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5939点击    2025-08-17 14:55

「小红书 × Google 夏日黑客松·出海专场」共有 463 位开发者报名、提交了 100+ 个项目,上周末在 AI Hacker House 举办了 48 小时的决赛。


我作为评委全程参与了这次黑客松,有两个产品尤为瞩目,我先和你们分享它们的故事。


「AI Hacker House 的风水怎么样?」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AI Hacker House 决赛路演现场


现场,一个因为这次黑客松组建起来的团队,做了一个可以用 AI 看风水的参赛作品 OCTA。所有人都在怂恿他们为 AI Hacker House “算一卦”。结论是:


这里的山水格局绝佳,有助中国 AI 大业。


听到这个结果,所有人一起大笑。


「20 万赞的小爆款」


一篇产品介绍笔记获得 20 万点赞是什么概念?按照 1% 的点赞率,这篇笔记获得了 2000 万的阅读量。


这是本次黑客松效率赛道冠军产品 plancoach 取得的成绩: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出,plancoach 将拖延症患者不愿面对的任务一键拆解成极其具体的步骤。每个步骤都易于完成,并配有引导性文字,有效降低用户的心理阻力。拆解完成后,用户只需在它的鼓励下迈出第一步,随后便会自然而然地继续前进。


在黑客松的两周时间里,plancoach 借助小红书验证想法、拉起内测群,把评论区当作用户研究室进行「听劝式开发」,快速完成了从 0 到 1 的尝试。


我想,这也是这次黑客松的目标之一 ——让更多人意识到,小红书是很多 AI 产品冷启动的风水宝地。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海报:夏日黑客松·出海专场


从 Google 开发者大会到小红书


这场黑客松是 Google 开发者大会(Google I/O Connect China 2025)的预热。


作为中国区年度最高规格的科技大会,Google 今年首次把小红书列为首席内容合作平台和黑客松合作平台。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Google 开发者大会现场的开发者们


这次小红书的参与方式很特别,我们在现场的多个装置前都看到了醒目的小红书标识。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这并不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合作。此前,小红书已经多次与 Google 在技术活动上合作,并持续加深与开发者社区的连接。但这次的绑定规格最高、合作面最广。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Google 开发者大会现场,本次黑客松获奖选手


而且不止 Google 开发者大会,今年的 WAIC、Adventure X 等活动也纷纷与小红书展开合作,把小红书视为“开发者首选社区”。


黑客松的新玩法:Build in Public


说回本次黑客松,小红书找到了 AI Hacker House 的团队来组织和承办,我们采用了一个全新的机制:线上在小红书 Build in Public + 线下在 AI Hacker House 决赛。


Build in Public,意味着开发者们需要把产品从灵感到上线的全过程公开在小红书,发布开发笔记,实时回应评论区的建议和质疑,让用户参与到迭代中来。


这种机制,让黑客松的故事同时发生在决赛现场和小红书社区中。比如:


共鸣赛道的冠军产品 OCTA 团队在小红书介绍产品的笔记收获了大量回应。一个好点子,一旦被社区看见,就会被鼓励、被推动,直到落地成型。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效率赛道的冠军产品 PlanCoach 面向拖延症和 ADHD 用户设计,黑客松期间频繁发布小红书笔记和用户互动,评论区直接变成用户研究场。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其他几乎所有参赛选手,都在小红书上持续分享开发进度,有人发测试版本链接收集数据,有人晒出深夜调试的截图。


在决赛现场,OCTA 团队的两位选手给我展示了几张照片。他俩因为黑客松而刚刚认识,但认识之后就“如胶似漆”地在一起连续两周没日没夜的创造。他们展示了自己在汤泉、在快餐店、甚至在夜店门口的一系列照片,充满活力。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图:OCTA 团队在参赛期间随地大小班


在这次黑客松,Build in Public 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把黑客松延伸成了一个持续两周的“公开舞台”,让产品在发布前就已经在小红书社区的真实用户场景里接受了考验。


