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9年到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Tokenization了
从2019年到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Tokenization了2019 年问世的 GPT-2,其 tokenizer 使用了 BPE 算法,这种算法至今仍很常见,但这种方式是最优的吗?来自 HuggingFace 的一篇文章给出了解释。
2019 年问世的 GPT-2,其 tokenizer 使用了 BPE 算法,这种算法至今仍很常见,但这种方式是最优的吗?来自 HuggingFace 的一篇文章给出了解释。
预训练语言模型通常在其参数中编码大量信息,并且随着规模的增加,它们可以更准确地回忆和使用这些信息。
此项研究成果已被 AAAI 2025 录用。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 (CCDS) 的硕士生杨潇,师从苗春燕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图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连续时间点的数据集合,广泛存在于医疗、金融、气象、交通、能源(电力、光伏等)等多个领域。有效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动态变化,预测未来趋势,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最近 AI 社区很多人都在讨论 Scaling Law 是否撞墙的问题。其中,一个支持 Scaling Law 撞墙论的理由是 AI 几乎已经快要耗尽已有的高质量数据,比如有一项研究就预计,如果 LLM 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到 2028 年左右,已有的数据储量将被全部利用完。
"机器究竟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具备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这个困扰人工智能领域数十年的根本性问题,在2024年末再次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
继电动车、消费品之后,中国团队又在AI领域上演了一出“成本屠夫”的好戏。
就在刚刚,噩耗传来:年仅41岁的谷歌DeepMind天才科学家Felix Hill英年早逝。
2025 年即将到来的三大技术突破。
但咱觉得吧,显卡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