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8家日本顶尖AI公司,中日技术差距多少年?
对比8家日本顶尖AI公司,中日技术差距多少年?前段时间,种子轮融资3000万美元的日本公司Sakana AI,因为众多亮眼标签,受到很多关注——谷歌科学家、硅谷原班人马、总部扎根东京、小模型……
前段时间,种子轮融资3000万美元的日本公司Sakana AI,因为众多亮眼标签,受到很多关注——谷歌科学家、硅谷原班人马、总部扎根东京、小模型……
马斯克一纸诉状,把OpenAI告上法庭,科技圈又炸开了锅。
无论是卷AI,还是卷MR,最后都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在于,能否让用户想要丢掉手里平庸的产品,为新产品“挥霍一番”。
每年都要拉出来被嘲讽一番的苹果泰坦计划,今日彻底宣告终结。项目员工要么转岗,要么遣散。L5放弃、L2难成,美国电车遇冷。显然,全球的下一个风口是生成式AI。面对烧光的几十亿刀,及时止损,是苹果最后的体面。
谷歌罕见open的AI,给开源大模型到底带来了什么?
Dwarkesh 预计,有 70% 左右的概率人们能够通过 scaling 在 2024 年之前实现更强的 AI,这种 AI 能够实现大量认知劳动的自动化,进而促进 AI 的进一步发展。但如果 scaling law 失效,那么实现 AGI 的过程会非常漫长和艰难。
AI,真的管用。过去,掌握一个技能可以在公司立足。现在情况大有不同,不仅要精通技能,还要高效完成工作。
一个刚上线的AI应用在海外小圈子里火了。 名叫PopAi,是个一站式个人AI工作空间,主打无缝集成聊天、阅读、写作、创作等工作需求。
没想到,AI要是“够废”,也能爆火全网。一个“什么问题都回答不了”的AI,这几天成了圈内新星。Reddit、HackerNews上讨论热度持续升高。
一生要强的国产AI,疯狂追赶ChatGPT。一整年过去,觉醒与狂飙、躁动与退场在时刻上演。这股由ChatGPT掀起的国内大模型创业潮已经走过了一个周期:从刚开始的爆火,到中期的冷淡,再到如今突破瓶颈逐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