黑客松设置了两条赛道:“效率”和“共鸣”。


前者关注解决具体需求,回应社区里真实且迫切的“用得上”场景;后者聚焦情感连接,源自小红书长期沉淀的互动氛围与UGC文化。


这两条赛道,提炼了小红书社区的两个核心特质:真实需求的直接满足,以及由内容带动的情感共鸣。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AI 创业的“最小试验田”


今年 3 月,我们在「十字路口」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新一代AI创业者,为何都在小红书上「野蛮生长」?》


当时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当 Manus 在以小红书为主的各大平台一夜爆火,当 Flowith 被数千用户自发安利,当 StressWatch 通过记录情绪压力成为白领的“数字解忧角”…


越来越多 AI 产品和创业者都选择在小红书完成从 0 到 1 的冷启动。


毫不意外地,这次黑客松的选手们更是「小红书 Native」。


除了前面提到的 OCTA 和 plancoach 两个团队非常熟练地运用小红书之外,效率赛道亚军产品 FujiRecipe AI 的开发者 DDS 也长期在小红书上经营自己的产品。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黑客松选手 DDS 的小红书主页


小到号召用户一起选 logo,大到在关键里程碑时给用户写信,他都通过一篇小红书笔记来完成。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原来通过微信群、公众号、Email Marketing 与用户沟通的事,放到小红书上,气质和性质好像一下子就变了:更有亲和力、更有设计感、更有社区感。


而且更妙的是,一边经营小红书和老用户们互动,另一边,小红书也能帮助开发者精准更多找到新用户。


我在决赛现场,听到 FUJISTYLE 的选手介绍他们的用户叫做「富家子弟」,我第一反应是「目标人群:富二代」,又听了几段介绍后,才意识到:原来「富家子弟」是对富士相机用户的一个昵称。


小红书的算法精准地帮助 FUJISTYLE 找到了很多「富家子弟」,他有多篇笔记突破千赞。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我想,除了小红书,这位开发者真的很难在别的任何地方轻松又精准地找到这个垂直产品这么多自己的用户,如此迅速地实现冷启动。


为什么长在小红书?


项目能在小红书上跑出来,不是偶然。背后是三条已经长期建立的生态机制在驱动。


第一,创作者的聚集。 独立开发者和 AI 创业团队在这里长期输出产品和经验。比如 FujiRecipe AI 的作者 DDS,一边写代码一边在小红书运营账号,把开发日志、配方库的更新、用户交流全放在笔记里,已经沉淀了稳定的开发者—用户关系。


第二,真实的用户需求。 社区每天都有数千万用户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场景,这些笔记本身就是一份需求池。plancoach 的爆款笔记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引发了数十万拖延症用户的共鸣,并迅速转化为下载和使用。


第三,即时反馈机制。 在小红书上,评论区和私信往往就是第一批“用户研究室”。OCTA 团队发出想法笔记后,立刻收获大量鼓励和建议,两周时间内把产品从灵感做成原型。PlanCoach 的开发者则在评论区实践“听劝式开发”,几小时就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了功能。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所以,在小红书,开发者能在最短时间里完成从需求发现、MVP 验证到种子用户获取的完整闭环。


这使得小红书不仅是开发者的展示舞台,也在成为越来越多AI创业者的最小试验田。


不止于独立开发


小红书的开发者生态也在升级。从最初的独立开发者,到如今更多融资驱动、出海导向的团队,黑客松就是这种变化的缩影。

今年 4 月份,小红书举办的独立开发大赛在 AI 创投圈刷屏。


我们也在十字路口写了一篇文章《批判时总显得聪明,就像创造时总显得笨拙 | 参加完小红书独立开发大赛,我憋了一肚子想说的话》


但小红书上不只有独立开发者。在本次黑客松上,团队作战的、融资驱动的 startup 占了半壁江山。


耶鲁和 CMU 背景的创业团队 Sustentra 进入了黑客松的决赛,他们要用 AI 帮助企业进行出海审计合规。


我在决赛现场听到这个想法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产品十分硅谷,是 Y Combinator 会喜欢的。果不其然,他们也进入了 Y Combinator 加速器的最终轮。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这场黑客松成为了很多团队创业的起点。


