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deepseek的爆发,一方面是看到了国内AI的崛起,另一方面也是没能让我们过一个好年。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的春节现状。
2025年人类三大错觉:这周早睡,明年涨薪,今天能学完AI新知识!
说实话,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AI技术,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技术新功能真的会不知所措。
几个朋友就和我说,感觉自己虽然每天都在努力的摄入AI知识,但是发现自己的学习速度还比不上AI的更新速度。
好不容易搞懂了结构化提示词怎么写,就跟我说现在只要自然语言提示词就够了;刚研究明白Stable Diffusion的参数,全网已经开始推ComfyUI了。
这感觉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全世界就开始流行开高达了。
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学习有什么意义,于是出现了心态学崩,学习心力不足的状况,下面这段话就是去年9月份我心态学崩时写的:
现在我已经克服了这个难题,在AI学习的道路上按着自己的节奏越走越远。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在学AI学崩溃时,如何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心力继续坚持下去。
先了解一下心力这个概念。心力是我们内心的能量储备。它决定了我们面对挑战时的抗压能力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学习不下去,往往就是心力不足,我们会感到疲惫、焦虑,甚至想要放弃。
现阶段AI的发展速度确实太快了。回顾人类科技史,30年来在大众领域,还真没见过哪个技术能像AI这样“跑”得这么快,影响范围这么大。它不是普通的技术革新,而是一场彻底的“科技地震”。
就像当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让马车时代成为历史,爱迪生的电灯把黑夜变成白昼一样,AI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方式,说它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点也不夸张。
其次AI和其他事物不一样,对AI学习结果不满的背后,更多的是对我们自己被淘汰的焦虑与担忧。
这种焦虑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我们担心,如果不跟上AI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抛弃。
就像滚雪球一样,从一开始的小小不安,慢慢变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工作压力、学习焦虑、对未来的担忧,这些情绪像是叠加在背包里的石头,让我们每走一步都格外吃力。
到最后,很容易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是焦虑,就越难以专注学习;越是难以专注,就越发焦虑。
那么面对心力不足时我是如何克服的?分享一些帮助我走到今天的认知模式和学习方法。
1. 放平心态
AI的日新月异是客观情况,谁也无法改变,放平心态,今天如果我们学的少了,往好了想就是有些东西就不需要学了。
今天没学AI绘画的工具?没关系,说不定下个月这个工具就被其他替代了。ChatGPT的插件系统还没摸透?没关系,先用好基础功能就已经能解决90%的问题了。
从长期主义视角,将AI学习视为马拉松,新时代的钟声才刚刚敲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其纠结今天是学了多久,不如想想怎么把学习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刷牙一样,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用“每天进步1%”替代短期功利心态。
有时候慢慢来,才比较快。
2. 就近原则,找到“抓手”
现阶段各个领域的AI都在蓬勃发展,比如对话、图片、视频、语音、编程等,方向非常多。
很多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往往会被搞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学习,学了一段时间后,又想着每个都去涉猎学习。
一次性学得越多,就越难找到突破口获得正反馈。我们要学会做减法,力出一孔,在这个AI百花齐放的时代,找到并打磨好自己的“一把刀”,可能比浅尝辄止一箩筐的工具更有价值。
我们可以从工作中最需要的技能,或者最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学起。
如果我们是设计师,可以从AI绘图工具入手。如果是文案,可以试试用AI生成文章。如果是普通上班族,可以用AI优化Excel表格。
比如我的抓手就是文案,尝试用AI生成高质量的文案,只要做好这一点,就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
就近原则,量力而行。更容易见效,也更容易获得正反馈。
3. 成立学习小组
去年9月,当我在AI学习的迷雾中举步维艰时,一位朋友的提问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让我突然看清了自己的位置 —— 原来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走了那么远。
在学习的路上,我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进步。就像爬山时专注于脚下的路,却忘了回头看看已经征服的高度。而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同行者的视角,就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
从那以后,我们建立了一个特别的默契:每一个小进步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每一次困惑都变成了共同探讨的话题。这种分享不仅仅是在交流知识,更像是在寒冷的冬夜里,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取暖,让原本孤独的学习之旅变得温暖而热闹。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种相互扶持的力量,让我能够一路坚持到今天。就像登山队一样,当一个队员脚步变得沉重时,身旁队友的一句“你可以的”,就能注入新的力量,这份鼓励,简单却弥足珍贵。
找几个身边的朋友组队学习,让我们在面对AI这座陡峭的知识高峰时,彼此鼓励,始终保持向上攀登的勇气。
4. 好好休息,心力来自好状态
心力也是受当下的身体状态影响的。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面对学习AI的挑战。
这段时间再忙我也会去健身,我知道保持一个好状态、好身体,才能打赢“AI”这场比赛。
5. 建立“挫折修复机制”
最后一个就是“挫折修复”。要知道“经常失败,难得成功”才是人生的常态。
不要再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放弃,挫败真的很正常。就像我,刚开始学习AI的时候也崩溃过,不然就不会有九月份这个朋友圈,对吧。
学习之余,做一些自我宽恕的练习,允许自己暂时偏离轨道,用“暂停-反思-重启”代替自责。过度学习反而不好,给自己留出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比如多陪陪家人,多出去走走。
春节之后,国内正在兴起AI学习浪潮,也许现在的你,正经历着学习路上的起起落落。
可能是深夜里对着难懂的概念发愁,也可能是看着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感到力不从心,又或者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努力挤出时间学习却总觉得进展缓慢。这些我都懂,因为我也走过这样的路,并且现在还在这条路上。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感觉自己的学习之灯忽明忽暗,仿佛快要熄灭的时候,希望你能想起这篇文章。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夜里,突然想起了一个温暖的老朋友的鼓励。
记住,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在经历着相似的困惑和成长。
最后,也用三句话结尾,AI之路,一起共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田威AI,作者: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