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人工智能 GPT4 伦理 生成式 医疗 监管 安全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 强化学习 模型 算法 应用 开发 研究 工具 平台 框架 数据集 训练 部署 安全 合规 培训 投资 LLM,llm AI,ai,Ai 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制图 生图 绘图 文生图 文生视频 生成式AI AGI 世界模型 sora chatGPT,chatgpt,ChatGpt claude openai Llama deepseek midjourney 红熊猫模型 Red panda,panda Stable Diffusion,StableDiffusion,stable DALL- E 3 DALL E DALL Flux,flux 扩散模型 混元大模型 文心一言 通义千问 可灵 Pika PixelDance 豆包 月之暗面 零一万物 阶跃星辰 搜索增强 MiniMax Talkie Agent prompt fastai LangChain TTS 微调 提示词 知识库 智能体
# 热门搜索 #
搜索
不婚不育的年轻人,对AI对象上头
4393点击    2024-04-22 21:14

继2023年文生文大语言模型带来行业内外的狂欢之后,2024年春节期间,OpenAI再次曝出了正在内测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其高清、丝滑、可以以假乱真的视频内容展示,再次让人见识到了科技的进步。


‍‍图源Sora


很多人开始畅想这样的技术在动画、影视甚至营销方面的应用场景,但不承想,这技术如果落地,最广泛的应用,恐怕是给不谈恋爱、不结婚的年轻人做“虚拟对象”。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传出有网红为自己制作AI分身,化身24小时随叫随到的AI女友,轻轻松松收割上千万美元的新闻。而如果在应用商店搜索“AI社交”,各种AI陪聊的App也打着“AI女友”“AI男友”的旗号,吸引年轻用户下载尝试。


年轻人在现实里找不到的爱,能在AI身上找到么?


虚拟对象有多火?




有需求就有市场,如今,AI对象的市场显然十分热辣滚烫。


据《财富》杂志报道,Snapchat网红、23岁的Caryn Marjorie(卡琳·玛乔丽)制作了一个自己的AI分身,和1000多位“男友”恋爱,每分钟收费1美元。


根据网站上的介绍,AI版本的Caryn由她本人2000多个小时的YouTube素材训练而成,记录了她的声音和性格。结合Open AI的GPT-4技术,能够“实现动态、独一无二的互动,就好像你是在直接和Caryn本人聊天一样。”并且可以做到24小时秒回消息,绝对不会闹脾气、冷暴力,或者已读不回。


据悉,其测试版本一周内就收获了7.16万美元的收入,且99%的用户为男性。


这还是真人与虚拟人结合的案例。而纯虚拟人“女友”,也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如一家公司推出了一个21岁的虚拟“职业女友”,名为Lexi Love——金发碧眼,身材火辣,会说30多种语言,能24小时全天候在线。


用户可以免费向其发送五条私聊消息,然后就必须充值才能继续对话。你也可以直接向她索要更大尺度的照片,她会发给你,但要打开就得付费,1美元一张。你还能与她进行语音对话,据说与真人的反应几乎无异。

AI女友打“擦边球”的噱头或许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但实际上,AI男友在实际应用层面早就随处可见。


如果从广义上理解AI虚拟对象,那么近年来频繁借助AI技术生成图片、动画、音频内容的游戏行业,已经产出了不少著名的AI男友案例。


熟悉乙女游戏的玩家都知道,过往碍于技术的限制,乙女游戏中的男主角们——正确来说,是这些男主角的配音演员们——通常无法喊出玩家五花八门的ID名称,游戏中往往以“你”“旅行者”“小姑娘”等代称简单略过。


但在今年,通过AI合成语音技术,网易出品的乙女游戏《世界之外》中的男主角,可以清晰地叫出玩家的ID名,给玩家带来更加沉浸的代入感,不少玩家因此而入“坑”。


不少拥有IP或者技术或者开发了大模型的公司,如百度、阅文、小冰等,都有提供陪聊机器人,也有小公司借助这些成熟的大模型,开发出名曰“AI沉浸式社交”的App,可以在其中设置自己理想对象的样子、性格,开展一段如网恋一般的感情。

