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镜大战”即将开打这件事,曾经是今年春节假期前消费电子领域广为流传的“预言”。
然而到目前为止,AI眼镜这个品类都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曾高调宣称入局的百度小度、Rokid、影目科技、亿道信息、加南科技堪称一个比一个沉默,最近反倒是此前未曾参与的字节跳动有声音出现。
4月17日,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回应字节跳动自研AI眼镜的传言时透露,“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可能是Ola那边一个单独的团队”。
此外他还进一步表示,“站在外部来看,不管是AI眼镜还是今天讲的AI玩具包括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
这类的需求我们看到的是,因为模型能力的提升,其实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都可以做了。我们认为这块确实有很多想象空间。”
一个“想象空间”直接就让外界浮想联翩,也使得字节跳动做AI眼镜的可能性无限接近100%了。
事实上,字节跳动几乎是必然要做AI眼镜的,因为AI大模型的商业化如今是每一个AI厂商都无法回避的挑战,
各家为AI投入的大量资源都需要有回报,而AI硬件则显然是一个优秀的变现工具。
此前字节跳动方面也曾表示,“豆包业务正致力于探索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结合,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便捷的交互体验。”
事实上,AI大模型到目前为止也就探索出付费订阅这一个变现手段。
根据The Information的报道显示,ChatGPT的付费用户数量已突破2000万,年化营收高达50亿美元。
别看50亿美元这个数字挺大,但由于需要持续开发更复杂的模型,所以OpenAI的支出继续超过收入增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也是OpenAI近期的目标,是将付费渗透率提升到5%以上,即5亿周活用户中至少有2500万付费用户。
即使业界最强的ChatGPT都还没法实现5%的付费渗透率,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甚至就连每月20美元的ChatGPT Plus都不愿意购买。
大家不愿意订阅AI服务的一个核心原因,是普通人并不需要AI有太高的智能,即便OpenAI的o3模型再出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
毕竟大家不是都需要用AI进行推理、写代码,而是更想让AI订制减肥食谱、出行计划、购物建议。
智能≠有趣,这就是ChatGPT等AI产品在消费互联网场景中,无法将声量转化为收益的根源。
对于普通人而言,AI硬件反而是一个会吸引他们付费的品类,因为相比于以往的消费电子产品,它确实会更有用。
比如,目前AI眼镜标配的AI提词和翻译,只要用户戴上眼镜,就会自动帮助用户翻译眼前的一切,这种立竿见影的变化很容易就让用户付费。
又比如,以大语言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声音辨识”、“自然语言生成”等技术为支撑,为儿童提供情感陪伴,
从而解放家长的AI玩具,现在更是在社交平台火出圈。更别提Meta的现象级产品Ray-Ban Meta,所以用大模型赋能传统智能硬件这门生意,真的是大有可为。
回到字节跳动身上,他们做AI眼镜除了给自家豆包大模型找到新的场景之外,或许也有激活PICO团队的意思。
众所周知,随着元宇宙热潮的结束,AR/VR概念再次陷入低潮期,当年字节跳动花90亿元人民币买下的PICO,仅仅两年时间就变成了鸡肋。
在整个2024年,PICO就只发布了一款MR一体机PICO 4 Ultra,结果这款产品也步了苹果Vision Pro的后尘,销量同样低迷。
现实是在光波导、电池等硬件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之前,
整个扩展现实赛道可能都很难有新的故事可讲,字节跳动当初对XR业务给出的“有耐心、看长期”确实很有预见性。
字节跳动不希望PICO成为“不良资产”,自然就要为其寻找出路,而配合AI业务推出AI眼镜等硬件,当下恰恰是一个有希望跑通的方向。
有Oladance的AI耳机Ola Friend珠玉在前,就已经为他们探索语音交互+硬件端AI部署积累了经验,所以在Ola Friend的基础上推出智能眼镜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三易生活”,作者 :三易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