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了256年的大英百科,傍上AI后把估值干到10亿美元
活了256年的大英百科,傍上AI后把估值干到10亿美元一手实测大英百科全书聊天机器人。 知识界「老古董」傍上AI,估值原地起飞。
一手实测大英百科全书聊天机器人。 知识界「老古董」傍上AI,估值原地起飞。
英伟达无偿提供AI技术,助力机器人自主活动。
陪伴机器人的真实产品需求,还有待消费市场验证。
游戏玩家最为关心得为英伟达献出多少大洋,黄仁勋却寥寥几页带过了消费级显卡,把大段叙述留给了AI,以及智能体、世界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超算等因AI渗透发生进展的领域,未来又将如何被英伟达改变。
游戏本质上是虚拟模拟,而虚拟模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为了好玩而设计的。但是,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用于各种用例,无论是培训、学习和发展,还是用于机器人和其他自主系统的训练场,亦或是可视化,来让人们实时看到事物变得栩栩如生。
近期,复刻人类肌肉骨骼的知名仿生机器人公司Clone Robotics,宣布将于2025年开放预订其仿生机器人Clone Alpha系列。
现在定义具身智能的L1-L5级没有意义,核心标准还是我们的机器人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具身智能趋势大热,敢于给断言的人不多,高阳是一个。
硬氪近期发现一家很有意思的小巨人企业,用AI去代替驾校教练,2024年收入已经过亿。且在今年年初,成功拿到知名机构达晨的投资。驾校生意很传统,也更容易被忽略。毕竟中国的互联网驾校已经倒过一波,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互联网驾校“猪兼强”“YY学车”。但再强的技术,终究要落地、要实现商业化。所以AI场景应用,不应该有所谓的鄙视链。
回顾过去的2024年,具身智能技术的迭代迅猛,而围绕具身智能落地的形态也正在向着具象化衍进,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在今年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AI 玩具火得一塌糊涂。 前段时间,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玩具,售价 40 美元,一上线就被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