facebook,负责搜索和构建和推出社交网络自己的努力,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现已停用的应用叫做 Workplace。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直在从事初创企业和天使投资。在一次采访中,他表示,艾弗森是他多年来遇到的少数几位有才华的人之一,他愿意“几乎不管怎样”支持。
“Grim 实际上为 Google Wave 提出了 [the Tana] 的一些想法,但我们从来没有时间去实现它们,”Rasmussen 说。
事实是,许多有才华的开发者试图征服商业软件中的效率/生产力难题,但没有一个能如预期那样成功。即使是 Slack 的所谓的电子邮件杀手,最终也将过于拥挤的收件箱变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臃肿负担。
Tana 的创始人是这段复杂历史的一部分。现在,他们相信通过谨慎应用人工智能,这个循环终于可以完成。
这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也不是他们假设在没有其他竞争者的情况下独自工作的过程。该公司于 2020 年首次成立,并花时间试图找出实现其设想的最佳方法。
“我们一开始为所有事情构建自己的模型,”Vassbotn 说。“但当 GPT-3 发布时,我们意识到这将是许多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他表示,许多参与者正在尝试构建生产力工具,但也包括那些构建大型语言模型的。
公司迅速转变,“确保我们能够支持宇宙中的任何模型,基本上,把我们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一点上,”Vassbotn 继续说道。“这听起来简单,但当你处理知识图谱时,这相当困难,因为事情需要精确。”因此,从成立到推出封闭测试版之间经历了近四年的漫长时间。
目前,他说,Tana 主要与 OpenAI 合作,以推动其自然语言处理,“但我们也使用 Anthropic 和 Grok,并且我们在您的计算机上运行一些基于开源模型的本地模型。”
AI 在 Tana 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摄取和处理信息,还为了理解将信息发送到哪里以及该如何处理这些信息。
“我把 Tana 看作一个工具目录,”他说,估计它现在与 50 种不同的工具(如 Zoom)集成,这些工具也在构建自己的AI 功能。“如果所有这些工具都有自己的 AI 代理,他们怎么可能进行协作呢?所以你基本上只是复制和粘贴,拥有到处不同步的分散信息。这就是我们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
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公司,包括现有的笔记和生产力领域的领导者,如 Notion,可能也在考虑如何构建一个 AI 驱动的助手,以围绕我们在键盘或屏幕前所做的一切。
Tana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达到“它就是好用”的阶段。Kriken 表示,例如,Tana“可能最适合那些愿意稍微动手调整以使产品按他们想要的方式运行的技术精英专业人士”。“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真的相信这将是我们处理信息方式的范式转变。我们设想 Tana 将被所有知识工作者使用。”
投资者相信这是值得一赌的。“我见过很多生产力公司,并且一直在这个领域,”Tola Capital 的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 Sheila Gulati 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但这是一次奇迹般的体验。我用它来运营我们的风险投资公司。这是一个将会有真正竞争和想要获胜的参与者的市场,但这个团队对推动体验有着高度的承诺。这是一个长期的游戏,他们对生产力的愿景完全不同。”
本文翻译自:TechCrunch,https://techcrunch.com/2025/02/03/tana-snaps-up-25m-with-its-ai-powered-knowledge-graph-for-work-racking-up-a-160k-waitlist/
编译:ChatGPT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 Z Potentials “,作者 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