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人工智能 GPT4 伦理 生成式 医疗 监管 安全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 强化学习 模型 算法 应用 开发 研究 工具 平台 框架 数据集 训练 部署 安全 合规 培训 投资 LLM,llm AI,ai,Ai 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制图 生图 绘图 文生图 文生视频 生成式AI AGI 世界模型 sora chatGPT,chatgpt,ChatGpt claude openai Llama deepseek midjourney 红熊猫模型 Red panda,panda Stable Diffusion,StableDiffusion,stable DALL- E 3 DALL E DALL Flux,flux 扩散模型 混元大模型 文心一言 通义千问 可灵 Pika PixelDance 豆包 月之暗面 零一万物 阶跃星辰 搜索增强 MiniMax Talkie Agent prompt fastai LangChain TTS 微调 提示词 知识库 智能体
# 热门搜索 #
搜索
豆包VS Kimi VS 元宝,AI烧钱投流全面对比
3114点击    2024-10-24 15:13

AI营销大战还能怎么卷?


今年上半年,AI营销大战打得轰轰烈烈。



而如今,同质化竞争下,仿佛陷入了“用户焦虑”。根据ADX行业版数据9月工具月榜中,AI工具占据两席,分别是《豆包》和《Kimi智能助手》,再往下看,《腾讯元宝》位列第19名。


目前,AI工具是怎么做投放的?投放有何特点? DataEye研究院试着从数据、素材、行业出发,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Q3下载量、投放素材量、投放渠道、投放趋势对比



据点点数据显示,Q3以来《豆包》iOS预估下载量约为7168万;《Kimi智能助手》iOS预估下载量约为3016万;《腾讯元宝》iOS预估下载量约为118万。



ADX行业版显示,三家产品基本都在7月中旬开始加大投放量。《豆包》和《腾讯元宝》背靠字节和腾讯,投放渠道也以自家平台为主。


《豆包》Q3投放了70.8万组素材,在八月底达到投放顶峰;投放渠道主要是穿山甲联盟、西瓜视频、番茄小说、今日头条。


《Kimi智能助手》Q3投放了50.4万组素材,则在九月中旬达到顶峰;投放渠道主要是穿山甲联盟、优量汇、QQ音乐、快手联盟。


《腾讯元宝》Q3投放了11.1万组素材,投放趋势较为稳定,在九月底后开始加大投放量。投放渠道主要是优量汇、酷狗音乐、QQ阅读、QQ音乐。


通过这些数据,DataEye研究院的观察:


1、豆包买量投放被Kimi超越,但下载量比较平稳,说明下载量逐渐摆脱买量依赖。原因可能是,其一背靠字节系产品通过其他营销/传播方式出圈,且据多方业内人士透露,抖音封杀了所有的大模型广告,只留下了豆包一家,导致其他大模型厂商被迫转向小红书和B站等其他平台。


其二国内各大AI厂商均采取了类似于“ofo式”的烧钱扩大市场份额的打法,用户经过一轮又一轮市场教育,目前已经到转化阶段。


2、相反,Kimi从8月末开始逐渐意识到买量投放的重要性,因此加大了投放力度。随着投流提升,其下载的增幅上升到一个高位,近乎翻倍,但与豆包仍有距离。


Kimi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的“饱和式投放”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出现,8月末大规模投放再度来袭,一方面推测是豆包给予的“增长”压力;另一方面,8月,月之暗面方面正式宣布推出企业级API,也意味着月之暗面在B端市场开启了尝试,需要依托Kimi的影响力。


3、腾讯元宝由于主要依托于小程序可做社交裂变,加之相对低调,因此投流力度不大,但近期也有略微上升的趋势。


总体来说,AI投流是一个“以产品为核心→意识到投流重要性、增投→摆脱投流依赖”的过程。元宝处于第一二阶段过渡期间,Kimi处于第二阶段,豆包处于后一阶段。


二、三家Q3素材创意共同点、差异点


共同点一:都瞄准大学生、年轻白领人群,强调免费



点点数据《国产AI大模型应用报告》数据显示《豆包》依托字节旗下短视频社交平台《抖音》的庞大用户和流量优势,应用用户结构基本以24-40岁的青壮年为主。



巨量算数数据显示,三款APP的用户年龄分布在18-23岁的占比最高,为30.22%,24-30岁为27.58%。


而这个年龄段,主要为学生、年轻白领群体,该人群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同时也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着迫切的需求,并且愿意付出时间、精力。



