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也能搞点钱的AI时代
门外汉也能搞点钱的AI时代
在未来,得AI者才能得天下。 今年年初,OpenAI发布了“文生视频”的工具Sora,仅凭几段视频,就让很多人见识到了AI生成视频的力量。
第一波下场做智能体的创作者们,已经赚到钱了。 经过我们的采访调查发现,这些创作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四部分,知识付费、定制开发、比赛奖金、模板分成,场景以私域营销,自媒体运营为主,收入在 1w 至 100w 不等。
几个月前,我不是发了篇这个么:《AI 产品沉思录:流量先行,窄业务、小产品/工具》,想着融点钱,攒个小团队,猛搞一番,结果不尽如人意,倒不是说事儿不行,主要是没得到金主相助,也没有稳定的团队快速复制,规模化并没有符合预期(预期是跑通了一个之后,直接复制N份自动跑)。
一年多前,ChatGPT 刚冒头的时候,我跟几个老板分享过我的「一人公司」+AI 的一些思路,刚才我翻了以下,大部分内容依然有效,总的来说是两块儿:围绕 AI 进行的内容 + 围绕 AI 开发的工具。
现在打开视频网站,诸葛亮大碗喝酒、安陵容硬气吃大龙虾的鬼畜视频,已经布满屏幕。这些视频的幕后推手,有不少是来自快手于今年6月推出的、有中国版Sora之称的“可灵”。它以支持一键生成2分钟视频为技术特点,且适合中文世界操作。
虎嗅注:敢赚钱的人,在任何时代都能赚到钱。从下海经商、房地产、外贸、移动互联网,他们追逐一个又一个风口,只不过当下的风口是AI——存量经济下少有的新增量。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AI技术不再是大城市精英们的专属,它已经悄然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甚至深入到县城。
AI能赚到钱了么?这对于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人实在是个灵魂拷问。 如果没有过去十年的铺垫,总是这么问,那似乎是有点急功近利,但有十年亏损的这个铺垫在,赚不赚钱就变成了一个技术和商业合二为一的问题:即是技术的试金石也是商业化能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