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力肺活量指标的评估上,一款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药物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药效趋势。
近年来,AI驱动药物研发的热潮迭起。提升速度、压缩时间、降低成本曾是AI成药故事中最令人振奋的部分。但伴随时移世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无论是否有AI介入,药品有效性的验证都需要漫长的时间以验证。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款由AI做出的药物诞生。
过去一年多里,多条管线的受挫亦加剧了业内对于AI制药行业“泡沫”的担忧——2023年4月,BenevolentAI的皮炎药物BEN-2293在IIa期试验中未能优于安慰剂,裁减一半员工后,股价亦随之断崖式下跌;2023年10月,Exscientia的EXS-21546项目因未能达到治疗预期在I/II期试验中被终止。
AI到底何时能够成药,成为挂在业内所有人心头的一桩“悬案”。能否顺利推进临床试验、穿越“死亡之谷”、验证自身成药能力,正在成为外界审视AI制药的“金标准”。
近期,英矽智能在开发“具有真实临床价值的AI创新药物”上往前迈进了一步。9月18日,该公司宣布,其在研管线ISM001-055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IIa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进展。该药物由生成式AI驱动药物发现与设计,是一款全球首创(fir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剂。
这一进展被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chael Levitt博士称为“AI驱动药物发现这个新时代的真正突破”,或将为英矽智能在资本市场上带来新的机遇。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以进行性呼吸困难、持续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种预后差,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到4年,目前尚无有效根治药物出现。
ISM001-055是一种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开发的TNIK(Traf2/NCK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剂。在该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借助生成式AI,从确定新靶点到获得药物分子,英矽智能仅耗时18个月、花费数百万美元,分别是传统药物研发成本的1/3和1/10。
此次公布的一项为期12周的IIa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NCT05938920)中,来自中国21个研究中心的71名IPF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日一次30mg、每日两次30mg、每日一次60mg的ISM001-055,或安慰剂治疗。
初步结果显示,ISM001-055在所有剂量水平上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而在次要终点(用力肺活量,FVC)的评估上,ISM001-055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药效趋势。在接受每日一次60mg剂量的患者中,FVC改善最为显著。
间质性肺病专家、此次临床试验的研究者之一Toby M. Maher博士就此评价道:“这些结果非常令人鼓舞,特别是在用力肺活量(FVC)方面呈现的剂量依赖性趋势。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疾病,在仅仅12周的治疗中就看到肺功能的改善,意味着ISM001-055具有强大的潜力,可能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试验结果也为TNIK这一新靶点在IPF治疗中的潜力提供了初步证据——英矽智能的研究表明,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激活TNIK可驱动肺部的病理性纤维化。通过抑制TNIK信号传导,ISM001-055有望阻止或甚至逆转纤维化过程。
据悉,英矽智能计划与监管机构讨论ISM001-055的IIb期研究设计,以期在更长的给药期、更广的患者队列中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此同时,一项平行的ISM001-055 IIa期试验(NCT05975983)正在美国进行,已启动患者招募工作,这将为该药物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多数据。
此前,ISM001-055已在美国拿到孤儿药认证,这意味着其稀缺性得到认可。如后续推进顺利,该药物将有望获得税收抵免、上市后7年市场独占权等优惠政策。
作为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医药企业,英矽智能开发了一个“端到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连接生物学、化学、临床医学等研究。自2021年以来,英矽智能在自有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的支持下,建立了超过30条自研管线组合,并从中提名了18款临床前候选项目,其中9款化合物获得临床试验许可。今年3月该公司在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已形成从软件授权、合作研发到管线授权的多元商业模式。
此次II期临床试验积极数据的持有或将助力英矽智能现阶段的发展。英矽智能认为,这一核心管线的数据表现将为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打开更多可能性:“除此前已递交的港股上市申请外,美国股市现在也可能成为一个潜在可行的选项”;而针对该试验数据中潜在的融资机遇,一位投行分析师表示:“拥有积极II期积极数据的生物科技公司通常会获得更高的估值。”
文章来自于“常泽昱”,作者“常泽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