效率赛道第三名 ConvoLens 选手王一棵在决赛现场告诉我,这次黑客松之后,他们就要开始火力全开、走向市场见分晓。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在黑客松之外,在小红书社区里,更是有许多不同阶段的 startup 在认真地运营、获客和增长。


flowith 是最典型一个成功例子:这个在小红书上活跃的 AI 产品,今年在 WAIC 2025 开幕上引发广泛关注,登上新闻联播。创始人 Derek 在自己的小红书笔记中提到“组委会是最早通过小红书联系到我们”。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小红书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创新孵化器”


今年 WAIC 现场,最火爆的展台之一(以及被认为最有设计感和品位的)Halliday 是一款主动式 AI 智能眼镜。Halliday 创始人是斯坦福 PHD,短时间内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


它的线上主阵地也在小红书。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插个题外话,在今年 WAIC 现场,我注意到好多展台都放着自己小红书主页的二维码,把自己和用户之间的连接通道建设在小红书社区之上。


这也很好理解,微信公众号像「发布通道」,是官方的单向输出;小红书更容易经营起「社区氛围」,这对于 toC 的产品来说尤为重要。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最近,我隔三差五就能在小红书上发现新的 AI 创业公司。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又在小红书上发现一个有趣的新产品:视觉化 AI 工作台「Kuse」。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像许多产品一样,Kuse 既有官方账号,也有创始人 Ronin 的个人账号。这种双轨并行创造了小红书独特的社区氛围:充满「活人感」,让用户自然而然地成为早期产品的共创者。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作为一个每天泡在小红书社区里面的人,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体感:小红书上不但有「很卷的」博主在分享 AI 和科技资讯,也有越来越多的 AI 开发者和创业团队,把小红书作为自己的营销主阵地。


小红书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创新孵化器”。


最近,我在「科技薯」的主页上海发现小红书也在测试小组件,让用户在笔记里即可直接体验开发者的产品,这进一步缩短了冷启动到转化的路径。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这像爵士乐🎵」


在本次黑客松的颁奖现场,小红书科技运营专家冬宝和大家分享了他对这次黑客松的感受:


这像爵士乐——即兴、珍贵、无法复制,每一次迭代都带着灵光。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黑客松选手们在日落时分的 Golden Hour 合影 🌅


下一个舞台


这场黑客松只是开始。


10 月,小红书将举办规模更大的黑客松,鼓励更多人把需求变成可以落地的产品,让更多开发者的创意在小红书社区被看见、被验证,并走向市场。


希望黑客松成为更多人出发的起点,在开放的舞台上找到用户、伙伴、和自信。


在小红书,我看见了新一代AI开发者的野蛮生长


最后,附上小宏(右二)和联创慧杰(右一)、老大(左一)在 2016 年参加北京 Pingwest 黑客松获得冠军时的照片。


也许下一个 Manus,正在今天的小红书社区与黑客松现场暗暗发芽。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十字路口Crossing”,作者是“Koji”。


关键词: AI新闻 , AI活动 , plancoach , OCTA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OWL

【开源免费】OWL是一个完全开源免费的通用智能体项目。它可以远程开Ubuntu容器、自动挂载数据、做规划、执行任务,堪称「云端超级打工人」而且做到了开源界GAIA性能天花板,达到了57.7%,超越Huggingface 提出的Open Deep Research 55.15%的表现。

项目地址:GitHub:https://github.com/camel-ai/owl

2
OpenManus

【开源免费】OpenManus 目前支持在你的电脑上完成很多任务,包括网页浏览,文件操作,写代码等。OpenManus 使用了传统的 ReAct 的模式,这样的优势是基于当前的状态进行决策,上下文和记忆方便管理,无需单独处理。需要注意,Manus 有使用 Plan 进行规划。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mannaandpoem/OpenMa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