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的AI IDE来了,阿里在海外上线全新 Agent Coding 产品
阿里的AI IDE来了,阿里在海外上线全新 Agent Coding 产品继通义灵码的 Lingma IDE 之后,阿里在海外推出另一款 Agent Coding 产品。据官方介绍,Qoder (/ˈkoʊdər/) 是一个专为真实软件开发而设计的 Agent Coding 平台(所以谁不真实?)
继通义灵码的 Lingma IDE 之后,阿里在海外推出另一款 Agent Coding 产品。据官方介绍,Qoder (/ˈkoʊdər/) 是一个专为真实软件开发而设计的 Agent Coding 平台(所以谁不真实?)
Memory 一直是 AI 产品的技术「痛点」和必争之地。因为决定用户留存,很多有野心的创业者在思考如何借助 AI 长期化时,都会聚焦 AI + Memory 领域。
进入 2025 年,GUI Agent 赛道热度逐渐抬升 —— OpenAI 推出 Operator 并发布了 ChatGPT Agent,字节则发布了 UI-TARS-1.5 定位 GUI 开源方案。但大多数产品依然依赖本地执行,难以 24h 稳定运行。
硅谷各个模型公司在这个季度,开始分化到各个领域,除了 Google Gemini 和 OpenAI 还在做通用的模型;Anthropic 分化到 Coding、Agentic 的模型能力;Mira 的 Thinking Machines Lab 分化到多模态和下一代交互。
AI Agent正在被要求处理越来越多复杂的任务。 但当它要不停地查资料、跳页面、筛选信息时,显存狂飙、算力吃紧的问题就来了。
要让视频生成模型真正成为模拟真实物理世界的「世界模型」,必须具备长时间生成并保留场景记忆的能力。然而,交互式长视频生成一直面临一个致命短板:缺乏稳定的场景记忆。镜头稍作移动再转回,眼前景物就可能「换了个世界」。
大模型与多模态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大模型就像是人脑中的‘前额叶’,主要负责高级认知功能,但只有前额叶的大脑是无法处理复杂任务的,这就需要多个不同模型之间互相协调,从单纯的“前额叶”走向“完整的大脑”,从而处理更加复杂的现实任务。
就在刚刚,全球首个手机通用Agent,来了!
RoboNeo 拿下百万 MAU 后,美图财报依旧强势。7 月中旬,美图上线了面向影像领域的 AI Agent RoboNeo,并靠“emoji 小人”的社媒风潮获取了第一批用户,上线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已拿下 100W 左右的 MAU。美图又以极快的速度,推火了一款新产品。在 AI 时代,聚焦影像的美图,有点乘风起的意味,如其昨天发布的半年报。
智谱今天,终于发了AutoGLM2.0。 想一想,AutoGLM1.0的版本,距离我第一次首发写他们,已经过去快10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