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顺雨离职OpenAI,开启下半场
姚顺雨离职OpenAI,开启下半场为大模型开启“下半场”的姚顺雨,也开启了个人AI的下半场。
为大模型开启“下半场”的姚顺雨,也开启了个人AI的下半场。
昨天,有消息称,OpenAI 著名研究者、清华校友、著名博客《AI 下半场》的作者姚顺雨已经加入了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并且还传言说他将在这里组建一支自己领导的研究团队。
2025年4月,OpenAI研究员姚顺雨发布了一篇有名的博文《The Second Half》,宣告AI主线程的游戏已进入下半场。这之后,我们与他进行了一场播客对谈。姚顺雨毕业于清华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期间意识到语言是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最有可能构建通用系统的,于是转向Language Agent研究,至今已6年。
此刻我们正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是姚顺雨笔下的「AI 的下半场」,是 Andrej Karpathy 定义的「软件 3.0 时代」,也是一个创造者与 AI 协同进化,重新定义「可能」的时代。
前段时间,OpenAI 研究员姚顺雨发表了一篇主题为「AI 下半场」的博客。其中提到,「接下来,AI 的重点将从解决问题转向定义问题。在这个新时代,评估的重要性将超过训练。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训练 AI 以及如何衡量进展,这可能需要更接近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参见《清华学霸、OpenAI 姚顺雨:AI 下半场开战,评估将比训练重要》)
OpenAI 研究员姚顺雨近期发布文章,指出:AI 下半场将聚焦问题定义与评估体系重构。在 AI 发展新阶段,行业需要通过设计更有效的模型评测体系,弥补 AI 能力与真实需求的差距。
多模态大模型(Multimodal Large Language Models, MLLM)正迅速崛起,从只能理解单一模态,到如今可以同时理解和生成图像、文本、音频甚至视频等多种模态。正因如此,在AI竞赛进入“下半场”之际(由最近的OpenAI研究员姚顺雨所引发的共识观点),设计科学的评估机制俨然成为决定胜负的核心关键。
AI趋势正在“中场休息”,在此之前训练>评估,在此之后评估>训练。
要理解上半场,看看它的赢家。你认为到目前为止最有影响力的 AI 论文是哪些?我尝试了斯坦福大学 224N 课程的测验,答案并不令人惊讶:Transformer、AlexNet、GPT-3 等等。这些论文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提出了一些训练更好模型的基本突破。但同样,它们通过在一些基准测试上展示一些(显著的)改进来发表论文。
清华姚班学霸姚顺雨,官宣加入了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