ADX行业版显示,三款APP在热门落地页都在反复强调“无门槛”“免费使用”“无次数限制”。


共同点二:都落到具体场景/具体问题,在素材里演绎AI如何解决问题。


豆包投放素材


Kimi投放素材


腾讯元宝投放素材


比如:三款APP的投放素材都会出现做旅行攻略的场景、职场遇到难题场景、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大学生利用AI提速学习、情侣利用AI提升感情,且素材大多为视频素材,有大量真人素材来演绎场景/口播。


共同点三:强调功能强大集成XX款APP,可以让AI成为私人助理。


三款APP的投放素材都会强调AI的功能强大,集合多款APP的功能,实用性强且不需要收费。比如AI可以辅导孩子学习,素材中会提到其他APP不能进行讲解、答疑、多角度解答,而AI可以,功能还免费。


差异点一:豆包、元宝分别用抖音、腾讯品牌加持,而Kimi则更加强调清华大学团队


豆包有抖音品牌加持,抖音封杀了所有大模型广告,仅留下豆包一家,这为豆包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优势。依靠抖音的广泛用户基础和强大的社交功能,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用户群体。


腾讯元宝受益于腾讯的生态系统,包括微信、QQ等社交平台。腾讯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黏性使得元宝能迅速获取大量用户。


Kimi更强调清华大学团队的研发背景,借助清华的高学术声望来提高其产品的可信度和市场认可度。这种学术背景通常能给用户带来一种信任感。


这三者分别在用户群体、应用场景和品牌形象上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差异点二:豆包投放大量达人账号,元宝则结合电视剧投放,Kimi依赖B站


豆包背靠抖音,通过合作大量达人账号进行推广,达人账号通常拥有固定的粉丝基础,能够快速传播消息、引发讨论。



元宝背靠腾讯,投放素材中出现大量腾讯视频独播的影视剧,以影视剧为切入点,利用其的流量和关注度来吸引观众。


Kimi则依赖B站,依靠达人二创和用户的UGC内容进行传播。


三、AI工具投流是野心也是双刃剑?


(一)年轻受众现实生活的使用场景,成为AI工具投流的主要素材方向。


一方面AI工具需要教育用户、提醒用户具体使用场景、方式,避免成为“僵尸APP”;AI工具的投流不仅需要关注产品本身,还需要对年轻人的社会生态的深刻理解。这一代人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与即时反馈,因此,AI工具必须围绕他们的实际使用场景展开。


另一方面也是各家AI在抢占年轻受众心智、市场。这也反映出当下AI工具的一些特征:例如,①年轻用户对于科技产品的敏感度高,他们不会轻易接受一款无法提供实质性帮助的应用。②实用性,目前的工具通常基于实用场景进行宣传,界面设计简洁直观。即便是非专业用户,也能较为轻松地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各类操作。③持续学习与自我优化,AI工具采用自学习算法,能够根据新数据和用户反馈持续优化其性能和服务。通过不断更新和训练,AI模型可以提高其准确性和智能水平。


(二)大规模投流背后是厂商训练模型的野心,毕竟大的使用量,才能打磨出好模型,也能大幅降低模型推理的单位成本。


厂商们通过大规模投流获取大量用户使用数据,从而不断迭代和改进其AI模型。使用量的增加使开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从而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用户体验。


同时,随着用户基数的增加,模型推理的单位成本会大幅降低,这一成本优势可以进一步投入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中,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这种追求用户量和数据的战略并非无懈可击。模型训练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数据的数量,更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如果厂商在追求短期内快速获取用户而忽略了对数据质量的把控,可能会造成模型的偏差或失效,从而影响产品的长期发展。


(三)大肆烧钱营销,是双刃剑。


这些AI工具必然走向持久战,其投入产出比将承压,难看到盈利模式同时也培养了受众“免费用AI工具”的观念,人工智能C端商业化的难题“难上加难”。用户习惯于接受免费的产品与服务,导致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收费模式。此现象使得AI C端商业化的难题愈加复杂,许多厂商面临在用户体验与盈利模式之间难以平衡的境地。


一方面能够短期内为品牌带来大量曝光与用户,另一方面却也使得长期盈利模式变得更加不确定。高投入高产出的商业模型在众多新兴竞争者的持续涌入下,显得愈加脆弱与不可持续。


同时,过度依赖资本,对团队的独立运营不是好事。最终可能导致创新能力的下降。因此,在追求市场份额与用户量的同时,AI工具的开发者需保持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力求在持续投入与团队运营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DataEye应用数据情报”,作者“小羊”


关键词: AI , 豆包 , Kimi ,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