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AI比我们更聪明:李飞飞和Hinton给出截然相反的生存指南
当AI比我们更聪明:李飞飞和Hinton给出截然相反的生存指南人类对 AI 安全的担忧由来已久。在图灵测试被提出以及达特茅斯会议正式定义「人工智能」之前,阿西莫夫就已经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
人类对 AI 安全的担忧由来已久。在图灵测试被提出以及达特茅斯会议正式定义「人工智能」之前,阿西莫夫就已经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
是否想象过一副画面:直接和AI描述一段场景,AI给你生成一段电影级画面——可能没有摄像机,没有演员,也没有剧组。你只是和AI说了几句话。
所有学LLM的人都要知道的内容。 这可能是对于大语言模型(LLM)原理最清晰、易懂的解读。
Yann LeCun的AI故事,纪录片回顾了这位深度学习先驱的四十年历程。从索邦大学的孤独探索,到贝尔实验室发明卷积神经网络、推动支票识别商用,再与Hinton、Bengio共创深度学习革命,他始终坚信机器应学会学习。
本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成模型:离散分布网络(Discrete Distribution Networks),简称 DDN。相关论文已发表于 ICLR 2025。
大语言模型(LLM)正从工具进化为“裁判”(LLM-as-a-judge),开始大规模地评判由AI自己生成的内容。这种高效的评估范式,其可靠性与人类判断的一致性,却很少被深入验证。
太夸张!百度办AI“培训班”,大佬都纷纷要来拜师学艺。 刚刚百度举办了首席AI架构师培养计划 (AICA)的第九期开学典礼,一看吓一跳,本期学员里可谓是卧虎藏龙。
就在刚刚,NUS研究者呼吁:NeurIPS、ICML、CVPR三大顶会,正在反噬整个AI学术圈!平均每个研究者每年被逼狂发4.5篇论文,已经身心俱疲。总之,顶会模型已经濒临崩溃,是时候踩刹车了!
这阵子玩了不少 AI 应用,感觉大家都在卷一个事,让 AI 更强、更快、更全能。但聊多了会发现,无论模型能力多强,它们大多还像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下一次对话里把你忘得一干二净。
第一财经「新皮层」独家获悉,快手副总裁、大模型负责人张迪将离职,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事业部负责人兼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将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更深地管技术」。
只需要一句话或一张图片,就能生成360度全景3D世界。
AI现在可以帮你生成音乐,把自拍照变成文艺复兴风格的肖像画,甚至能帮你预订晚餐。但如果你让它处理发票对账、订单录入或者文件验证,它就开始抓瞎了,最后这些活还是得靠某个打开了15个浏览器标签页、有着超强耐心的员工来完成。
有趣,一款仅4B大小的开源模型Jan-v1,居然声称能平替Perplexity Pro。 并且完全免费,支持本地部署。
8 月 13 日,Google I/O Connect China 2025——Google 开发者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来自 Google 全球不同领域的专家,为中国出海开发者们带来 AI 驱动下的前沿技术、创新开发工具以及全球化平台的最新动态。
天啊,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现场乱成一锅粥了。 宇树机器人勇夺1500米长跑金牌,但撞人还逃逸了
2025 年,人工智能的叙事已经不再靠“模型突破”来驱动,而是进入了“应用激战区”。 硅谷著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 在官网上直言——“2025 年有望成为 AI Agent 之年。”
如果说 2023 年是 AI 的大爆炸时代,那么 2025 年就是 AI 宇宙中第一道光芒照亮黑暗的时刻。混沌初开的迷雾正在散去,基础性公司的星系开始成形,构建 AI 产品的最佳实践逐渐清晰,创业成功的模式也开始显现。
近年来,AI大模型在数学计算、逻辑推理和代码生成领域的推理能力取得了显著突破。特别是DeepSeek-R1等先进模型的出现,可验证强化学习(RLVR)技术展现出强大的性能提升潜力。
情绪价值这块儿,GPT-5让很多网友大呼失望。 免费用户想念GPT-4o,也只能默默调理了。
形式化定理证明,又有新范式! 阶跃星辰正式发布并开源了形式化定理证明大模型:StepFun-Prover-Preview-7B和StepFun-Prover-Preview-32B。
GPT-5比人类医生还会看X光片?! 最新研究显示,GPT-5对医学影像的推理和理解准确率分别比人类专家高出24.23%和29.40%。
当你的手机突然没信号时,电信工程师在做什么?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某个周五晚上,你正在用手机追剧,突然网络断了。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用户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电信运营商的监控中心瞬间被数百个告警信息淹没 —— 基站离线、信号中断、设备故障…
一家名为Palabra AI 的初创公司正在开发 AI 语音翻译引擎,致力于解决教学大型语言模型(LLMs)理解多种语言这一颇具挑战性的难题。
如果你是一名正在投身 AI 浪潮的创业者,或者一个正在思考,如何利用 AI 改造现有业务的从业者,那么 G7 易流 CEO 翟学魂的经历,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前几天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应用 Macaron,靠颜值就吸引了我,整个设计风格非常的阳光而且高级,尤其是里面的图标,很好看。
今年 6 月,The Browser Company 向 Arc 用户开放了浏览器 Dia 的 Beta 测试。上个月,Perplexity 新推出了自己的 AI 原生浏览器 Comet,随后 OpenAI 也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周发布浏览器。
AI领域一度陷入“上下文窗口”的军备竞赛,从几千token扩展到数百万token。这相当于给了AI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但这些“百万上下文”的顶级模型,它究竟是真的“理解”了,还是只是一个更会“背书”的复读机?
“一句话做应用”,虽说这个概念已经并不新鲜。但说实话,市面上能真正达到交付标准的产品寥寥无几。
AI生成论文泛滥成灾,arXiv平台看不下去了—— 紧急升级审核机制,用自动化工具来检测AI生成内容。 Nature最新发现,原来每年竟然都有2%的论文会因为AI使用被拒?! 比如像,bioRxiv和medRxiv每天都要拒绝十多篇公式化AI手稿,每个月就高达7000多份。
谷歌开源Gemma 3 270M闪亮登场!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微调,指令遵循和文本结构化能力更是惊艳,性能超越Qwen 2.5同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