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悖论:保护AI创作=扼杀人类创作?
版权悖论:保护AI创作=扼杀人类创作?在AI生成内容即将突破质量临界点的当下,本文警告说:技术革命从不会等待制度完善,但人类的应对智慧将决定这场生产力解放最终导向共荣还是撕裂。立法者、企业与创作者,或许可以跳出版权范畴,在更广阔的劳资关系与价值分配维度寻找答案了。
在AI生成内容即将突破质量临界点的当下,本文警告说:技术革命从不会等待制度完善,但人类的应对智慧将决定这场生产力解放最终导向共荣还是撕裂。立法者、企业与创作者,或许可以跳出版权范畴,在更广阔的劳资关系与价值分配维度寻找答案了。
产品经理们快看看,这年头除了费劲心机想获得流量,有相当多的用户在发愁一件事:怎样能在社交媒体上「隐身」。
在线平面设计平台Freepik 于周二发布了一款新型“开放”AI 图像模型,该公司称该模型仅基于商业授权、“适合工作环境”的图片进行训练。
小红书博主用Midjourney生图后,商家参考其提示词也用Midjourney生图,然后量产成实物,法院却说商家不侵权?
此事的结果,大概率是AI企业最终会选择妥协。
近日,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登记“即梦AI/Dreamina AI”作品著作权,作品类别为美术。即梦AI作为一款面向创意爱好者的AI表达平台,功能丰富。然而,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尚无明确界定,引发广泛讨论。
“艺术家与人工智能”的张力正在持续紧张。OpenAI虽然声称避免复制“个别在世艺术家的风格”,但它一直在践行并推动政策允许AI对版权内容的训练;而小部分能够承担高昂诉讼成本的艺术家,却也因为版权法灰色地带而面临不确定的局面,更不要说那些不知名的艺术家们了。
3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就科学家Stephen Thaler(史蒂芬·泰勒博士,下称泰勒)诉Shira Perlmutter(美国版权局注册官及美国版权办公室主任)以及美国版权局作出标志性判决,认定所有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必须首先由人类创作。尽管AI技术的发展使得非人类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根据现有的法律框架,这些作品无法获得版权保护。
记者3月11日从常熟市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近期审结江苏首例、全国第二例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纠纷案,判决明确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的AI生成内容受著作权保护。案件虽已落槌,思考和追问还在继续: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法律该如何界定“创作”?
近日,索尼音乐宣布已采取行动,针对 AI 生成的假冒音乐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下架处理。据报道,索尼已下架超过7.5万条与旗下艺人哈里・斯泰尔斯等相关的 AI 伪造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