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团队凭什么和大公司竞争?这家AI公司找到了答案
小团队凭什么和大公司竞争?这家AI公司找到了答案我最近深入了解了一个叫 Tanka 的产品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答案:问题不在于资源多少,而在于协作效率。小团队本应该更灵活、更快速,但现实中却经常被各种工具、流程和沟通问题拖累,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我最近深入了解了一个叫 Tanka 的产品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答案:问题不在于资源多少,而在于协作效率。小团队本应该更灵活、更快速,但现实中却经常被各种工具、流程和沟通问题拖累,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近日,有消息人士称,曾红极一时的 AI 聊天机器人公司 Character.AI 苦于运营 AI 模型的高昂成本,正在权衡两个选择:要么可能被出售,要么筹集新的资金。这几周,该公司与潜在买家、银行家以及员工进行了磋商。
今年,AI+医疗无疑成了全球市场的热门赛道,而Truemeds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成为印度在这一领域的黑马。
2025 年,人工智能的叙事已经不再靠“模型突破”来驱动,而是进入了“应用激战区”。 硅谷著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 在官网上直言——“2025 年有望成为 AI Agent 之年。”
大量工作在争夺用户注意力上,不少不错的细节提升,但没有大的惊喜,甚至一度有些好笑,“AGI”还早,肉搏时代开启了。
年初那会儿,DeepSeek 横空出世,AI 圈子跟过年一样热闹。它凭啥这么火?除了开源够意思,五百多万的训练成本也惊艳了不少人。
The Information 消息,被 Cognition 收购的 Windsurf 约 200 名员工,最近收到了新公司的邮件,要么接受新公司的 996 的工作条件,要么选择接受 9 个月的补偿买断方案。
在旧金山,一波00后群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AI赛道。他们从MIT、斯坦福果断辍学,扔掉名校光环,带着激情创办AI公司并拿下巨额融资。这帮Z世代CEO们用实力喊话,年龄不是桎梏。
35 人,8 个月,年收入破 1 亿美元。 Lovable 创下了最快的增长速度,超过了 OpenAI、Cursor、Wiz 以及历史上所有其他软件公司。
Dogfooding(内部试用) 应该被 AI 创业公司重视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