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你是否也被这些奇奇怪怪、但又可可爱爱的黏土风图片刷屏。
治愈系的颜色、粗糙的肌理感、带着几分可爱的傻气的人物形象……一夜之间,这个世界仿佛已经被黏土星人占领。
这些图片都由“AI黏土滤镜”生成,该滤镜首发于一款名为Remini的AI修图软件,近期因其丑萌的独特画风而出圈。
当各类美颜滤镜致力于让人们“美得千篇一律”时,AI黏土滤镜却能让人们“丑得千奇百怪”,精准击中了大众的好奇心。
人们会一边皱眉疑惑“这是什么丑东西”,一边觉得“越丑越上头”。
黏土滤镜为什么会爆火?背后又反应了怎样的审美趋势变化?
在当下的算法技术的支撑下,“变美”似乎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无论你想成为美式辣妹、英气帅哥还是新中式美女,只需轻轻一点,在屏幕那端的虚拟世界里的你便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摸样。
尽管风格各不相同,但各式各样的美颜滤镜却几乎都导向了相同的审美观:消除缺陷,靠近某种程式上的“美”。
在一众美颜滤镜中,AI黏土滤镜主打一个与众不同,以“丑萌”成功引起了当下年轻人的注意。
在黏土滤镜的加持下,人物往往呈现出黏土的肌理感和粗糙感,皮肤不再光滑,甚至有时会出现大小眼和对眼的滑稽效果。
黏土滤镜的灵感来源或许是《超级无敌掌门狗》《小羊肖恩》等黏土动画,这是定格动画的一种。黏土动画大多要依靠前期大量的手工黏土制作,然后按照脚本逐帧拍摄,最后形成自然立体、多彩梦幻的艺术风格。
因此,黏土滤镜下的人物往往更加写实,产生了独特的“丑萌”效果,而这似乎与主流的美颜滤镜所秉持的“美”沾不上一点儿边。
可以说,黏土滤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美颜滤镜“精致美”的审美观,“丑萌”之下或许是一种粗糙化的真实。
在网络上对于黏土滤镜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精致美”和“丑萌”两种审美思潮的碰撞。
有一部分人仍然遵循着“美颜”逻辑,在小红书上发布着“怎么用黏土滤镜出片才好看”的攻略。
也有不少人将目前主流的几款黏土滤镜进行对比,认为美图秀秀人像过于美颜精致,反而失去了黏土风的精髓。
由此看来,黏土滤镜的爆火或许象征着一种新的审美趋势。以“黏土风”为代表的粗糙化的真实也迈入了流行“美的元素”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着审美的丰富与多元。
与以往流行的美颜滤镜不同,在AI生成技术的加成下,黏土滤镜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创造性。
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都布满了网友生成的五花八门的黏土风图片。个人自拍、旅游打卡、各大城市街景等都掉进了黏土世界,甚至《甄嬛传》等电视剧也难逃“魔爪”。
黏土风图片的另一大特征是以现实生活中照片为基础,这也是AI黏土滤镜与其他AI图片生成的一大差异。
在助推审美多元化之外,AI黏土滤镜还掀起了一股别样的生成创造热潮。可以说,人们使用AI黏土滤镜是对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的风格化再创,与AI一起共创了一个黏土风的虚拟世界。
实际上,这种“拟真”的虚拟世界并不是AI生成技术出现之后才有的。素描、油画、水墨画……各种艺术风格大多都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搭建起无数种风格各异的虚拟世界。
不过,对于普罗大众而言,部分艺术欣赏尚且有一定的门槛,艺术创作更加遥不可及。而近两年迅猛发展的AI生成技术则赋予了普罗大众以创造权,让人们能以低成本享受创造的乐趣。
可以将自己旅行的美好瞬间以黏土的形式定格,也可以随手生成一只呆萌的黏土小鸟。在AI生成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置于童话般的黏土世界。
在AI黏土滤镜爆火之前,AI生成技术也早已被运用到艺术创作领域。相较而言,Midjourney等AI绘画工具则更加专业化,能够实现更丰富的功能的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学习使用成本。
对于大众而言,AI黏土滤镜这一类更简易化的滤镜类工具则更加简单易上手,也使得以现实照片为基础生成的黏土风图片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这种技术变革带来的艺术的接近实际上也不是第一次。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指出:“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复制品涌现使得艺术品失去了独一无二的特性”,并认为这会导致艺术品灵韵的衰落。
在20世纪,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艺术品的接近门槛。例如,《蒙娜丽莎》不再只是被陈列在罗浮宫内,而能以图片的形式存储在任何人的手机中。
而在21世纪的今天,AI生成技术的发展则是降低了艺术品的创作门槛。AI可以助力每个人的“艺术家”理想,一键就可以生成独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这里所谓的“艺术品”,或许远远脱离了传统对于“艺术品”的定义,但人们长久以来在艺术品上所寄托的自我表达和情感诉求是被延续的。
就AI黏土滤镜而言,童话风的黏土滤镜给人们带来了治愈感,在传统美颜滤镜的视觉体验之外,提供了额外的情绪体验。
AI生成的随机性还常常给人们带来开盲盒式的惊喜感。有时会让人的后脑勺长出人脸,但有时又会让“毛孩子”显得更加可可爱爱。可以说,AI黏土滤镜的随机性和趣味性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情绪价值。
“丑萌但快乐啊”,这一句便可以概括AI黏土滤镜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随着这两年AI生成技术的发展,各种特色的滤镜层出不穷。以首发AI黏土滤镜的Remini为例,其中便有宝宝滤镜、衰老滤镜、玉石滤镜等等。
AI生成技术为人们创造了五花八门的虚拟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观照现实世界的视角,几乎给人手配发了一把进入虚拟世界的钥匙。
利用AI黏土滤镜,你可以看到黏土世界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或许有着充满“智慧”的眼神,但定格在有趣的一刻;
你可以看到黏土世界的亲朋好友是什么样子,在黏土化的合照互相比“丑”;
你还可以看到黏土世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纷繁复杂的世界也变得纯粹且可爱。
在黏土滤镜下,一切人和事物都变得可可爱爱,散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然而,无论是美化人脸的美颜滤镜还是丑萌的的黏土滤镜,可以说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失真。美颜滤镜将人脸在现实中的缺陷抹平,略显“粗糙化真实”的黏土滤镜也处在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二次元。
然而,不少网友在使用AI黏土滤镜时也有感受到“恐怖谷效应”。所谓“恐怖谷效应”指的是当机器人、虚拟角色等在外观上越来越接近真实人类时,人们对它们所产生的恐惧。
纵观AI生成技术出现的各色各样的AI生成产品,算法似乎总在试图模拟和复现现实世界,但始终因其虚构性始终与现实背离。
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对于AI生成技术的争议和探讨数不胜数,那么,这一新技术下的虚拟世界究竟给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带来了什么?
由这次的黏土滤镜热潮观之,或许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有网友在小红书发布了这样一篇帖子,她用黏土滤镜生存了一张让她又惊又喜的图片:在她背后的山顶上,出现了一个神似她去世的母亲的女人。
AI计算的一个错误却阴差阳错的弥补了一个遗憾。在虚拟与真实的时空缝隙,实现了她与母亲一起去旅行的心愿。
在虚拟和真实的坐标中找寻人的定位,或许正是AI的一大意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酸梅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