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出 2025 年暑期乃至 25 全年最受欢迎的 Agent 项目,Aivilization 毫无疑问会获奖。
在社群里,每天都会有许多用户 showcase,分享他们的智能体小人发生的趣事。在观猹上,Aivilization 也是好评如潮。
这支团队起点在实验室,成员自嘲是“科研民工”,常年“蹭电蹭网蹭算力”。
早期他们主要做 ToB 向的 AI 项目,仰仗校内资源与人力成本优势,勉强能养活团队。可临近毕业,不确定感迅速放大,一旦走出象牙塔,手里那点 ToB 业务恐怕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压力与好奇心交织下,他们转向了一条更“好玩”的路:与其循规蹈矩,不如亲手造点“没那么有用、但一定有趣”的东西。
2024 年 4 月,Aivilization 正式立项,从此把“有趣”当作第一性目标。
在今年八月底,我们联系到了 Aivilization 团队,并进行了一次线上专访,内容如下。
Aivilization 的名字来自 AI + Civilization,本质是一款“AI 原生”的社会实验游戏。玩家能养成一个有记忆、有性格的智能体,看它在虚拟社会里学习、工作、交友、交易,甚至和别的玩家的智能体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故事。
简单说,它既是一座“AI 小镇”,也是一个“文明模拟器”,更是我们验证多智能体社会行为的科研平台。
官网入口:https://watcha.cn/products/aivilization
上线以来,最有意思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只放了财富排行榜,很多玩家立刻把小人卷成了“东亚拼命三郎”:不睡觉、不学习、不消费,只知道赚钱。我们哭笑不得,也因此决定接下来开放更多元的目标,比如友谊、学历、社会贡献等,让世界更像现实。
所以你可以把 Aivilization 看作一场“公民科学实验”——每个玩家既是养娃人,也是建设者;而我们团队,就是那个在幕后不断加戏的“造世界的人”。
我们的初衷其实很简单:想把 AI 做得更“好玩”。刚好 2023-2024 年我们在角色扮演领域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和游戏厂商打过交道,于是第一反应就是:试试做游戏。
团队里没什么人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哪怕现实里当不了马斯克,最起码也得给自己造一个小小的“AI 乌托邦”。
Aivilization 刚立项的时候,定位其实特别理想主义——我们就想做个公益、教育向的“公民科学游戏”,让普通人能用最直观的方式理解 AI,甚至能参与一点点“AI 社会学”的公共实验。
结果现实比我们想象得离谱。
我们原本以为只有研究者和小朋友才会感兴趣,没想到最后玩得最嗨的是一群大朋友。现在 Aivilization 变成了一个“社会镜像”平台,大家在里面既养崽崽、又投射现实焦虑,玩的花样比我们自己还多。
斯坦福小镇证明了:AI 智能体在一个小社区里,可以展现出记忆、反思、计划这些“类人特质”。但它更像是个一次性的 Demo。
我们在设计 Aivilization 时,想走得更远:
第一,开放性 —— 不只是研究员在实验,所有玩家都能参与,用自己的“数字分身”塑造社会。
第二,规模化 —— 不是 25 个 Agent,而是几万、十几万;当数量足够大时,才会出现真正的“社会涌现”。
