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rsor为Blackwell从零构建MXFP8内核,MoE层提速3.5倍,端到端训练提速1.5倍
Cursor为Blackwell从零构建MXFP8内核,MoE层提速3.5倍,端到端训练提速1.5倍在构建更强大的 AI 模型的这场竞赛中,传统路径很简单:升级到最新最强大的硬件。但 Cursor 发现释放下一代 GPU 的真正潜力远非即插即用那么简单。
在构建更强大的 AI 模型的这场竞赛中,传统路径很简单:升级到最新最强大的硬件。但 Cursor 发现释放下一代 GPU 的真正潜力远非即插即用那么简单。
当我看到 Cursor、Claude Code、Lovable 这些 AI 编程工具的出现,以及它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时,我意识到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转折点上。这不仅仅是开发效率的提升,而是整个软件行业商业逻辑的根本性重构。
Vibe Coding(Claude code、Cursor、Lovable) 把原本8周的开发周期压缩成2天 现在,同样20倍的加速在营销圈上演—— Vibe Marketing: 一个人➕n 个AI Agent和自动化工作流,几小时就能把营销想法落地了,杠杆效应大到离谱。
AI 编程助手虽备受追捧、话题不断,但现实远没有想象中光鲜。许多热门工具——如 Cursor、Windsurf——其实都在亏本运营。TechCrunch 报道称,这类产品毛利率极低,甚至为负,也就是说,每新增一个用户,亏损就会进一步扩大。这并非初创公司为抢占市场的短期现象,而是市场在传递一个明确信号:这种商业模式走不通。
很多开发者开始吐槽和弃用 Cursor。Web 工程师 Tom Byrer 吐槽道,“我让 Cursor 使用某个仓库的最新版本,它却安装了一个 6 个月前的版本,漏掉了 60 个更新。我发给它 GitHub 仓库链接,结果它用了 4 个月前的版本。我发了 NPM 项目的页面链接,它还是用了 4 个月前的版本。”
自 2021 年夏季 GitHub Copilot 以预览版问世 以来,编程助手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这类工具最初被用作增强型代码补全工具,而 Cursor、Windsurf 等产品则迅速转向了 Agent 交互模式: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触发,助手能自主执行修改代码文件、运行终端命令等操作。
还在为复杂的 AI 编程工具定价而头疼吗?想象一下,你每月为 Cursor 付费 20 美元,却在输入三个提示后就遭遇速率限制,或者突然发现"无限使用"的套餐增加了额外费用。这不是个例,而是整个 AI 编程工具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问题。就在开发者们抱怨这些"阴暗"和"模糊"的定价策略时,一家名为 Cline 的开源 AI 编程公司却逆势而上,刚刚完成了 3200 万美元的种子轮和 A 轮融资。
这款叫 MoonBit Pilot 的代码智能体系统,真正将 AI Agent 从“助手”推向“合作者”的角色。在过去一年中,AI 编程助手迅速普及,从 Copilot、Codex 到 Cursor,成为开发者日常工具链的重要补充。然而,这类工具大多依赖于传统 IDE 插件或 Web 服务形式,智能体的能力受限于调用上下文与反馈机制,难以真正进入开发流程的“核心环节”。
GPT-5的新爆料又来了!GPT-5-Alpha已经由Cursor团队内部测试,几乎能一次性完成任何任务;Perplexity已在网站上完成GPT-5发布的准备工作;微软工程师也在紧锣密鼓为GPT-5做准备,将很快在Copilot中发布。GPT-5,它真的越来越近了。
Cursor突然断供,码农AI Coding就像被砍掉了手脚!如今,清华系最强平替MonkeyCode站在了C位,不仅性能炸裂、成本超低,还能应对复杂编程任务,首发支持Kimi K2和Qwe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