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人还在参加着英伟达的合作伙伴大会晚宴。
就看到,我的朋友圈里被元宝刷屏了。。。
本来想昨天发的,结果又被OpenAI偷了家。
微信,在AI上,有了大动作。
你现在,直接可以在聊天界面,对着元宝问问题了。
元宝,变成了你的一个通讯录好友,这事,太特么离谱了。
如果你也想用元宝的话,路径特别简单。
在微信里,搜索元宝,点击上方的提示条,然后添加到通讯录。
就这么简单的几步,元宝,就成为了你的微信通讯录里的一个好友。
你可以把它当人一样,直接在微信里,跟它进行对话。
回根据你问的问题的长度和复杂度不同,选择是否调用卡片详情来给回复。
比如讲个故事,它给的就是卡片,很简单的翻译任务,就是直接消息回复。
个人猜测可能是因为如果是长文的话,在消息中展示样式和阅读压力都会很大,不如就直接放到卡片里面去了。大家的阅读体验会更好一些。
元宝跟真人一样,可以直接置顶聊天。
也支持图片理解,你把图片扔进去,他都会给你反馈。
但是目前又个der比的问题就是,微信上的元宝,是你给一条信息他就处理一条信息。
我刚把图片发给他,问题的文字打完发给他以后,它根据队列给我处理了两次,只给图的话,元宝会按照“你怎么看”的默认Prompt去输出一条答案。
当收到你的问题之后,会把你的问题和图片,一次发给大模型,再做一次请求,所以,就会出现两个回复的卡片了。
但是我想了想,这个问题好像是无解的,除非微信改成可以同时发送图片+文字。。。
除了图片,它也可以理解公众号链接和文件。
你看到一篇文章,随手转给元宝,元宝直接给你总结完,这点还是蛮酷的。
不仅文章可以,链接也可以。
再说说目前还不支持的一些功能。
视频号或者视频,目前还是不支持的,坦率的讲,对我来说,总结视频目前可能更是刚需= =
画图目标也不支持,不知道这个为啥砍掉了,因为这个微信里元宝的前身,其实是过年期间的红包封面助手。
我的电脑里,还存有年前跟他的对话记录。。。
那时候生图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却是是可以生图的,这版本砍掉了,还是比较可惜的。
你可以把你跟元宝的聊天记录,转给别人。
但是微信元宝却不支持读取合并转发的聊天记录。
不能把它邀请加入群聊。
然后,还有一个最抽象的是,相信你肯定有很多朋友,把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换成过文件传输助手,然后恶搞了自己的一些小伙伴。
而我本来也想这么玩玩,结果发现,被微信官方给屏蔽了= =
微信还是预判了我的预判。。。
整体体验下来,不说多聪明,但是人设是比较讨喜的,有点抽象有点疯癫。
我也多问了两嘴,把元宝的系统Prompt套了出来。
Prompt很简单。
主要是那句“你和DeepSeek没直接关系。”真的一下子给我看笑了。。。
最后,说说我对这次微信和元宝的理解。
首先,它不是豆包,不是Kimi,不是文心一言,更不是ChatGPT。
它是微信。
是一个在国内,几乎没有任何产品,能跟他抗衡的存在。
我日常的80%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微信上,我真正的最核心的数据和聊天,也都在微信上,可以非常直白的说,微信拥有最广阔的数据。
它是我们国内,最深的、最广的、最不可替代的底层操作系统。
没错,它甚至都不是一个APP,它是一个系统。
从PC时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当年QQ一统江湖,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用,而是因为它就是关系链的铁王座。
你要发消息、传文件、加好友、建群,全在QQ。
移动互联网来了之后,微信接过了这根权杖,成了整个中国信息流的最上游,社交、支付、工作、生活、内容、服务,微信不是工具,它是空间。
它早就不是一个App了,而是你和你熟悉世界之间的通道。
而现在,这个通道里,长出了AI。
过去AI模型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是你要主动打开它,你得点开App,输入问题,等待结果。你不打开它,它就是个静默的图标。
但人类的行为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会每天想着我现在要打开AI了,就像我们不会每天想着我要用电了。
我们只会在需要交流的时候打开微信,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点开对话框,在情绪无法排解的时候想找个人说话。
而现在,这个人,可以是元宝。
一旦AI变成了通讯录里的一位联系人。
一旦它开始像朋友一样蹦出对话框。
一旦你再也不用思考我是不是在用AI,而是自然地和它互动。
这个事,他就成了。
微信掌握你的记忆、了解着你的偏好、用各种功能帮助你延展行为,这是任何独立App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因为它们没有社交链。
社交链,就是行为的数据闭环,就是情绪的流动轨迹,就是人类最真实的脉络地图。
而微信,有。
着也是我觉得OpenAI、Google、DeepSeek都还做不到的东西。
ChatGPT很强,但它不在你的通讯录里。
Gemini很聪明,但它不是你的对话习惯。
DeepSeek再接地气,它也不能读你的朋友圈。
只有微信能做到AI主动进入你的生活,而不是你被迫去找AI。
这是路径的差别,是入口的差别,是人机关系范式的根本不同。
很多人说,AI时代比拼的是模型参数。
但我想说,AI时代比拼的是,谁离人更近。
越是往后,我们会发现,模型不是最稀缺的,GPU也不是,真正稀缺的,是:
高频可触达的行为场。
微信,就是最大的那个行为场。
等当你哪天晚上失眠的时候,不是去刷微博,不是找朋友倾诉,而是点开了那个叫“元宝”的联系人,像说给另一个你听一样,把心事倾倒出来。
那一刻,真正的转折,才刚刚发生。
不是你用了AI。
而是AI。
住进了你心里。
文章来自于“数字生命卡兹克”,作者“卡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