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研究院BioEmu登上Science,用生成式AI重塑蛋白质功能研究
微软研究院BioEmu登上Science,用生成式AI重塑蛋白质功能研究7 月 10 日,微软研究院 AI for Science 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Scalable emulation of protein equilibrium ensembles with generative deep learning」的研究成果。
7 月 10 日,微软研究院 AI for Science 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Scalable emulation of protein equilibrium ensembles with generative deep learning」的研究成果。
97年创始人宋亚宸创立3D大模型公司VAST,已完成三轮数亿元融资,估值业界最高。公司50人团队年收入700万美元,Tripo产品生成模型量达3000万个,用户超300万。未用OKR/KPI管理,靠独特文化(如季度调薪、淡化优先级、兴趣包容)激发效率。战略从C端转向服务PGC用户推出Tripo Studio,月收60万美元。
不是简单的聊天机器人,而是让专业知识“活”起来的操作系统。2025年7月10日,孚知流(Fuzflo)正式发布面向“业务专家”的Agent生产与操作系统Leapility,并宣布完成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棋兆资本。
结果点进去一看,我人直接傻了——这家伙用的竟然是 kimi-k2-0711-preview 模型!这个K2模型的简直离谱到家了: 业界第一个说自己是1万亿参数的模型,这规模直接吓人 MoE架构 + 32B激活参数
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在编程领域的能力受到广泛关注,相关论断在市场中普遍存在,例如 DeepMind 的 AlphaCode 曾宣称达到人类竞技编程选手的水平
最近,一款全新的奖励模型「POLAR」横空出世。它开创性地采用了对比学习范式,通过衡量模型回复与参考答案的「距离」来给出精细分数。不仅摆脱了对海量人工标注的依赖,更展现出强大的Scaling潜力,让小模型也能超越规模大数十倍的对手。
刚刚,全球首个通用生物医学AI智能体Biomni正式开源,相关代码及文件已经在Github发布,现已斩获超过700星,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本地部署。
Listen Labs 由两位哈佛校友 Florian Juengermann 与 Alfred Wahlforss 在 2024 年底联合创立,并在 2025 年 4 月连获 Sequoia 领投的种子轮与 A 轮合计 2700 万美元融资,目标是打造一套能自动招募受访者、主持上千场多语访谈、即时归档并复用洞察的“AI 用户研究员”体系。
硅谷又一位华人AI巨星出世!他就是前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2亿美金薪酬包直接把库克年薪甩在身后。这个薪酬,是苹果给不起的。毕竟,CEO库克的年薪也才7460万美元。
大家都还记得 00 后韩裔小孩哥三个月前创办的初创公司 Cluely 吗?这家公司凭借极具争议性的口号和病毒式的营销,成为了硅谷最受关注的初创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