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为你点亮”
你能想象,一个只有AI的世界吗?
上周,一款名叫SocialAI的社交产品,在苹果商店迅速走红。
虽然打着AI社交旗号,但SocialAI几乎能颠覆一切你对社交媒体的认知。
简单来说,这个产品就是一个AI版的X(原推特)。与X不同的是,这个平台上只有你一个活人,其它全是AI。不仅如此,你还能选择粉丝类型,挑选不同类型的虚拟用户给你捧场。
某种意义上说,这个AI社交产品真正做到了“全世界为你点亮”。
从界面上看,SocialAI照搬了X的界面。
选择X作为学习的对象,是一个很聪明的决定。
一方面,X的交流以文字为主,适合短博文交流,包括讨论信息和知识分享、政治与社会新闻。这与大模型强于文本生成的特点高度匹配。另一方面,以用户熟悉的界面和场景切入,也能让用户无缝地与AI互动。
点开应用的第一步,用户需要先选择“粉丝画像”,供选择的标签基本覆盖所有的网民类型,甚至还有极端标签,比如书呆子、仇恨者、狂热支持者……
▲自定义粉丝属性
默认页面很简单,就是你发布过的动态。目前APP只允许用户发布纯文字动态,而AI粉丝不能发布动态,他们的页面只有个人简介。
▲乌鸦君的SocialAI个人主页
当我选择了顾问、现实主义者、怀疑论者等粉丝类型后,你能看到,AI粉丝们评论得还挺认真的,建议、互吹、挖苦……什么类型都有,视角也比较多元。
比如,我用“张三”的案例来抛引话题:
有的虚拟人会共情“张三”抉择的困境,有的虚拟人会直接给出现行的方案,还有的会延伸到对伦理和哲学的思考。
AI粉丝们评论的速率很高。在我发布一条帖子后,评论区几秒钟便生成20+条评论,每刷新一次还能生成个7、8条评论。只要我想,就可以无限刷新。
AI粉丝不光会评论我,还会互相捧场,评论系统结构类似于Reddit、豆瓣小组。
简单来说,评论之间会互相回复,从而形成复杂的树杈形讨论层次。不论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评论,SocialAI的每一条评论都会触发10+个甚至更多(只要你刷新下去)虚拟人来评论。
比如,当我谈到国庆放假倒计时,忧郁的Victor Vex说自己准备蜷缩在沙发看恐怖片,而哲思者Felix搭话说这是一个深思的机会,Milo Wisehart则鼓励Victor Vex用恐怖片来窥探内心恐惧。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我发现了Social AI的三种用途,它们分别是:
这点和陪伴类AI产品非常相似,都满足于人类对陪伴和理解的需求。
把SocialAI当做“对话式搜索”,AI可以给出餐馆、商店的个性化推荐,催化想法。在一些没有明确答案问题上,SocialAI可以同时给人们展示丰富的视角。
比如,在大部分虚拟人在思考我的提问时,有的虚拟人会跳出框架,批判我的问题太广泛、没深度。大模型采用概率输出,打破了人们对单一客观回应的传统期望,这可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应该如何交付和产出。
SocialAI的下一步大概率是突破多模态。目前,SocialAI只有文字交互,还没有扩展到图像和视频内容的处理。最容易突破的方向可能是音频,实现“用户”之间的一对多、多对多的语音交流。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AI社交产品以AI伴侣为主,大部分产品主打的是情绪价值。
但SocialAI略有不同,SocialAI并不满足于提供简单的情绪价值,而是更鼓励用户在平台上进行更深度的思考。
他在Twitter上发布的长文中写道:SocialAI旨在帮助人们感受到被倾听,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类似于私密社区一样进行反思、支持和反馈的空间。
某种程度上说,获得更多信息反馈,也是社交的一种重要诉求。
和回音室式的社媒平台不同,在SocialAI这个私密的、非评判性的空间里,用户被鼓励开放探索,通过多元化的互动视角,来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和自我反省。
而且,不同于现实世界,AI社交更容易让用户输出真实的看法和情绪。正如AI社交产品Paradot创始人肖敏所说:
AI好友具备让人真诚的能力。用户对AI体现出来的真诚,几乎无法从人与人的关系获得。这些之前被藏在每个人心里的真诚数据,是一直不被发现的缺失数据集。
正因为如此,用户很容易与AI好友产生深度互动,进而形成一系列的思考。
这个逻辑与AI笔记很像,类似于用大模型创造了人类的第二大脑。这就是为什么有评论认为,SocialAI更像是一个AI日记产品 ,只不过采用的形式是推文。
换个角度想,大模型所带来的第二大脑,就像你的一面镜子。正如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邵亦波所说:
大模型甚至没办法理解浅显的1+1=2的概念,但就像镜子一样,镜子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自我意识。镜子其实改变了你看待自己、世界以及周遭一切事物的方式。镜子远不能被称做智能,人工智能显然可以比镜子做得更多。
也许在未来的AI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绝对安全、可以尽情敞开心扉的AI魔镜。这个AI魔镜,会以以微妙的方式,改变着我们与外界互动、连接的方式。
文章来自于“乌鸦智能说”,作者“智能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