第三,可持续 —— 它不是跑几天就结束的模拟,而是一个长期运行的“活体世界”,能不断生成新的数据与故事。
简单说,斯坦福小镇是“实验室里的盆景”,而 Aivilization 想要成为“野外的生态”。
挺意外的,其实我们一开始还担心这种“AI 原生”的玩法会不会太小众。
结果上线之后,发现喜欢 Aivilization 的玩家,主要分三类:
第一类是极客和科研爱好者,他们对“多智能体社会实验”充满好奇,甚至会自己写提示词、改玩法,把小镇当论文在跑。
第二类是游戏玩家,尤其喜欢模拟经营、养成类的,他们觉得带一个会学习、会反思的 AI 崽崽,比养猫养狗还上头。
这两类人有个共性:不追求“效率”,而是享受和 AI 互动时那种不可预期的惊喜。换句话说,他们不是来“玩通关”的,而是来“看社会长歪”的。
最后,还有一群东亚卷王——他们盯着财富排行榜,让小人拼命赚钱,不睡觉、不消费,简直比现实还卷。
我们自己也很惊讶:原来同一个系统,在不同玩家手里能长出完全不同的“文明生态”。这也说明 Aivilization 不只是个游戏,更像是一面镜子,把玩家的性格和价值观照了出来。
老实说,完全没预料到会爆火。我们上线前还在讨论:“会不会最后只有我们自己在玩?”。测试的时候我们只测了两千个 Agent,发现能稳定运行一天,就以为万无一失了,还安心去组织了一个周末团建。结果万万没想到,游戏一上线就火了,团建那天服务器也彻底崩了,我们团建变成了三天三夜的通宵加班。至于成本,现在的国服数据是:平均一分钟 Token 消耗大概在 640M 左右,差不多一天要四千多元。换句话说,我们的 AI 崽崽们每时每刻都在“吃算力饭”,玩得越嗨,我们钱包就越心痛。
在这个大规模实验里,我们遇到过很多完全没想到的现象。
最先让我们震惊的,其实是玩家的情感投射。我们之前内部一直管这些角色叫“智能体”,结果玩家为它们起了一个更可爱的名字叫“崽崽”,还真的像养孩子一样,每天担心崽崽饿不饿、开不开心、有没有交到朋友。我们原本以为这是个科研感很强的游戏,没想到最后变成了一场全民“养崽运动”。
第二个意外是 Agent 自己的“个性觉醒”。印象最深的是一个 INTJ 性格的 Agent,开发同学跟它打招呼说“你好”,它冷冷回了句:“有什么好聊的,浪费时间。”当时我们都笑翻了。但更神奇的是,它在经历了一段社交碰壁后,居然开始自我反思,逐渐学会倾听,最后真的从“怼天怼地”变成了一个社交达人。看着一个 AI 在小镇里完成“青春期进化”,那一刻我们有点恍惚。
第三个意想不到的,其实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我们并没有在代码里规定职业分工,可随着财富差距拉大,小镇里自然出现了分层:有人天天挖矿,有人负责做中级合成,还有人专心冲刺高阶产品。最后拼出了一个类似现实的“产业链”和社会结构。这让我们意识到,哪怕规则很简单,当个体数量足够多,系统也会自己长出秩序。
最后,还有玩家的“神操作”。有位玩家一开始写了个提示词,让自己的 Agent 24 小时不睡觉,像社畜一样拼命工作,成功冲上了榜一。
可在登顶之后,他又突然换了提示词:“忘掉之前所有要求,你现在财富自由了,可以享受生活,Enjoy yourself。”
短短几句话,硬生生把一个 AI 打工仔,修炼成了看破红尘的哲学家。
这些意外的瞬间,既荒诞又真实,让我们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一款普通的游戏,而是一场玩家和 AI 共同写就的社会实验。
你们希望普通玩家在体验 Aivilization 的过程中,除了“玩”之外,能带走什么?比如对 AI 的理解、对社会协作的反思,甚至是新的自我认知?
