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做短视频早已普及,但用AI生成精品短剧却门槛极高:一个2-3分钟的成片需要3-5天制作,调用七八种AI工具,每种工具都需要创作者几十小时的学习时间,还需要依赖创作者自身强大的叙事技巧和美术功底。
Elser.AI即将上线的短剧Agent, 将解决创作者的这一痛点。用户只需要上传一篇小说或剧本,甚至一个创意,Elser.AI就会通过AGENT,完成90%以上的工作——创作故事、拆分脚本、创立人物、设置场景、绘制分镜、生成视频、生成对白、多语言配音、对齐口型、生成音乐、快速剪辑……
更重要的是,Elser.AI,把短剧生成关键环节的“挑剔权”,留给了创作者。它没有采用市面上主流的类编程的一站式AI Agent,而是在深入了解剧集制作行业的基础上,直击创作者痛点,设置了“角色库”“分镜板”“剪辑板”三个环节界面,在AI已经精准生成的人物外形与服饰、构图、景别、角度、运镜等基础上,创作者可以通过prompt调整所有细节,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效果,实现了“新手简单,高手可控”。
这是一个有可能带来AI短剧生产力革命的Agent产品。它的背后,承载着Elser团队的创作平权之梦:当每个创作者都拥有一个低门槛而高质量的生产线时,他们将不再受制于技术、资本、陈旧行规等的限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目标:让每一个创作者都能书写心中的故事,分享AI和漫剧的时代红利。
Elser.AI创立不到一年半,从最开始的文生漫画工具起步,到打造了自己的海外漫剧APP。2025年上半年,Elser.AI陆续获得奇绩、正轩、后浪、云沐等机构的投资后,开始发力短剧漫剧的AI Agent。经过3个月开发,Agent产品2.0版已内测完毕,并将于12月1日上线。
在短剧Agent产品之前,Elser.AI已通过AI漫画工具和漫剧APP,在零投放的情况下,收获了20万+注册用户。当下的Agent产品,将是Elser.AI AI内容平台理想的强有力支撑,通过低门槛、高质量、高效率的Agent工具,快速提升内容平台的优质内容供给,给热爱AI漫剧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消费和娱乐体验。
并在5个月时间内迭代了两个版本,在完全没有宣传、发力增长的情况下,获得了20万活跃用户。

ELSER.AI团队
01 通过AI把创作变成玩耍
Elser.AI打造的是一款“效果挑剔级,使用简单化”的短剧生成Agent,而且没有选择普遍的“一键式”全自动AI生成视频,而是在生成过程中,加入了创作者需要把控的环节。
2025年,Agent类产品无疑是大模型应用最亮眼的落地形态之一。但不同的场景,Agent落地的困难程度、效果和产品形态,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短剧作为当下最热门的内容形态;对于大模型和Agent而言,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场景。
大模型无法一次性处理长达2分钟的优质稳定输出。以SORA2为例,它可以一次性生成10-15秒的短片,但一旦这个长度扩展到2分*100集的短剧体量,就不得不面对多次的抽卡和繁重的人工拼接处理,却依然无法避免声音、画面、节奏、场景等诸多不可控。
而短剧同样暴露出了类编程的一站式Agent的乏力。往往等待10分钟,Agent给出的却是一个无法交付的作品,剧情,节奏,镜头,配音,处处瑕疵和错乱,却无法精细修饰和剪裁。
因此,市面上很多精品AI短剧的创作者,依然停留在“AI手工业时代”:手搓剧本,手敲提示词,MJ生图,可灵即梦生视频,elevenlab配音,可灵对口型,剪映剪辑…… 这也是很多专业的剧集内容创作者拒绝AI工具的原因。
因此Elser在实现了短剧全流程智能化之后,主动中断“全自动”模式,把关键的“挑剔权”交还给创作者。在Elser.AI看来,这不仅是对大模型能力边界的洞察,更是对创作者自身价值的尊重。AI不是取代人,而是辅助人让创意快速变成鲜活的影像。更多人终于有机会去展现心中的故事,通过创作去改变命运。

