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课堂插上AI的翅膀,会碰撞出怎样智慧的火花?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作为浙江省第一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变革项目实验学校用十多节不同科的精彩课例形成自己的教学范式。当来自全国的教育同仁齐聚一堂,又将如何共探未来教育的新路径?暑期充电期间,在浙江大学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代表团分批走进海曙小学,开启了一场以“人工智能赋能课堂”为主题的深度参访学习之旅。本次“从听讲到参与”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展示了海曙小学在AI教育应用上的前沿探索,更搭建了智慧教育经验共享的宝贵平台。
参访之旅从聆听精心设计的人工赋能的跨学科学习课开始。教师们通过观摩海曙小学的课堂,直观看见师生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解决真实问题。课堂上,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利用AI工具进行探究、协作、创造的火热场景。无论是利用AI辅助科学探究、优化写作过程,还是进行跨学科的创新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技术赋能”的教学理念,让参访教师们直观感受到了AI如何激发学习潜能、提升教学效能。
课堂观摩后,参访教师们移步至学校精心打造的AI工作坊体验中心,展开了为期一个小时的深度互动体验。工作坊围绕“从听讲到创造”的核心设计理念,设置了多个功能鲜明、互动性强的区域,让教师们化身“体验者”和“创造者”,零距离感受AI赋能的魅力。
AI作文批改坊:精准高效,个性化指导
教师们使用平板电脑,借助钉钉内置平台,模拟学生身份拍照上传作文。惊叹时刻: 短短30秒内,AI即基于预设的多维度评价标准(如结构、语言、内容等)生成个性化、精准的评语与修改建议,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AI在作文批改环节带来的效率革命和个性化反馈潜力。
AI实验探索坊:虚实融合,深化探究
实验设计优化: 在“种子发芽实验”区,教师上传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图片,HiTeach软件的AI功能快速给出评价与优化建议,助力科学思维的严谨性培养。虚拟验证: 修改后的方案可立即在网页端进行虚拟实验验证,将设想快速转化为可视结果,突破时空限制。
实验赋能升级: “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实验区,对比展示了传统(玻棒温度计+手工绘图)、AI赋能(电子温度计人工记录+AI自动绘图)和全自动(温度传感器+实时图表)三种测量与数据处理方式。教师们亲身体验了AI如何将学生从繁琐的数据记录与绘图中解放,聚焦核心概念理解与科学分析,得到其适切的发展。
程序生成体验区:人人都是“程序员”
老师们看见过、听说过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网页,这一次每一个教师们真正动手实操。老师们利用提炼好的网页生成题词,亲眼见证AI如何理解意图并快速生成可运行的网页版程序代码,体验AI在降低编程门槛、激发创造力的强大能力。
参访老师纷纷表达了尝试的意愿,并开始设想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增加人工智能的元素。
智慧心声:小话筒大总结
体验尾声,教师们手持“小话筒”畅谈参访感悟。语音实时汇聚到大屏,形成动态词云图,并由AI生成凝练的活动总结。这一环节不仅让每位参与者的声音被听见,更生动演示了智能答题反馈系统在课堂即时反馈与总结中的应用。
整个参访过程,海曙小学的技术支持团队全程跟进,细致讲解每个环节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实现,从老师们熟悉的课例入手,解读技术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蜕变。参访教师们积极投入,踊跃体验,不时就技术细节、教学应用场景、实践挑战等问题与海曙小学的团队进行深入交流。浙江大学带队老师表示,海曙小学的AI工作坊设计理念先进、实践扎实、体验感强,为全国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板间”和“思路库”,广受好评。
海曙小学接待的多批次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深度参访活动,不仅是一次前沿教育技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全国教育同仁智慧交融、共谋发展的盛会。海曙小学以开放的态度,分享了其在AI与教学深度融合道路上的探索与成果。我们相信,这种“产学研”结合的交流模式,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课堂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绘制更加智慧、高效、个性化的未来教育新图景!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