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n要做机器人了:林俊旸官宣成立具身智能团队
Qwen要做机器人了:林俊旸官宣成立具身智能团队昨天,阿里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负责人林俊旸在社交媒体上官宣,他们在 Qwen 内部组建了一个小型机器人、具身智能团队,同时表示「多模态基础模型正转变为基础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可以利用工具和记忆通过强化学习进行长程推理,它们绝对应该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昨天,阿里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负责人林俊旸在社交媒体上官宣,他们在 Qwen 内部组建了一个小型机器人、具身智能团队,同时表示「多模态基础模型正转变为基础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可以利用工具和记忆通过强化学习进行长程推理,它们绝对应该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你见过这样的“盲眼”机器人demo吗?这些丝滑小连招来自亚马逊机器人团队FAR(Frontier AI for Robotics)发布的首个人形机器人(足式)研究成果——OmniRetarget!
202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CAIR)在香港正式开源发布其最新科研成果——EchoCare“聆音”超声基座大模型(简称“聆音”)。该模型基于超过450万张、涵盖50多个人体器官的大规模超声影像数据集训练而成,在器官识别、器官分割、病灶分类等10余项典型超声医学任务测试中表现卓越,性能全面登顶。
连续飞踢一台机器人30秒会发生什么?那么,是什么让这台机器人怎么踹都踹不倒呢? 答案就出自银河通用的全新通用动作追踪框架——Any2Track。
只让机器人或虚拟智能体「想象」,不让它们和物理世界交互,它们也能学到和世界交互的技能?谷歌的世界模型 Dreamer 4 为这一想法提供了新的支撑。为了在具身环境中解决复杂任务,智能体需要深入理解世界并选择成功的行动。世界模型通过学习从智能体(如机器人或电子游戏玩家)的视角预测潜在行动的未来结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这次英伟达可谓是“全家桶”式发布:不仅有让机器人拥有”物理直觉”的Newton引擎,还有赋予机器人人类推理能力的Isaac GR00T N1.6基础模型,以及能够生成海量训练数据的Cosmos世界基础模型,直接瞄准了机器人研发中最头疼的几个问题。
来自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摩根大通AI研究院、卡耐基梅隆大学、英伟达提出了一种数据采集与策略学习框架DexUMI——利用人手作为自然接口将灵巧操作技能迁移至多种灵巧手。该框架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双重适配,最大限度缩小人手与各类灵巧手之间的具身差异。
宇树旗下多款机器人,被曝存在严重的无线安全漏洞!消息由IEEE Spectrum报道指出。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多款不同型号的宇树机器人BLE(蓝牙低功耗)Wi-Fi 配置界面存在严重漏洞,攻击者可借此实现最高权限控制。
成立仅四个多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浩海星空,斩获汽车密封条龙头浙江仙通的4000万战略投资。引人瞩目的是,上市公司创始人李起富亲自下场,与浩海星空联手操刀设立合资公司,共建机器人整机生产基地。
为破解机器人产业「一机一调」的开发困境,智源研究院开源了通用「小脑基座」RoboBrain-X0。它创新地学习任务「做什么」而非「怎么动」,让一个预训练模型无需微调,即可驱动多种不同构造的真实机器人,真正实现了零样本跨本体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