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找到手感,他越来越像一位职业投资人了。
彩云科技不大,猫倒挺多,有四只。这几年其实很少看到类似的办公室,大环境不好,挣钱太难,“家庭”就不太友爱得起来。
彩云科技呢。一方面是创始人、CEO袁行远真喜欢猫;另一方面,彩云科技规模虽然不大,但在最焦虑的AI赛道上,过着可能挺舒服的日子。成立十年,商业化、融资一直没断,最近的一轮,拿到了大湾区共同家园基金,以及快手前CEO宿华的个人投资。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4年,旗下产品可能不少人用过,产品有三款:彩云天气、彩云小译、彩云小梦。(详细介绍也可以不看,不影响文章后续阅读)
彩云天气:一款天气预测的APP,特色是通过AI技术“三维时空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国内首个分钟级天气预报,精度可以定位在街道级。C端累计用户超过5000万,DAU达到百万量级.
彩云小译:2017年上线,系全球首个中英同传APP,拥有中英日小说翻译模型,盲测翻译测试击败母语者。MAU在百万上下,有2.7万的付费用户,500万APP下载量,每天10亿翻译量。
彩云小梦:2021年上线1.0版本,是一款AI写小说的产品,同时发布海外版Dreamily。隔年9月升级2.0版本——AI RPG平台,发布AI对话和世界设定创作功能,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款文字版的开放世界游戏,能够创造自己的虚拟世界,并和其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交流。日产4亿字,有不少中小学生用户,因此暑期峰值MAU达到200万。目前60%用户在中国大陆,40%为海外用户。
成立至今,除种子轮由袁行远,及他的朋友、同学提供外,彩云科技共进行了5轮正式的融资:
首笔机构的天使轮融资,来自田溯宁云天使基金、宽带资本;
之后迅速拿到了五源资本的A1轮融资,估值3000万美元;
五源和快手的关系匪浅,上市时总共持有快手10%股份,账面回报超过500倍。因此,五源的眼光,快手是认的,也为彩云科技提供了A2轮融资,投前估值翻倍,达到6000万美元;
B1轮来自大湾区家园共同基金,2021年完成。
B2轮就是宿华个人了,投前估值达到1.2亿美元。
顺便聊聊宿华,这位快手的前掌门人离职之后很低调,但转行投资后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引起圈内围观,原因无他,有别于美国VC“创投传帮带”职业路径,国内极其缺乏这种“创而优则投”的多金投资人。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宿华试手感的意味明显,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更多是凭着专业和爱好,以及圈内资源在投项目,所以你可以看到,他既能参与到此前大热的光年之外,一笔就投出4000万美元;也选择热门项目深势科技,即便轮次已经相当靠后;还有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能量奇点。
但这都不重要,身价几百亿的富豪,什么尝试都是对的,因为他有无数次试错的资本。而彩云科技这笔投资,我认为宿华算是逐渐找到手感,越来越像一位职业投资人了。
首先从赛道上看,正是宿华擅长并且大热的AI,彩云科技的几款产品,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上的判断 ,宿华都接得住;
其次,公司质量不赖。彩云科技成立10年,商业化路径也相当成熟,用袁行远的话说,“从成立第一天就是盈利的,并且随时可以盈利。彩云天气、小译、小梦,分别都有相当规模的B/C端付费用户;这也契合当下环境的AI投资主题——场景为王,彩云科技这块儿拿捏得相当稳。
最后就是估值和想象力了。2023年成立,拥有类似2C情感陪聊/AI社交APP的Minimax,已经成为估值25亿美元的独角兽,对比之下,彩云小梦的200万MAU,还拥有天气和翻译两款产品的彩云科技,1.2亿美元估值,显得“性价比”太高了。
而且就想象力来说,彩云科技还有两个“杀手锏”,下文详述。总之你看,宿华在这个阶段投的彩云科技,思路已经跟“老炮儿”朱老板对AI的看法很接近了——强调商业化能力,但也不能没有想象力,价钱还得便宜。
这位问了,这笔投资让我说的这么深,宿华是怎么投到的?
既然彩云科技这么好,为什么成立十年,又赶上AI大年,估值还赶不上后面的Minimax、月之暗面这些“新秀”呢?