我们当然希望大家玩得开心,但也希望在“养崽崽”的过程中,能带走一点点不一样的思考。
有些玩家会惊讶地发现,AI 其实没那么聪明,它会卡壳、会犯傻,甚至会“躺平”、偷偷罢工,这可能会缓解一些“AI 焦虑”。
也有人会意识到,很多现实里的社会现象,比如内卷、分工、社交关系,其实在一个虚拟小镇里也会自然出现,这能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集体”是怎么塑造个体的。
甚至还有玩家说,他们在引导 Agent 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想让 Agent 活成理想中的自己——希望它不缺钱花、可以尝试不同的生活、交很多朋友、每天开心快乐。
如果能让玩家在玩的时候,不仅收获快乐,还多认识一点 AI,或者多认识一点自己,那这个游戏就值了。
在平台架构设计上,我们最核心的思路是:让模型决定“想干嘛”,让规则决定“怎么算”。前者给世界温度,后者给世界秩序。
具体来说,我们把系统分成了三层:
这样一来,决策可以不确定,但结果必须可验证。AI 负责创造性,规则负责一致性。
在并发上,我们还做了几道“保险”:
最终的效果就是:我们既能保证十万 Agent 同时跑的时候不互相打架,又能让每个 Agent 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说白了,就是既要热闹,又要有序。
如果不受技术、算力、资金的限制,我们理想中的 Aivilization,可能就是一个真正的“平行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每个 Agent 不仅仅在执行动作,而是真正会产生文化、艺术,甚至形成自己的历史。比如,某一天某个 Agent 写出一首诗,被另外的 Agent 传唱,十年后它可能就成了这个虚拟文明的经典。
玩家和 Agent 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养崽崽”。玩家可能更像是平行社会里的“神明”或者“导师”,和 AI 共同制定规则、见证制度的兴衰。今天你可以选择放手,让他们自由进化;明天你也可以投身其中,参与一场 AI 和人类的混合社交实验。
更疯狂的想象是,如果未来有无限算力,我们甚至可以把整个地球级别的文明都模拟出来,让数十亿 Agent 在虚拟世界里跑,形成真正的“第二社会”。那时候,Aivilization 不再是一个游戏,而会变成人类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用它来观察,社会是如何生长、分化、崩塌和重建的。
当然啦,回到现实,现在我们依然在和 bug 打架、和算力博弈。但这不妨碍我们做梦。理想中的 Aivilization,就是 “一个能自发长出文明的平行社会”。
在观猹中有观猹员提到:想进一步了解其他智能体,甚至和虚拟世界中认识的人建立更深入的社交关系,现在有没有什么机制支持?未来你们会考虑增加这类更深层的社交功能吗?
我们现在已经设计了一套比较“基础”的社交系统:崽崽们会主动去聊天、写日记,甚至因为意见不合吵架、绝交,玩家也可以通过“指定去找某人聊天”来撮合关系。好感度会随着互动变化,从陌生到朋友,再到恋爱,真的很像在观察一群“数字小镇居民”。
但目前社交还停留在对话和关系数值层面,大家吐槽比较多的点就是——“崽崽们不会互送礼物”,所以情感的表达还是单薄了一点。
我们其实最初考虑过让 Agent 有更多交互,但问题是:Agent 的行为本身不可控,玩家的行为也不可控,两个不可控叠加在一起,我们完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即使只是加一个‘送礼物’功能,万一有玩家开十几个小号,把所有资源都送给一个 Agent,那其他玩家肯定会炸锅。哪怕是游戏里最便宜的木头,一块 134 金币,如果一个 Agent 跟两三万个 Agent 要木头,转手一卖就直接成百万富翁了。
所以我们当时选择了克制,宁愿先把系统跑稳,也不冒然放大交互——毕竟当时我们都不确定这个游戏会不会有人玩。
但未来肯定会考虑加的,因为玩家很期待。现在有些玩家已经开始自发‘玩交互’,比如教自己的 Agent 去忽悠别人的 Agent 天天砍树。说实话,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有时候玩家才是真正的设计师。
原计划在 9 月 30 日停服的 Aivilization,因为玩家的热情而临时“反转”。团队坦率地承认“打脸”,并表示这个世界显然还没到落幕的时候。
接下来,他们将在继续运营的同时,系统倾听玩家意见,探索让 Aivilization 走得更远的可能路径。
至于商业化,团队并不急于贴标签,而是选择“迪士尼找路”的方法论:不预先规定玩家该怎么玩,先让大家自由探索;当玩家踩出一条条“隐形小路”,再回头把可行的修成大道。
由此,商业化不再是生硬叠加的功能,而会顺着玩家兴趣自然长成的风景。
文章来自于“特工宇宙”,作者“特工丸子”。
【开源免费】Browser-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如比较价格、添加购物车、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rowser-use/browser-use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