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L 2026史上最严新规:LLM不得列为作者,滥用AI直接退稿
ICML 2026史上最严新规:LLM不得列为作者,滥用AI直接退稿ICML 2026论文可以投了,截止日期2026年1月28日。今年针对AI使用,组委会强调了三点:LLM不可以「署名」;严禁提示注入,否则拒稿;以及扩大AI审稿。
ICML 2026论文可以投了,截止日期2026年1月28日。今年针对AI使用,组委会强调了三点:LLM不可以「署名」;严禁提示注入,否则拒稿;以及扩大AI审稿。
当地时间 10 月 31 日,由于涌入预印本平台 arXiv 的计算机科学(CS,Compute Science)的由 AI 生成或 AI 辅助生成的综述论文和立场论文数量变得难以管理,arXiv 更新了关于综述论文和立场论文的审核规则,要求这两类论文必须被期刊或会议接收并完成同行评审之后才能提交到 arXiv 的 CS 类别。
从ICML到ACL,张铭教授的实验室十年两度拿下世界顶会「最佳论文」。甚至连中学生,都能在这里提前卷科研,拿下「小诺贝尔奖」。一间实验室,如何同时孵化论文大奖、百亿企业和未来科学家?这背后,是科研思维与创新教育的独特结合。
许多研究者在参加学术会议前,常常会因为制作海报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感到困扰。一张精心设计的海报是高效的学术交流媒介,但现有自动化方法普遍忽略了核心设计原则,导致生成的海报仍旧需要大量人工调整。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LLMs)展现出强大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推动了文本生成、代码生成、问答、翻译等任务的突破。代表性模型如 GPT、Claude、Gemini、DeepSeek、Qwen 等,已经深刻改变了人机交互方式。
AI生成论文泛滥成灾,arXiv平台看不下去了—— 紧急升级审核机制,用自动化工具来检测AI生成内容。 Nature最新发现,原来每年竟然都有2%的论文会因为AI使用被拒?! 比如像,bioRxiv和medRxiv每天都要拒绝十多篇公式化AI手稿,每个月就高达7000多份。
Science重磅揭露科研圈两大乱象:一是「论文工厂」已形成庞大产业链,部分编辑、作者、中介相互勾结;二是ChatGPT悄然渗入科研写作,22%计算机论文含AI痕迹。系统性造假与技术滥用,正重塑学术界根基。
AI正在如何影响和改造我们的时代?一个简明的例子是,高校已经开始用AI,来检测毕业论文的AI率了。
实时强化学习来了!AI 再也不怕「卡顿」。 设想这样一个未来场景:多个厨师机器人正在协作制作煎蛋卷。
深度学习界的传奇论文,终于等来了它的“封神”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