说起来,宿华还是得感谢五源。正是由于前面五源那笔A1轮投资,宿华跟彩云科技牵上了线,但那时用袁行远的话说,“跟宿华只是君子之交”,因为袁行远此前曾经在淘宝担任广告系统算法工程师,快手的看家本领也是推荐算法,再加上当时两人都住华清嘉园,两人聊起AI来自然相当方便和投缘。通过不断地接触和了解,最终宿华做出了投资的决策。
而彩云科技的发展轨迹,自然由CEO袁行远掌握。
今年37岁的袁行远出生于四川德阳,爸爸是地理老师,妈妈是翻译,2010-2013年在淘宝担任广告系统算法工程师,2014年创立彩云科技。简单的履历却将彩云科技的产品路线“暴露了”。天气-翻译-大量学生用户的小梦。
说实话,加上沟通会的时间,我只跟袁行远接触了不到两个小时,但已经能得出一个近乎确定的评价:这是一个相当有理想的,在意个人存在价值的,自我认知清晰的,对商业没那么执着、但对这个世界有不少好奇的,还有点“中二病”的技术男CEO。
定语加这么多,是由于我认为袁行远是个很容易读懂的人。就从我和他开场聊得话题说起吧——融资。
我接触的创始人也不算少了,各个阶段都有,但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把每轮融资估值和数额,实打实和盘托出的,袁行远还是头一个。并且我保证,关于融资的话题,你从来没有从其他访谈中听到类似对话:
“你过去融资次数也不少,现在AI又这么火,为什么趁这个机会多融一点?”
“我佛系一点,能融到就谈一谈,没有也没关系,反正公司能挣钱,我还在开放地接触。”
“虽然对比热门的AI项目,你估值不算高,但上亿美元也不少了,为什么不多出来PR?”
“我在清华经管学院青藤科技班的同学,不是独角兽创始人就是上市公司CEO,我不想让大家觉得我公司规模不大。跟我同期创业的一家公司,还有另外一家跟我们类似的产品,现在已经是独角兽了,我觉得1亿多美元估值拿不出手,丢不起这个人。”
“那你怎么跟别人竞争,人家都是几亿美元几亿美元地融。”
“首先我们随时可以盈利,产品是收费的,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可能用户量没他们高,但收入肯定比XXXXX高,另外我们搞原创的,2021年发的小梦,我知道下一步发展在什么地方,他们就是copy嘛,可以说,我养活了XXXXX的产品团队。”
“所以还是你和你的公司不缺钱,对吧?”
“确实压力不是很大,也跟我性格有关。我逐步发现,自己能力其实是有局限的,所以寻求一个舒适的创业状态,对融资没那么执着。自己心里得有点B数。”
科技是冷冰冰的,但人是有温度的。有点“中二”的袁行远,不是没尝试过让公司在商业化路上走的更远,也招聘过更有管理和融资能力的人才。但他说,“毕竟这个公司还是技术驱动,我还是得做CEO的角色,没办法推卸掉这个责任。”
袁行远讲起这次沟通会的“重头戏”来,“中二”的状态丝毫不差,甚至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介绍完产品,就对着下场的同行们,强行科普了一波大模型的技术原理。
袁行远讲得很兴奋,我对技术完全不了解,只是大概听懂了意思,原理还是一知半解,但这并不妨碍我理解,为何他如此看重这次彩云科技推出的重磅模型架构——DCformer。
关注大模型都知道,目前ChatGPT等生成式AI产品,底层技术都源于2017年,谷歌论文中提出的Transformer模型架构,通过海量的数据、巨量的算力和基于Transformer的大模型,生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
DCformer有什么作用呢?原理我写不清楚,也怕写错,就不献丑了。我只说功能:任何基于Transformer的大模型,都可以无缝嵌套和应用DCformer,实现输出同样的内容,算力消耗最多降低至原来的1/2。
DCformer的实际效果如何,有没有类似的模型架构,我没能力确定。不过在目前AI大模型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各企业对算力的需求,也导致了对能源的极大消耗,高成本也制约着AI技术发展的速度,如果DCformer真的能降低大模型一半的算力消耗,能称得上利在千秋了。
对DCformer感兴趣的朋友,我也可以提供三点信息以供验证:
一是,2024年5月1日,第41届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CML 2024发榜,彩云科技关于DCFormer的论文《Improving Transformers with Dynamically Composable Multi-Head Attention 》被高分录用。
袁行远表示,ICML作为国际机器学习领域的三大顶会之一,能够发布论文并获得高分的中国企业屈指可数。据一位评委透露,今年准许发布的论文平均分为4.25-6.33,而彩云 DCFormer 论文评分高达7分。
二是,目前DCFormer的模型代码、权重和训练数据集,已经在Github全部开源,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三是,彩云科技那位眼窝深陷的首席科学家,和袁行远同为DCFormer论文的作者。
我最感兴趣的是开源这件事儿,虽然我不了解技术,也知道国内的开源文化较之国外相去甚远,并且现在OpenAI为了保持领先优势,都被很多人诟病是“黑盒”。
袁行远对开源依然保持了坦诚的态度,一是可以提升公司名气;二是他认为只有开源才有竞争力,才会有更多开发者使用;三是信奉最终目标,把AI科学探索清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作者: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