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IPS 2025 Spotlight | GeoSVR:稀疏体素的新潜力——超越3DGS系列的高精度三维表面重建
NeurIPS 2025 Spotlight | GeoSVR:稀疏体素的新潜力——超越3DGS系列的高精度三维表面重建近年来,NeRF、SDF 与 3D Gaussian Splatting 等方法大放异彩,让 AI 能从图像中恢复出三维世界。但随着相关技术路线的发展与完善,瓶颈问题也随之浮现:
近年来,NeRF、SDF 与 3D Gaussian Splatting 等方法大放异彩,让 AI 能从图像中恢复出三维世界。但随着相关技术路线的发展与完善,瓶颈问题也随之浮现:
在三维重建不断走向工程化的今天,前馈式3D Gaussian Splatting(Feed-Forward 3DGS)正火速走向产业化。 然而,现有的前馈3DGS方法主要采用“像素对齐”(pixel-aligned)策略——即将每个2D像素单独映射到一个或多个3D高斯上。
不得了,这个名叫Gauss(高斯)的新AI Agent,有点杀疯了的感觉。 因为它只用了三周的时间,就完成了陶哲轩和Alex Kontorovich提出的数学挑战——在Lean中形式化强素数定理(Prime Number Theorem,PNT)。
在 3D 重建领域,无论是 NeRF 还是最新的 3D Gaussian Splatting(3DGS),在生成逼真新视角时仍面临一个核心难题:视角一旦偏离训练相机位置,图像就容易出现模糊、鬼影、几何错乱等伪影,严重影响实际应用。
随着3D Gaussian Splatting(3DGS)成为新一代高效三维建模技术,它的自适应特性却悄然埋下了安全隐患。
想象一下,一座生机勃勃的 3D 城市在你眼前瞬间成型 —— 没有漫长的计算,没有庞大的存储需求,只有极速的生成和惊人的细节。
三维高斯泼溅(3D Gaussian Splatting, 3DGS)技术基于高斯分布的概率模型叠加来表征场景,但其重建结果在几何和纹理边界处往往存在模糊问题。
在 ICLR 2025 中,来自南洋理工大学 S-Lab、上海 AI Lab、北京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的研究者提出的基于 Flow Matching 技术的全新 3D 生成框架 GaussianAnything,针对现有问题引入了一种交互式的点云结构化潜空间,实现了可扩展的、高质量的 3D 生成,并支持几何-纹理解耦生成与可控编辑能力。
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研究团队提出了用于大规模复杂三维场景的高效重建算法 CityGaussianV2,能够在快速实现训练和压缩的同时,得到精准的几何结构与逼真的实时渲染体验。该论文已接受于 ICLR`2025,其代码也已同步开源。
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研究团队提出了用于大规模复杂三维场景的高效重建算法CityGaussianV2,能够在快速实现训练和压缩的同时,得到精准的几何结构与逼真的实时渲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