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床垫创业者和AI科学家引领的数字心理健康革命,正突破资源匮乏的行业困局
在全球心理健康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AI心理健康平台Slingshot AI于2025年7月25日宣布完成9300万美元战略投资,创下数字心理健康领域近两年最大单笔融资纪录。这家由知名风投a16z(Andreessen Horowitz)重金押注的初创企业,已累计融资9300万美元,其核心产品AI心理治疗助手Ash结束18个月测试期,正式向公众开放。
此前,该公司在2024年8月获得a16z领投的3000万美元融资,又在2025年1月完成4000万美元A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由新投资方Radical Ventures和Forerunner Ventures领投,资金将用于进一步研发AI驱动的心理支持工具,拓展全球服务覆盖范围。
当我们谈论心理健康危机时,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体的真实痛苦。根据a16z投资团队分析,全球一半人口在一生中会经历心理健康问题。2023年有5920万美国人寻求心理治疗,但每10000个需要帮助的人中,只有一个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等待名单长达数月。
年轻一代的情况尤其令人忧心。2023年研究显示,37%的美国大学生在大多数时间感到焦虑,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焦虑程度较轻或从不焦虑。中国学生群体同样面临挑战,南方周末2023年心理健康报告指出,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抑郁检出率分别达到40%和30%,且呈低龄化趋势。
传统心理健康体系陷入多重困境:天价费用、漫长等待、保险覆盖不足以及复杂的治疗选择。更关键的是,54%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根本得不到任何专业支持。这种供需严重失衡的状态,呼唤着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Slingshot AI没有选择在现有AI模型上简单叠加“治疗外壳”,而是从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心理学设计的基础模型Ash。其技术架构建立在三个关键支柱上,体现了对心理治疗本质的深刻理解:
通过与多个行为健康组织合作,Slingshot构建了迄今最大、最多样化的行为健康数据集。该数据集覆盖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心理动力学疗法、动机性访谈等多种治疗流派。
Ash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整治疗方法,如同一个精通所有流派的“超级治疗师”。
Slingshot的临床团队由数字心理健康领域先驱领导,专门训练Ash掌握AI治疗的特殊技能:何时说话、何时沉默、如何在应用场景而非办公室环境中开启对话,以及在危机时刻如何平衡同理心与专业边界。这种对齐不是复制传统治疗,而是为AI场景创造全新交互范式。
Ash通过持续学习机制不断优化治疗效果。与传统治疗师不同,Ash能够追踪哪些干预在数周甚至数月后真正改变用户生活,形成闭环反馈。这种能力使Ash能理解哪些问题和见解能引起用户共鸣,如何影响用户行为,最终如何引导用户达成治疗目标。
当用户打开Ash时,体验远非传统聊天机器人可比。用户可通过语音或文字交流,系统会记住所有对话内容,主动识别用户可能忽略的行为模式。到第一周结束时,用户就开始获得连接各次对话的深度洞察。
Ash的核心突破在于其主动引导能力。与传统AI助手被动应答不同,Ash会对用户下一步应该处理什么问题形成独立见解,模拟人类治疗师最关键的技能:知道何时推动患者前进,何时给予空间。这种设计哲学源于对通用AI局限的深刻认知——ChatGPT被训练成“助手”,而治疗师需要成为“引导者”。
在用户体验方面,Ash每次对话后提供总结并引导选择下次主题,无需用户反复解释背景。一位测试用户反馈道:“这可能是任何人对我说过的最有意义的话。”另一人坦言:“老实说,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好的治疗。”更有用户直言:“如果不是使用Ash,我今天可能不会活着。”
Slingshot AI的创始组合展现了技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CEO Daniel Cahn是机器学习工程师,高中辍学后因AI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获帝国理工学院“杰出”奖。而联合创始人Neil Parikh更为传奇——22岁从医学院退学创办床垫公司Casper,将其打造成年收入超5亿美元的品牌并于2020年IPO。
