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人工智能 GPT4 伦理 生成式 医疗 监管 安全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 强化学习 模型 算法 应用 开发 研究 工具 平台 框架 数据集 训练 部署 安全 合规 培训 投资 LLM,llm AI,ai,Ai 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制图 生图 绘图 文生图 文生视频 生成式AI AGI 世界模型 sora chatGPT,chatgpt,ChatGpt claude openai Llama deepseek midjourney 红熊猫模型 Red panda,panda Stable Diffusion,StableDiffusion,stable DALL- E 3 DALL E DALL Flux,flux 扩散模型 混元大模型 文心一言 通义千问 可灵 Pika PixelDance 豆包 月之暗面 零一万物 阶跃星辰 搜索增强 MiniMax Talkie Agent prompt fastai LangChain TTS 微调 提示词 知识库 智能体
# 热门搜索 #
搜索
AI,AI峰会,人工智能,大模型
4837点击    2024-07-16 11:05

2024年7月12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指导,成都高新区支持,腾讯研究院、腾讯新文创总部、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科幻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智涌现 未来场景——‘数实蓉合’第六期科幻AI专场对话活动”在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以成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科幻之都为契机,邀请政企学研各界代表交流讨论在科幻视角下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治理要点、人机关系、未来社会中的新角色与新挑战,预演AI未来应用、共论新智技术趋势下的未来场景。


科幻与科学,在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中有着奇妙链接,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感性与理性驱动力,成为前沿探索的排头兵。今年1月,成都在首个城市科幻发展规划意见稿中也提出要“构建科技科幻深度耦合的创新支撑体系,建立未来科技创新竞争优势”。


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张钦坤在致辞中指出:“科幻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为未来各种可能性进行预演探索,帮助人类思考技术可能的走向和潜在的影响,更好适应未来。通过跨学科对话,希望能为AI的健康发展贡献智慧,提高社会对AI议题的认知和参与度。无论技术如何加速发展,人类总是需要在科技创新和伦理约束之间找到平衡,在效率提升和人文关怀之间寻求共识,迎接一个负责任的AI未来。”


活动现场


科幻作品启发科技向善


去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期间发布了“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科幻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情节已然成为了科技发明的灵感来源。


围绕未来AI的科幻小说启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访问学者、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张峰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表示,科幻作品既能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众传播促进公众参与和对话,又能通过冲突描写提供警示信息,引发对技术伦理的深刻思考。研究者、创新者、政策制定者应利用科幻与大众有效交流,大众应通过科幻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活动现场


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胡延平针对超级智能的50个问题与智能治理21原则进行了分享。他认为科幻与科技的长期观察和连接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并从长周期、第一性原理、AI原力和智能生态,分析人机交互与人智关系的未来。在未来,人机交互应秉承科技向善与以人为本,实现“双向奔赴”。


活动现场


从技术的未来场景预演到AI的向善发展,来自上海、深圳和成都的科幻文学与高校专家学者代表,共同开启了AI大模型未来场景与社会影响的明日预演。


在圆桌对话上,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作为主持,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会长顾备,科幻作家、《机器之门》《未来史记》作者江波,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田江,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吴岩,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教授、研究员杨庆峰畅谈AI大模型的未来场景与社会影响。


活动现场


顾备表示,科幻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科技落地,是寻找未来高科技的一大途径。在未来的教育中,需要培育下一代对世界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于危机的嗅觉能力。田江认为,在未来的人机关系中,AI可以完成大量梳理工作,但人才是真正的创造者,未来的生态一定是AI与人共生。江波指出,在大模型应用中需要找到其立足点,包括场景立足点、数据立足点。人类应该在AI发展的过程中注入伦理道德,像教育孩子一样影响其行为。吴岩谈到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以稳固和扎实的态度去应对,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需要解决万物互联和智能本质的问题。杨庆峰认为,未来的AI将不再仅是工具,而是一种新的存在形式,科技向善是未来社会需要坚守的共通原则。


情感纽带构筑人机共生


人工智能作为近年取得革命性技术突破的代表,赋能千行百业潜力突显,经济与社会变革加深加速,相关技术与伦理治理问题也相伴涌现。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正式发布,强调要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必要性,同时确保其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类社会发展。


基于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具体工作举措与要求,针对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关键这一议题,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导杜严勇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治理应当在伦理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而伦理治理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建议结合具体技术标准和领域来制定更加全面的伦理标准,同时要更多地吸收伦理学家参与人工智能治理,并加强他们在制定标准和治理中的作用。


活动现场


不同于应用伦理学的规定性,科幻作品具象地预设伦理困境,展现机器人伦理问题的复杂性、争议性和悖论性,在科幻电影中也不乏有关赡养、隐私、情感陪伴等人机关系问题设想。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程林带来了科幻电影如何讨论机器人养老和陪护的主题分享。他表示养老机器人在未来的应用中,不仅需要注重技术的创新,还需要重视伦理和人性的考量,理解机器人与人类共存的复杂性。


活动现场


承接AI伦理风险和人机关系定位讨论,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陆诗雨作为主持,与科幻世界副总编拉兹,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申琦,《造神年代》作者、科幻作家严曦,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围绕大模型时代的人机关系走向议题展开了新一轮圆桌对话。


活动现场


针对数字永生大模型与人类情感陪伴这一问题,拉兹认为尽管从技术上大模型能够做好情感陪护,但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人以及企业的参与,既需在关键时刻提供陪伴,又不应使人过度依赖。申琦从自身母亲身份出发,通过个人经历强调了情感连接和理解的重要性。提供身心陪伴、增强人类情感纽带的智能机器人能为社会所用。严曦认为陪伴对人的身份认同和安全感至关重要,陪伴需要有一个物理的实体,这种感受是无法被语言或抽象概念取代的。大语言模型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模拟陪伴,满足基础需求,尤其对孤独或弱势群体有帮助。胡延平认为未来在智能进化的同时人类也在进化,如何开启“第二人生”将成为重要命题。想让智能成为普遍红利,需要人类群体智慧和社会秩序的设计。


活动最后,腾讯研究院西南基地秘书长王平禄致闭幕辞。他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关于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共识,为成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一份成都答卷。


活动现场


自2023年3月以来,腾讯研究院以西南基地为平台打造“数实蓉合”品牌活动,持续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各领域政企学研对话,目前已开展数字文创、数字体育、数字场景、智能制造、未来城市与科幻AI六期专场活动。


文章来自于“36Kr”,作者 “36氪四川的朋友们”


关键词: AI , AI峰会 , 人工智能 , 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