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相较于产生幻觉,LLM其实更会「说谎」|卡梅隆最新
你知道吗?相较于产生幻觉,LLM其实更会「说谎」|卡梅隆最新幻觉并非什么神秘现象,而是现代语言模型训练和评估方式下必然的统计结果。它是一种无意的、因不确定而产生的错误。根据OpenAI9月4号论文的证明,模型产生幻觉(Hallucination),是一种系统性缺陷。
幻觉并非什么神秘现象,而是现代语言模型训练和评估方式下必然的统计结果。它是一种无意的、因不确定而产生的错误。根据OpenAI9月4号论文的证明,模型产生幻觉(Hallucination),是一种系统性缺陷。
训练、推理性价比创新高。 大语言模型(LLM),正在进入 Next Level。 周五凌晨,阿里通义团队正式发布、开源了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 Qwen3-Next。总参数 80B 的模型仅激活 3B ,性能就可媲美千问 3 旗舰版 235B 模型,也超越了 Gemini-2.5-Flash-Thinking,实现了模型计算效率的重大突破。
大语言模型的局限在哪里?
机器具备意识吗?本文对AI意识(AI consciousness)进行了考察,特别是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作为高级计算模型实例是否具备意识,以及AI意识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在当前由大语言模型(LLM)驱动的技术范式中,检索增强生成(RAG)已成为提升模型知识能力与缓解「幻觉」的核心技术。然而,现有 RAG 系统在面对需多步逻辑推理任务时仍存在显著局限,具体挑战如下:
过去几年,大语言模型(LLM)的训练大多依赖于基于人类或数据偏好的强化学习(Preference-based Reinforcement Fine-tuning, PBRFT):输入提示、输出文本、获得一个偏好分数。这一范式催生了 GPT-4、Llama-3 等成功的早期大模型,但局限也日益明显:缺乏长期规划、环境交互与持续学习能力。
在大型语言模型(LLM)进行数学题、逻辑推理等复杂任务时,一个非常流行且有效的方法叫做 “自洽性”(Self-Consistency),通常也被称为“平行思考”。
自2014 年提出以来,Adam 及其改进版 AdamW 长期占据开放权重语言模型预训练的主导地位,帮助模型在海量数据下保持稳定并实现较快收敛。
来自斯坦福的研究者们最近发布的一篇论文(https://arxiv.org/abs/2509.01684)直指RL强化学习在机器学习工程(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ing)领域的两个关键问题,并克服了它们,最终仅通过Qwen2.5-3B便在MLE任务上超越了仅依赖提示(prompting)的、规模更大的静态语言模型Claude3.5。
苹果研究人员发现,在大模型中,极少量的参数,即便只有0.01%,仍可能包含数十万权重,他们将这一发现称为「超级权重」。超级权重点透了大模型「命门」,使大模型走出「炼丹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