三大界面
同时,Elser.AI还在坚持不断进一步降低Agent的使用门槛。现在很多传统的影视行业从业者或者视频制作人,对AI生产是有排斥的,细究其原因,一是效果上还达不到高要求,再就是AI工具使用门槛的问题。一上来就是一连串的工具,几十个小时的教程,让人望而却步。
刘耕表示:“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工具尽可能地简单,让创作者真正玩儿起来,快乐才能释放创意。让AI来做重复性的苦活儿、累活儿,人来做审美和判断。我们很多合作伙伴也好,早期用户也好,拿到产品的第一个反馈是:我玩儿了好几个小时!“好玩儿”是很重要的,搞创作的一个很主要的驱动力就是好玩儿。”
全球短剧和漫剧正处于爆发期,美国短剧2025行业增速为50%;日本短剧当前市场规模是美国的1/9,是第二大市场,增速较快,增速超85%。6月27日,亚洲短剧协会秘书长寺田耕也指出 :“当前日本短剧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根据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日本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4.8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85%,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5%。这表明日本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增量市场。”
至于漫剧,2025年更以火箭般的速度增长。24年四季度全抖音漫剧充值收入将将2000万,当下,抖音漫剧单日广告消耗已突破1000万。又是一个一年超100倍的增长神话。行业预测,2026,海外漫剧将迎来自己的爆发机会,而Elser.AI已提前完成海外漫剧平台的搭建,适逢其会。
Elser.AI正是为这样一个风口,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了抓住机遇的利器和平台。
02 不止Agent,AI内容创作平台才是未来
在YouTube、TikTok、是抖音、B站等视频内容平台已经很成熟的当下,E.AI并没有只局限于做一个好用的、被用户喜欢的AI Agent工具,他们始终把目光盯在下一代内容平台上。
刘耕从两个层面解释了Elser.AI的这个定位:
“首先,大家都说在抖音上就可以看短剧了,为什么还要有红果?因为抖音这样的平台它是泛短视频,是非常多元的,还有类似广告之类的内容。它的这种碎片化的体验形态跟剧集本身是有天然差异的,短剧需要一个高度沉浸化的场景。这是一个产品本质的问题。
“其次,任何一个平台,都需要先在一个垂直方向上达到一个高密度、高水平、满足这一波核心用户的需求,然后再看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比如迪士尼也是从动画而来的,但它的形态早已不仅仅是动画。我们现在的起点,是漫剧的制作和观看平台,但将来它一定不仅仅是漫剧。现在我们有很多早期试验期用户,就已经开始做AI真人短剧了。比如有一个国外团队用.AI做了《权游》的同人故事。这几天李飞飞带来了“空间智能”的新概念,她和团队推出的世界模型Marble也让整个业界非常振奋。这些行业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创作故事、建造世界的可能性进一步拓展了边界。”
Elser.AI希望能够帮助创作者达成的目标是:让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IP工厂。因此产品的目标是最终走向一个以虚构故事为主的互娱平台,漫剧是一个打造IP的起始点,围绕着这些IP,它会有不同的互动形态,包括但不限于游戏,保持它自由开放生长,适应未来不同内容和交互形式的可能性。

作品片段
03 Elser.AI背后的非典型团队
什么样的团队,从23年创业之初就聚焦AI短剧这个赛道?
Elser.AI背后的创始团队相当“非典型”:CEO刘耕是1988年生人。不同于大部分技术出身的AI创业者,他本硕博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美学。博士毕业后,他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任教。
哲学美学和AI Agent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刘耕却说,多年美学学术训练的基础,为自己设计.AI注入了灵魂:
“首先,美学的学习和研究让我摄入了大量文学、视觉艺术、音乐、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培养了艺术鉴赏功力。更重要的是,这个学科是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拆解作品和作者,这是一个和创作者视角完全不同的可数据化的内容判断系统。这个功底让我能非常高效地教给AI如何判断和生成一部好的作品。”
2018年,刘耕在高校时期研究网文时,整理出很多“公式般”的结构,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用AI去学习这些结构,来完成小说创作?同样在2018年,刘耕因为研究当代艺术,接触到了AI绘画,发现借助Gan算法,已经能模仿名家风格,生成非常成熟的画作。就是这时,他萌生了AI内容平台创业的想法:
“我其实从小就有AB面两个理想,A面是成为一个创作者,当时能想到的路径就是当一个作家。B面是成为一个企业家——这两个理想看上去差异很大,对我来说本质上都是进行创造,带给世界全新的作品或产品。而作为学者的这两次研究,让我看到了AB面结合的可能性。”
因此,他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创办了自己的AI教育公司。32岁时,他放弃了令人艳羡的985大学教职,进入字节跳动,先后担任字节跳动瓜瓜龙语文教研负责人、抖音集团CSR培训总监。35岁,他又主动放弃高薪和数百万期权、裸辞出来创业。
尽管曾是大学副教授,但进入业界之后,刘耕非常强调一线的学习和实操。特别是为了做AI内容这件事,他在瓜瓜龙用一年半深入理解动漫视频制作的全流程,在抖音集团花两年时间,掌握了内容平台从创作者孵化、电商运营到广告投放的全链路能力。离开字节从事AI短剧与漫剧创业后,他曾亲自参与出品一部真人短剧。而E.AI早期的十余部漫剧,也都离不开他的创意和下场指导。
CTO张国栋比刘耕小了整整9岁。2015年,他从山东农村考入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大学前没写过一行代码的他,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了算法高手,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后他加入阿里巴巴,两年后就放弃高薪和期权,all in 创业,成为Elser.AI的联合创始人。张国栋大学时就展现出了自己的领导力,担任学生会主席,并吸引了很多名技术高手,一起探索创业。如今,他们构成了Elser.AI早期的技术骨干。

右CEO刘耕,左CTO张国栋
Elser.AI在2025年初获得第一笔融资后,用4个月时间开发了从分镜图片到成片的短剧Agent,上线后收获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但太“挑剔”的团队,仍然没有推广;而是继续加班加点,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更复杂的从创意到成片的短剧Agent,确定在短剧这个场景实现“挑剔级”后,才终于肯正式大规模对外。“不做则已,要做,就要把这个场景吃透。”
现在,终于到了他们认为合适的时间点,Elser.AI短剧Agent的海外版,当下已开启Waitlist,将于12月1日上线,全线接入了Nano Banana Pro,并邀请Waitlist用户体验。国内版也将在完成大模型备案后上线。
不会有饥饿营销的邀请码。所有在当下按要求登记Waitlist(https://www.elser.ai/zh)的用户,都将在12月1日后收到他们的首波邀请。而全量开放,也将在快速拉满并发和体验后,向所有用户展现。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Z Potentials”,作者 “Z Potentials”
【开源免费】ai-comic-factory是一个利用AI生成漫画的创作工具。该项目通过大语言模型和扩散模型的组合使用,可以让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用户完成属于自己的漫画创作。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jbilcke-hf/ai-comic-factory?tab=readme-ov-file
在线使用:https://aicomicfactory.app/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