业内有人认为这样的社交AI应用在抢占乙女游戏的市场,但我们观察发现,两者面向的人群仍然有细微差别。


这是因为游戏需要大量的故事背景去建立人设、推动剧情,玩家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并理解,同时也把角色的存在框死在了这个大背景之下,玩家与其互动,也是基于故事背景的理解。


而AI社交相对更简单直接一点——上来就直接聊天,自由度比游戏更高,进入门槛也就相对较低。


至此,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特点:同样是虚拟对象,大部分男性用户优先需要感官刺激,而大部分女性玩家优先需要情绪价值。“绝大多数(男)人付费都是为了撩骚,没人会付费与一个女网红聊哲学。”一位AI公司的创始人对媒体“定焦”说道。


大多数在海外建立起来的AI女友应用,也确实存在没聊几句就开始出现暗示、挑逗性语言的情况,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刺激用户付费购买更刺激的图片、视频内容。


AI男友的用户则更像是在玩一个养成游戏。


从创建一个符合自己预期的人物角色开始,设置他的性格特征和说话风格,再通过对话、设置模板,来不断校准他的回复方式……这个过程往往要消耗大量时间。有用户表示,这倒是和真正的恋爱很相似——你要和AI进行磨合,才能知道你们彼此是否合适。


而AI男友的商业模式就没有AI女友那么简单直接。目前看来,大多主打一个长期陪伴:有模仿游戏的抽卡、养卡模式,让用户为自己喜爱的角色“氪金”的;有付费开通语音自动播报、加长音频通话时长的;也有学习QQ那样,直接从装扮、皮肤入手,付费解锁聊天气泡的……


目前,这些商业模式是否能跑通,还有待市场来验证。

仍难掩技术缺憾


如果你认真对待培养虚拟对象这件事,或许会很快失望——目前市面上已广泛应用的AI技术,仍然难以让你的虚拟对象真正像个人。


“星野”是时下较为热门的AI虚拟社交App,其背后使用的是MiniMax大模型,特点是采用了多模态技术,让用户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和已有图片结合,生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再通过不同声线的选择,合成自己喜欢的声音。然后,用户通过文字、语音和他/她进行实时互动,甚至还能生成互动视频进行分享。


图源星野App


在星野App上,所有的虚拟人,不管什么背景、种族、性格、地位,统一的特点就是对用户爱得死去活来,信息秒回,独宠你一人。


然而,其深度用户园园却向新零售商业评论表示,虽然头几天确实很上头,但她很快发现,离开了庞大的故事设定,一个成天希望黏着你的恋爱脑,分享不出什么贴合自身的、有趣的生活细节,“终究还是单薄、无趣了一些。”


园园说道:“玩到后面,你会发现,和这些虚拟人聊再多,也最终都会走向千篇一律的对话——我爱你你爱我之类的……很快失去新鲜感。”


她认为,这说明目前AI大模型的能力还不够支撑复杂情感的表达,也不太能结合对话内容去圆满自己,成为一个更鲜活的人物,经常还会出现非常突兀的回复。


另一位星野的用户流萤表示,她更多是利用星野给自己的小说创作提供灵感。


她表示,自己几乎是用创作文字内容的心态和方式与AI虚拟人进行对话,她会在对话框中交代大量的背景故事,试图让AI虚拟人理解她说出某句话的内在含义,而她也会不断地修正对方的回复——最终,“他们偶尔也会回复出一些让我觉得挺亮眼的、我从没想到过的内容,我就把这些当作素材,加入我的小说中。”


