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风潮已经刮了近一年,但如何变现并持续盈利,仍然是一个难题。
对于率先引领了AI发展的OpenAI而言,这家公司的发展仍在继续,ChatGPT获得的收入仍在持续增长,但最新数据显示,其增速停滞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
而对于资助了OpenAI、试图将其技术结合在自家软件上的微软而言,越来越多的客户并未带来相应的规模经济,反而不断增加了成本,导致用户越多,亏得越多。
为了使收入匹配投入的成本,硅谷巨头们只能尝试为AI功能向用户收取更高的增值费用,但这也已经引起了用户的不满。
AI虽然给用户带来了新奇的体验,但仍未足以使其成为用户的“必需品”。
红杉资本表示,目前生成式AI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找到用例或需求,而是无法向用户证明其价值。
一些观点认为,随着投资者和用户的热情褪去,明年,生成式AI领域可能会出现一批淘汰者。
据市场情报公司Appfigures,在刚刚过去的9月,ChatGPT全球iOS和安卓应用程序的下载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560万次,总收入达到458万美元,但这一增长已经开始放缓。
为了获得ChatGPT更多的“特权”(更快的响应,高峰期优先访问以及新功能的优先使用),用户需要每月向OpenAI付费19.99美元——这笔不小的支出为后者在7、8月带来了274万美元和381万美元的收入,对应着31%和39%的增长率,但9月这一数据仅为20%。
考虑到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还将对ChatGPT的收入进行抽成,有媒体估计,9月份ChatGPT的净收入仅有约320万美元。
作为对比,今年8月《王者荣耀》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收入为2.38亿美元。
收入增长放缓可能是ChatGPT接近饱和的第一个迹象。另外,尽管安装量创下纪录,但ChatGPT的流量已经在过去的三个月里连续下降。
一些说法认为流量下降与校园假期有关,但显然,9月的开学却仍未给ChatGPT带来强劲的增长。
不过,ChatGPT所面临的只是增长放缓,对于另一些AI应用,尤其是大语言模型来说,别说盈利,何时结束亏损都是一个问题。
微软的AI编程助手Github Copilot每月收费为10美元/人,但有报道称,这一功能为每个用户每月亏损超过20美元(一些用户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80美元/月)。
也就是说,Github Copilot每收入10美元,就会倒赔20美元。
亏损的根源来自开发和运营人工智能模型的高昂成本。与常规软件开发和运营,用户越多成本越低的规模经济不同,人工智能模型可能需要对用户的每个需求进行密集的新计算。
这意味着,使用产品的客户越多,基础设施费用就越高,导致那些为人工智能收取固定费用的公司面临更高的亏损。
正因越来越高的成本压力,硅谷巨头们正计划为下一次AI升级收取更高的费用。
比如,微软为嵌入了GPT 4的Copilot收取13美元基础月费之外的额外30美元;谷歌也计划为其办公软件所新增的AI助手收取额外30美元费用。
根据微软的宣传,Copilot能够帮助用户撰写电子邮件、创建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构建Excel电子表格。但对于这一功能是否值得如此高昂的售价,又或者说,将拥有巨大潜力的人工智能用于这一领域是否适当,仍是一些被讨论的问题。正如有媒体总结道:
用它(人工智能)来总结电子邮件,就像让兰博基尼送披萨一样。
正如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AI板块进一步上行的动能已经不足。
红杉资本在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第二章》中指出,无论是首月用户留存率,还是目前用户的日常使用情况,相比其他的产品,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使用情况都不容乐观。
相比普通产品最高85%的留存和日/月活,用户体验过生成式AI产品后还愿意继续用、或是每天打开的比率都非常低,只有56%和41%:
Nature在一项16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中也发现,那些在研究中使用AI的科学家中,认为AI工具现在已是“必需品”的人只占4%。
简而言之,生成式AI最大的问题不是找到用例、需求,而是无法证明价值。
指数风投(Index Ventures)合伙人Mark Goldberg表示,商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出现曾经被寄予“光速实现”的乐观预期,但现在“出现了一种浅层次的幻灭感”:
AI模型开发公司Writer的首席执行官May Habib表示,不断上升的估值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前景的热情,但高管们很快就会更仔细地审视这些成本:
文章转载自“华尔街见闻”,作者 周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