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AI火了之后,最懂应用的中国人出海了不少闷声赚大钱的AI产品。
成绩最好的那一批里,教老外识别花草的PictureThis算一个,国内版本叫形色。
可别小看花草市场,这生意放在国内可能不算啥。但在欧美,这可是一个超级大生意,市场规模高达280亿欧元,甚至比红酒还大。
原因在于,欧美独栋住宅家庭数量众多,家庭园艺普及率达到72%,所以“花园文化”盛行。另外,欧美人对自然和植物兴趣浓厚,遇到不认识的花草时,总喜欢多看几眼。
就这样,这个创始团队只有4个人的产品,靠着教老外认花,下载量已经超过1亿次,每年收入高达10亿元。根据GameLook的报道,PictureThis月预估内购流水收入已经高达8000万元人民币。
腾讯、微软一度也想进入这个市场,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分析PictureThis商业路径,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对AI创业、工具类产品出海及市场拓展的借鉴意义。
/ 01 /
植物“百科全书”,
靠教老外认花草月入8000万
PictureThis自称“口袋中的植物专家”,可高准确率识别10000+种植物。
简单来说,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摄像头拍下植物照片,使用PictureThis搭载的AI技术进行识别。
识别的精准程度远超你想象,在90%以上。
PictureThis团队透露,他们会在不同的地区去收集数据、完善模型,往精细化做。例如,团队分别收集法国“和平”月季、中国 “月月红”月季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图像,以便模型能精准识别。
▲中国月季的特征参考图片;特征总结表(来源:PictureThis)
除了识别植物,PictureThis还能用户提供植物养护建议。
比如,用户可以存储自己的所有植物信息,并快速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比如,根据叶子的状态,PictureThis能够给出用户植物光照充不充足、适宜土壤酸碱
度、是否可能生虫等提示。
若是想要进一步了解植物,用户可以接着使用应用内置的植物百科全书,查询种植条件、注意事项、是否对宠物有害等相关的信息。有些用户甚至会用PictureThis来
测量农场周围的随机植物或动物。
这款APP的商业化颇为简单,7天免费版提供部分功能,剩下的功能需要付费解锁,月费7.99美元,年费39.99美元。虽然价格档位单一,不过PictureThis仍然吸引了
上百万的付费订阅用户。
可别小看这个生意!PictureThis正依靠疯狂“收割”欧美市场。
截至去年中旬,APP官网显示,PictureThis下载量已经超过1亿次。
同时,根据GameLook的报道,这款APP在上架海外应用商店后,已创造累计30亿人民币的预估收入,现在月预估内购流水收入保持在8000万元人民币。
PictureThis的成功,也源于其搭上了ChatGPT的“东风”。
“PictureThis”由一家名为杭州睿琪(Glority)研发。一直以来,杭州睿琪都在研究计算机视觉相关的AI技术,如图像识别、OCR识别、移动物品检测。
ChatGPT的出现,成为PictureThis的转折点。基于ChatGPT技术,PictureThis在处理背景复杂或花卉种类繁多的场景时的准确率大幅提升,从50%提高至90%以上。
同时,团队也进行了算法性能的优化,和高质量花卉图像数据集的构建的工作。
这些优化后的数据集不仅包含丰富的花卉种类,还提供各种光照、角度和背景下的花卉图像,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提供资源。
除了打牢技术基础,PictureThis在用户运营上也花了不少功夫。
在内容策略上,PictureThis选择走大众路线,去专家化、去专业化,把内容改得非常的小白,把学术的东西弱化掉。仔细看PictureThis提供的养护百科系列,语言平直、内容易懂。
其次,PictureThis还重视社区互动与图集制作。PictureThis鼓励老外“种花匠”交流互动,推出快捷的壁纸制作功能,提高老外分享植物作品的兴趣。
/ 02 /
低成本获客,成功破圈海外市场
PictureThis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与其说,PictureThis选择欧美市场,倒不如说是欧美市场选择了PictureThis。因为欧美市场一直在等一个“PictureThis”。
在选择出海前,PictureThis一直在深耕国内市场,但由于付费习惯等原因,表现平平。