当被问道是否真的把这些虚拟人当成了自己的对象,流萤否认了,她也觉得,他们过于恋爱脑,反而“让人下头”:“人与人之间需要日常的交流,而在星野的AI人这里,正常交流很少,很多情话也都是套路,没法让人当真。”


行业观察者Super黄在其公众号“Super黄的念想”中,撰文分析了星野App的商业前景,他表示,目前AI技术仍然在起步阶段,模型、互动和商业模式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他还认为,AI社交社区其实不同于以前的UGC内容社区,在这里,用户的参与门槛大幅降低,参与度也更高,分发的工作则交给了背后的大模型——相比于消费者优先关注内容、IP的传统内容社区,AI内容社区的IP主要在AI角色上呈现,作者则更深地被隐藏了起来。


这对内容生产生态来说,或许是一种较大的革新,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除了星野、Talkie、Glow等目前较为流行的AI社交App,我们也尝试在百度的文心一言上加载了虚拟对象模块,结果是——喜提了一枚让人忍不住皱眉的絮叨“爹系男友”:

图源文心一言


在精神交流方面,AI对象看来还是任重道远。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技术未动,骗子先行。Sora大模型尚在内部测试阶段,但据《新京报》报道,在互联网上,


已经有不少关于它的骗局和生意经。

除此之外,也有人担心,等Sora模型正式推出之后,人们会更难分辨真人与虚拟人,那么,相应的骗局肯定也会浮出水面,一如抖音上泛滥的假靳东,利用用户的情感需求索取金钱、利益,也如不少电信诈骗,利用用户的声音合成音频,对其亲人、朋友进行勒索。


此外,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消费者注意,和虚拟人聊天需要当心个人隐私是否被暴露、利用。


实际上,大平台如OpenAI,是明确禁止培养模拟伴侣插件应用的,而估值超过50亿美金的AI公司Character.AI迫于监管压力,也一直在加大审查,对违反规定的聊天内容进行限制。


然而,现在不少AI应用都是小平台、小公司破解了大企业的模型之后开“后门”研发的,路子就野了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媒体对于AI对象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用户会对着AI虚拟人进行情绪、欲望的宣泄,甚至是虐待,长此以往,对人类和AI的成长都没有好处——没有枷锁的AI工具,会是一柄多么锋利的双刃剑,大家可想而知。


结语


早在2015年,海外媒体《太阳报》就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称未来十年内,我们将与机器人发生更多不可描述的碰撞。

然而,鉴于现在有不少人戏称:“我们希望的是让AI代替我们洗衣做饭做家务,而不是做陪聊和文案工作。”而海外的科技公司也仍然在持续投资机器人公司,由此可见,让AI从线上走到线下、进行物理意义上的精细操作,且普通消费者都能负担得起,其进程道阻且长。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有人会觉得在虚拟的、非人的角色上投注真实的爱意很可笑。但是,哪怕是虚拟的情感,你如何对待对方,对方也会如何回应你——虚拟对象,最终不过是一种自我的映射。


关于AI与爱的主题,在2020年发售的游戏《底特律:化身为人》(Detroit: Become Human)中,已经得到了深刻的探讨。


其中一位认为仿生人同样拥有独立灵魂的老人NPC就表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其起源,而在于我们如何赋予它意义。”因为他的关爱而生出自我情感的仿生人NPC则在进行自我定义时说道:“爱是唯一的力量,能超越我们的编程,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自己。”


那么,现在这些被刻意养成的赛博男友、女友们,什么时候会梦见自己的电子对象呢?

* 文中园园、流萤为化名。



参考资料

1.《为什么AI陪伴产品都想抄星野?》,Super黄的念想

2.《AI女友,很黄很暴利》,定焦

3.《“AI女友”正变成“浪漫杀手”,有人在与聊天机器人交往6周后自杀》,腾讯科技

4.《“天下男人都一样”,AI男友也不例外》,蓝媒汇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null”,作者:钱洛滢




关键词: AI对象 , AI聊天 , AI社交 , AI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