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正在被AI重塑。
就在刚刚,也许是目前最强的开源蛋白质结合剂AI设计工具,登上Nature。
8月27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One-shot design of functional protein binders with BindCraft的论文。
团队开发了一个自动化蛋白质结合剂设计平台——BindCraft,实现“一次设计即成功”,无需高通量筛选即可快速设计出高亲和力的功能性蛋白质结合剂。
针对多种靶点的设计,该方法平均成功率达到46.3%,并能产生亲和力达到纳摩尔级别的结合物,且无需额外的实验优化。
而传统方法的成功率只有0.1%,这意味着BindCraft实现了400倍的效率提升。
研究人员利用BindCraft设计出针对PD-1、PD-L1、IFNAR2和CD45等靶点的结合物,亲和力达到纳摩尔级。
此外,BindCraft设计的结合物还被证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调节基因编辑工具(如 CRISPR-Cas9)的活性,以及为腺相关病毒(AAV)设计了“靶向蛋白”,实现精准基因递送。
BindCraft的开源,为更多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极大降低了蛋白设计的技术门槛。
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martinpacesa/BindCraft
越来越多实用AI工具的出现,正在加速从基础研究到潜在疗法的研发进程,为推动生物医药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
蛋白质设计迎来平权时刻
BindCraft的设计流程是一个端到端、充满巧思的自动化过程。
它将复杂的蛋白质设计任务,转化为几个流畅而又环环相扣的步骤。
第一步,是直接利用AlphaFold2 Multimer模型的强大能力,通过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的方式,在目标蛋白结合位点的周围同步生成结合分子的结构和序列。
这里实现了从零开始直接设计结合分子,而不是依赖现有的数据库或高通量筛选。
在生成了初始结构和序列后,BindCraft会利用MPNN模型对序列进行进一步优化,目的是提高蛋白质的表达性、稳定性和可溶性。
最后,设计出来的结合分子会通过AlphaFold2单体模型进行筛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最终选择的分子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通过上述关键步骤,BindCraft打破了传统蛋白质方法耗时费力、成功率低下的瓶颈,实现“一次设计,一个结合分子”的理想模式。
更为重要的是,BindCraft将蛋白质从头设计的能力从少数专家手中,交给了更广大的生物学家、药物研发人员甚至学生,使其变得如同按下按钮般简单。
成功率提升400倍,抗体迎来革命性工具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全面验证了BindCraft的有效性。
他们共设计了85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或称“结合剂”),令人震惊的是,所有这些设计都成功进入了实验验证环节。
平均成功率高达46.3%,而传统方法通常只有微不足道的0.1%。
这意味着,BindCraft 正在将蛋白质设计的成功率提升超400倍,为生物医药带来了质的飞跃。
为了进一步证明BindCraft的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晶体学、冷冻电镜(Cryo-EM)和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等多种尖端技术,确认了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活性。
BindCraft的高成功率和强大通用性,推动从头设计蛋白质加速赋能疾病治疗、诊断和合成生物的实际应用。
AI蛋白质设计,重塑生物医药
近期,AI蛋白质设计领域的突破接踵而至,每一个进展都预示着生物医药未来的无限可能。
今年6月,OpenAI支持的Chai Discovery推出Chai-2,这款多模态生成模型展现出强大的抗体设计能力,一经发布便引起巨大轰动。
具体来看,Chai-2能够在不依赖现有抗体或高通量筛选的情况下,完全零样本生成抗体,实现了两位数的成功率,较传统方法提高了100倍。
带来的直观效果便是,将原本需要几个月时间的抗体从头设计工作压缩至两周以内,显著加速药物发现的进程。
2024年Adaptyv蛋白质设计竞赛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案例。
在这场汇聚了全球顶尖蛋白质设计师的竞赛中,130名参赛者中有30名成功创造出至少一种结合物。
在400种测试蛋白中,有53种成功与其靶标EGFR结合,成功率高达14%,相比三个月前提升了5倍。
冠军由Cradle公司斩获,其仅用30分钟时间优化的蛋白质变体,性能就超过了默克公司经典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radle表示,他们希望创建一个类似于“生物学家的Photoshop”的平台,让蛋白质设计变得像图像处理一样轻松。
百奥几何近期宣布,仅用60天、通过3轮“设计-验证-再设计”的干湿迭代,成功交付一款重要体外诊断(IVD)试剂用酶,将工业级酶的产物产量提升至野生型的21倍。
分子之心运用AI技术,对某抗体进行工程化改造,仅用2个月完成两轮干湿闭环迭代,获得10个以内达到预期的候选分子,且改造后的抗体具有超强的pH敏感性,有望显著提升半衰期。
长期以来,蛋白质等关键生物分子的开发受限于传统方法的低效:高度依赖研究人员的经验,并需要大量湿实验验证,无异于“大海捞针”。
然而,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凭借从海量数据中学习、挖掘和建模复杂规律的优势,为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当我们能像开发软件一样编程蛋白,生物科技的前景将超乎想象,也许正像诺贝尔奖得主Demis Hassabis所预言的那样:在AI的帮助下,人类将在未来十年治愈一切疾病。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 智药局 ”,作者 世晨
【开源免费】DeepBI是一款AI原生的数据分析平台。DeepBI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来探索、查询、可视化和共享来自任何数据源的数据。用户可以使用DeepBI洞察数据并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DeepInsight-AI/DeepBI?tab=readme-ov-file
本地安装:https://www.deepbi.com/
【开源免费】airda(Air Data Agent)是面向数据分析的AI智能体,能够理解数据开发和数据分析需求、根据用户需要让数据可视化。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hitsz-ids/air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