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阮瑜:大模型应用落地正从简单高容错向复杂低容错场景延伸|中国AIGC产业峰会
百度阮瑜:大模型应用落地正从简单高容错向复杂低容错场景延伸|中国AIGC产业峰会现在,不论你是去吃火锅,亦或是去趟医院,或许身边已经布满了AI。
现在,不论你是去吃火锅,亦或是去趟医院,或许身边已经布满了AI。
在全球大模型快速爆发与AIGC应用加速落地的时代,中国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也在经历从“算法至上”到“产品为王”的重大转变。过去十年,AI行业几度热潮:从2016年AlphaGo引爆的认知革命,到2022年ChatGPT带来的生成式AI浪潮,技术的跃迁正在倒逼产品逻辑重构。而真正决定一家AI公司能否走得远的,从来不是技术demo,而是“有没有真正被用起来”。
2024年,国内AI产品第一轮变革基本完成。
近日,阿里通义实验室推出了全新数字人视频生成大模型 OmniTalker,只需上传一段参考视频,不仅能学会视频中人物的表情和声音,还能模仿说话风格。相比传统的数字人生产流程,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成内容的真实感和互动体验,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目前该项目已在魔搭社区、HuggingFace 开放体验入口,并提供了十多个模板,所有人可以直接免费使用。
刚刚,出门问问2024年报正式发布!过去一年,集团AIGC纯软件产品收入突破2.2亿元,同比增长88.5%,高毛利驱动总收入达3.9亿元。这家「AIGC第一股」以产模结合战略,跑通了国际化增长路径,用户遍布全球。
又是一个周五,网信办又给大家留作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及《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以下简称《标识标准》)都发布了,将在9月1日生效。
记者3月11日从常熟市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近期审结江苏首例、全国第二例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纠纷案,判决明确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的AI生成内容受著作权保护。案件虽已落槌,思考和追问还在继续: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法律该如何界定“创作”?
创新之火永不熄
DreamTech,由牛津大学、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研究者组成的AI创业团队,在春节期间公布了他们在3D生成方向上的新工作成果——Neural4D 2.0(初版名为Direct3D),提出了创新性的3D Assembly Generation算法思路及更高效的模型架构
大模型的2024,经历了漏斗秩序的残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