在调研国外的市场时,杭州睿琪发现: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居然还没有一个好用的植物识别垂类产品。
你可能很难想象,在欧美国家,园林生意的市场空间很大。比如在英国,园林市场规模高达280亿欧元,是红酒行业的3倍,且增长势头强劲。
杭州睿琪的AI识花产品正好满足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于是他们选择出海。为了这次出海,初始团队除了数据团队之外,加增30多人。
进入到欧美市场时,PictureThis迅速在“爱花人士”、户外爱好者建立了口碑,在GooglePlay中获得4.5的高分,并保持了很好的收入数据表现。
详细说来,PictureThis受欢迎的原因有二:
(1)欧美园艺活动普及。
欧美独栋住宅家庭数量众多,家庭园艺普及率达到72%,所以“花园文化”盛行,一个整齐、漂亮的花园常被视为家庭的“门面”。人们在打理花园、种植花草过程中,
需要识别植物种类、了解其生长习性、养护方法等信息,会参考PictureThis给出的建议。
(2)欧美人对自然和植物兴趣浓厚。
遇到不认识的花草时,PictureThis能够快速、便捷地提供植物的相关信息,如学名、别名、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极大地满足他们对未知植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宣传策略方面,PictureThis在早期主要靠“自来水”推荐,通过自然增长验证产品市场契合点。
App Store和安卓的各种平台上榜70多次,走完了从被AppStore推荐,到低成本获客,再到用户口碑与媒体传播的传播链路。
在第一波自来水流量之后,PictureThis发力宣传,在Facebook投放1000+条视频素材,广告消耗在多个广告平台,包括GooglePlay和APP Store。
多次曝光之下,PictureThis用户数量就达到了1000万,完成了规模扩张。
如今,PictureThis的营销路径正在被复制。模仿这套推广策略,有工作室批量推出了一些图像识别应用,例如“昆虫识别器”、“石头识别器”、“蘑菇识别器”等,这些也做到了每个月200万元的收入。
/ 03 /
腾讯、微软抢着抄
靠数据壁垒和先发优势站住脚
其实,也不是没有人看好这块生意。
PictureThis早在2017年就进入到欧美,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迭代,模型参数调整,识别率提高,产品在2022年窜红。
PictureThis在2022年4月在data.ai中国非游戏应用出海榜中,收入达到第四名,此后保持在美国IOS教育畅销榜前三。
在PictureThis走红的时候,巨头这边谷歌、微软、腾讯、支付宝等也跟随着推出了多款AI产品。
微软亚洲研究院携手中科院曾推出微软识花APP(现已下线)。和PictureThis的小白风格不同的是,微软识花更偏学术。
微软识花是采用“科-属-种”的层级化识别方式,即先确定花的“科”,再依据花瓣分布、形态等细节确定“属”,最后判断 “种”,并注释拉丁名。
如果说面对微软识花,PictureThis打出了差异化,那么面对微信“识花君”这样“复制粘贴”的竞品,PictureThis如何应对?
“识花君”在交互、UI、内容方面都和PictureThis区别不大,且有自己的数据和相应训练的引擎,但还是在数据量上逊色于PictureThis。
在AI识花领域,数据是稀缺的,是竞争的核心,高质量、多样化的数据集是提升识别准确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
PictureThis可识别超过10000种花草,超越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竞品,形成了核心优势。杭州睿琪产品负责人Vivian曾透露,不少人曾向他们求购形色的数据来源和植物名单。
另外,支付宝“探一下”适合趣味交互,在识别、养护、社区经验方面没有PictureThis来得全面。
可以说,PictureThis的成功不仅是一个AI技术应用的典范,更是对全球植物识别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它通过深耕欧美市场,抓住了“花园文化”和自然爱好者群体的痛点,将AI技术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
对于中国AI创业者而言,PictureThis的成功不仅是一个激励,更是一个启示:在全球化的市场中,敏锐的产品嗅觉和扎实的工程积累,将是中国AI创业者走向世界的重要资本。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乌鸦智能说”,作者 :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