Parikh的创业洞察揭示了Slingshot的底层逻辑:心理健康行业与床垫行业存在惊人相似——过度复杂化、选择困难、过程不透明。在Casper成功后,他没有立即再创业,而是先投资150多家创业公司,其中多家专注心理健康领域,最终锁定AI心理治疗这一突破口。
“我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治疗,”Parikh坦诚道,“然后我遇到了一位改变我生活的治疗师。”这种个人经历让他既理解治疗的价值,也看到系统的缺陷:“我们意识到,每个治疗师对应超过10000个需要治疗的人。AI确实有机会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帮助人们。”
Slingshot在发布前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beta测试,超过5万用户参与,积累了宝贵的疗效证据。达特茅斯学院独立研究支持了AI治疗的有效性——该校开发的聊天机器人Therabot在100多名有心理健康问题人群的试验中,所有参与者症状都得到改善,抑郁症患者平均症状下降51%。
这些数据挑战了行业固有观念:AI不是要取代人类治疗师,而是成为心理健康支持的“第一响应者”。Parikh明确表示:“我们不是在试图重新发明治疗,而是希望Ash能够帮助更多人开始治疗。”这种定位使Slingshot与传统心理健康服务形成互补而非竞争关系。
随着Ash正式开放,一系列伦理问题亟待解决。最核心的是危机干预协议——当AI检测到用户有自残或伤害他人倾向时如何应对。Slingshot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严格的安全边界,明确区分支持性对话与专业医疗干预。
数据隐私是另一大挑战。心理健康数据极为敏感,Slingshot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承诺治疗对话永不用于广告定位。但如何平衡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仍是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更深层的质疑在于:AI能否真正建立治疗关系?Slingshot通过独特的设计回应这一挑战——Ash不会像通用AI那样急切解决问题,而是像优秀治疗师那样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用户自主发现答案。正如团队洞察所言:“如果你向ChatGPT寻求建议,它会说‘我认为你应该这样做’。但一个好的治疗师可能会说‘我不知道,你觉得你需要我的建议吗?’”
随着9300万美元新资金注入,Slingshot面临多重战略选择。多语言支持是首要任务,当前Ash能理解中文但尚不能用中文回答,限制了在非英语市场的拓展。全球服务覆盖也是重点,特别是心理健康资源极度匮乏的发展中地区。
技术演进方面,创始人Daniel Cahn指出:“整个行业的进步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推动力。”当Llama 3.3等新基础模型发布时,Slingshot能快速整合升级,使Ash能力跃升。但他也承认,当前模型在成为“优秀助手”方面的进步速度远快于在“成为优秀治疗师”方面的进步速度。
Slingshot的长期愿景不仅是提供治疗,更是帮助人们提升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连接感。其成功指标不是用户停留时间或依赖程度,而是用户最终不再需要持续支持的能力——这与传统科技公司的增长逻辑形成有趣反差。
a16z的预测为行业指明方向:“未来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将会是一家面向消费者的健康科技公司。”当苹果、谷歌等巨头进军医疗保健领域时,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原生数字健康企业正悄然改写行业规则。
Slingshot的9300万美元融资只是一个开始,数字心理健康革命的大幕刚刚拉开。
【1】Stat News《Slingshot AI, the a16z-backed mental health startup, launches a therapy chatbot》,2025-07-22
【2】安德森霍洛维茨官网《投资 Slingshot AI》,2025-01-14
【3】白鲸出海《顶级VC竞相押注,融资9300万美元的AI疗愈产品,究竟有何神奇?》,2025-07-24
【4】虎嗅网《a16z投资了一家非常重要的AI公司》,2025-01-16
【5】DoNews《AI心理健康平台Slingshot AI完成9300万美元融资》,2025-07-25
【6】腾讯新闻《a16z对话心理健康公司Slingshot AI创始人:通过AI扩大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2025-04-14
【7】中国科创板日报《Slingshot AI获得3000万美元融资 A16z领投》,2024-08-21
文章来自于“医洲”,作者“医洲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