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化身心理医生,效果堪比人类专家,你敢相信吗?
3月27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集团旗下期刊NEJM AI上的研究显示,
来自达特茅斯学院的团队开发的一款聊天机器人Therabot在首次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临床数据,患有重度抑郁症的患者使用Therabot仅四周后,症状平均减少51%,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症状减轻31%,饮食失调患者对身体形象的担忧下降19%,疗效与人类医生提供的传统心理咨询服务相当。
达特茅斯的研究人员花费近六年时间开发Therabot,这一模型遵循基于证据的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
并获得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咨询支持,用户可在智能手机上与之对话。
这项研究成果为AI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证据,具有重要意义。
据《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达9500万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心理治疗师仅6000人,相关医疗资源严重短缺。
AI技术的发展为这一困境带来希望,获得资本青睐。在国外,Slingshot AI、Wysa、Woebot Health等AI心理健康公司已经获得大额融资;
国内,好心情、西湖心辰、心言集团等公司也有相关业务落地,吸引字节、腾讯、百度等知名机构投资。
未来,AI心理医生有望从源头上解决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构建更加个性化、更高效的支持网络,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2019年,达特茅斯学院盖泽尔医学院副教授Nicholas Jacobson教授和团队开启Therabot项目。
Therabot的初衷是像真实的心理咨询师那样,帮助治疗人类所有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起初,开发团队选择公开在线医学数据进行训练,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他们转向使用传统的心理治疗师训练视频和脚本,但仍然在用户交互层面达不到预期。
最终,他们采取了更具创造性的方法,即通过编写自己的假设治疗对话稿,生产出丰富且有效的治疗会话,并基于这些内部数据训练模型。
这一过程中,团队获得了达特茅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支持,这些专家为其提供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的最佳实践和权威认知。
Jacobson教授表示,团队花了近两年时间来微调模型,使其回答尽量不偏离正轨,目前Therabot超过95%的回复都达到了“黄金标准”。
不仅如此,Therabot还采用了一种学习模式,能够了解和记住用户,并根据所学到的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或推荐。
为了真正测试Therabot的实际效果,开发团队于2024年3月启动了首次临床试验。
试验总共招募了210名患有重度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或饮食失调症的试验对象,其中106名获得为期四周的Therabot无限制使用权,另外104名形成对照组。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106名试验对象平均使用Therabot六小时,相当于约八次治疗,其中近75%的人在此期间没有接受任何其他形式的治疗。
结果显示,Therabot组中患有抑郁症的人症状平均减少了 51%,情绪和整体幸福感得到了临床显著改善;
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参与者症状平均减少了31%,许多人从中度焦虑转变为轻度焦虑。
在那些有饮食失调风险的人群中——这类人群通常更难治疗——使用Therabot的人对身体形象和体重的担忧平均减少了19%,这一数字也显著超过了对照组。
“我们观察到的症状改善与传统门诊治疗的报告相当,这表明这种AI辅助方法可能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益处。”Jacobson教授表示。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参与者甚至与Therabot建立了某种情感联系,在问卷调查中,用户报告的与Therabot的信任纽带与人类治疗师相当。
这意味着很多人将Therabot当作朋友一样对待,超出了开发人员的预期。
不过,虽然Therabot的表现惊艳,但Jacobson教授强调它并不会取代人类治疗师:
“面对面护理无可替代,我们希望看到AI能够为大量无法接受面对面护理的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AI心理健康,字节、腾讯、百度都投了
目前,心理健康服务的短缺已成为一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心理健康障碍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因素,
但各国政府平均仅将其卫生预算的2%用于心理健康护理,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投入甚至不到1%。
传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正面临三大结构性挑战:首先,专业治疗师培养周期长(通常需要6-8年),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其次,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发达国家单次咨询费用普遍在100-300美元),形成显著的经济门槛;
第三,服务可及性受限,处于偏远地区的心理疾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治疗。
这些系统性瓶颈,恰恰为AI心理咨询带来发展机遇,其在突破地域局限、即时响应、成本低廉等方面具备优势。
AI在解决全球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失衡上展现出的巨大商业价值,吸引全球资本的高度关注,已有多家国内外企业获得融资。
Slingshot AI已获得由a16z领投的两轮融资,总金额达7000万美元,其开发了一款可文本、可语音对话的AI心理咨询师应用Ash,公司最新估值达2.2亿美元。
Wysa是一家印度初创的AI心理健康平台,专注于整合循证疗法和正念训练,开发AI平台Wysa Copilot,总融资额超过2930万美元。
Woebot Health由临床研究心理学家Dr. Alison Darcy于2017年创立,公司构建基于聊天的 AI 健康工具,累计融资超1.14亿美元。
好心情是中国最大专注于心理医疗健康的数字服务集团,目前正在探索AI心理健康方向,于今年2月获得数亿元D轮融资,
由徐州产投、中信医疗、中泰基金等多方共同投资,目前其总共进行了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通和毓承、字节跳动、复星健康、德诚资本等众多明星机构
西湖心辰成立于2021年,公司打造了AI心理疗愈机器人“小天”,并发布并上线国内首个端到端语音大模型“心辰Lingo”,
在处理对话时能直接理解语音,捕捉语气、节奏和情绪,目前公司累计完成了近2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百度、汤姆猫等,估值突破30亿元。
心言集团开发的AI驱动的泛心理APP“测测”拥有超4000万用户;
集团自研的心元大模型于2024年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是国内心理学领域的首个垂类大语言模型,其先后获得腾讯等知名机构多轮融资。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智药局”,作者 :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