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闪极AI眼镜237天后
等待闪极AI眼镜237天后从预定到交付,一款AI眼镜需要的时间可能比新能源汽车还要久。这种产品交付时间的反差性,来自AI眼镜赛道的新势力闪极。有网友戏谑称:“5月底预定的闪极拍拍镜还没发货,但是同期预定的小米汽车早就开上了,期待小米官方早日重启AI眼镜产品线,把中小厂的交付速度卷起来。”
从预定到交付,一款AI眼镜需要的时间可能比新能源汽车还要久。这种产品交付时间的反差性,来自AI眼镜赛道的新势力闪极。有网友戏谑称:“5月底预定的闪极拍拍镜还没发货,但是同期预定的小米汽车早就开上了,期待小米官方早日重启AI眼镜产品线,把中小厂的交付速度卷起来。”
2024一整年,各大科技厂商经历了对RayBan Meta的“质疑-理解-成为-超越”,在AI眼镜领域集结重兵。整个市场也从RayBan Meta的“一枝独秀”,变成了近百家企业参与、数十款新品被推出的火爆局面。
阿里的AI To C布局调整仍在持续。《智能涌现》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近期阿里旗下的智能互联事业群,正式由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统管。
如今提起AI眼镜,人们最先想到的场景是:只要戴上这一副眼镜,无论身处何处,眼前的任何外文都能被实时翻译,并直接显示于镜片上;当然,实时拍照、录制视频、实时导航……大部分你能想到的功能,都能通过一副看似平常的眼镜实现。
闪极AI眼镜业务的第一阶段目标为年出货量50万台,销售额超过6个亿。
是「利器」还是「鸡肋」?
12 月 19 日周四晚,有新Newin 参加了国内先锋智能硬件品牌闪极科技的发布会,创始人& CEO 张波宣布了公司首款 AI 眼镜 —— 闪极 A1「拍拍镜」,999 元共创版价格也意味着百镜大战提前进入千元以下市场的竞争。
AI 眼镜,需要「自来水」。 站在 2024 年年底,国内「百镜大战」已经正式打响的当下,再谈论 Ray-Ban Meta 似乎已经有点「过版本」,甚至在科技圈,已经很少有人会对「佩戴着 Ray-Ban Meta」这件事感到奇怪。
与其说是创新,或许更像是双方相互利用制造出的“伪风口”
11月26日,在GenAI Assembling与硅星人一起在硅谷Menlo Park举办的「AI机器人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线下活动上,硅星人创始人兼CEO骆轶航与Meta AI/AR眼镜团队产品负责人贾可南进行了一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