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职者用AI写简历,HR用AI筛简历,陷入「无人录用」死循环
求职者用AI写简历,HR用AI筛简历,陷入「无人录用」死循环年轻人用AI写简历,HR用AI筛简历。
年轻人用AI写简历,HR用AI筛简历。
AI技能真的很值钱,甚至比你专门读个硕士能带来的涨薪幅度还要高!若干市场调研和企业招聘说明中,这个结论始终在被反复验证。
最近,朋友圈和抖音小红书几乎被 Nano Banana 刷屏了。这个香蕉模型似乎要让 P 图这个词消失,直接给 Gemini 带来了一千万的新用户,火得一塌糊涂。
2025 年上半年,日本 AI 应用市场呈现出一个鲜明特征,用户规模不大,但付费能力极强。日本总务省 7 月发布的《信息通信白皮书》显示,日本个人用户的生成式 AI 采用率仅为 26.7%,只有中国(81.2%)的三分之一,也远低于美国(68.8%)和德国(59.2%)。
饭圈女孩抵制AI技术,因AI生成的偶像虚假内容如信件、图像和语音削弱情感真实性、稀释偶像价值并侵犯版权;粉丝发起行动如私信劝删AI物料、组织维权抗议来捍卫偶像权益。
大家好,我是袋鼠帝 先给你们看个好玩的东西:隔空手势控制任意网页 食指☝️指向:控制鼠标移动 比耶✌️:进行点击 手掌✋:上下移动页面 这个高难度的手势控制网页功能,被我用腾讯刚刚发布的国内首款AI CLI:CodeBuddy Code搞定了
今天发布的是文心大模型 X1.1 深度思考模型,它是百度在 4 月份发布的旗舰模型 X1 的升级版,发布即上线,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体验。同时该模型通过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向企业客户与开发者开放使用。
奥特曼点名表扬了两个波兰人。 没有他们,OpenAI就不是今天的样子。
AI 编程工具的竞争已经进入深水区:不仅各家产品在补全速度、上下文感知、智能体协作上不断拉锯,在背后的模型层面,博弈同样激烈,甚至出现了全球范围的“准入门槛”和“封锁线”。这意味着工具之争早已不是单纯的产品对比,而是与模型生态、合规和市场战略深度绑定。
9月3日下午,温州举行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会上正式挂牌成立温州市人工智能局,温州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进程中迈进重要一步。
当我了解到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年轻创业者,在短短几天内就从Y Combinator、General Catalyst等顶级投资机构手中拿到500万美元融资时,我意识到他们可能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痛点。这家叫Human Behavior的公司,正试图用AI彻底改变企业理解用户行为的方式。他们的方法听起来简单得令人怀疑:让AI直接"观看"用户使用产品的录像,然后自动分析出用户的真实意图和行为模式。
故事是这样的,两周前,Anthropic 上周发布一个公告:他们的工程师在后台数据中发现了一个异常账户,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7x24 小时消耗着 Claude 模型的算力。公告中提到:”有一位用户,在每月200美元的套餐中,消耗了价值 5 万美元的模型使用量。“ 这个消耗量大到,Anthropic 不得不公开发布声明调整全球用户的速率限制。
刚刚,火山引擎上线了豆包・图像创作模型 Seedream 4.0,我提前试了一下,应该各位也看到了各种非常强的玩法和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支持图片生成、连续图片编辑、多图参考的全能图像创作模型。
一般人准确率89.1%,AI最好只有13.3%。在新视觉基准ClockBench上,读模拟时钟这道「小学题」,把11个大模型难住了。为什么AI还是读不准表?是测试有问题还是AI真不行?
几十G的大模型,怎么可能塞进一台手机?YouTube却做到了:在 Shorts 相机里,AI能实时「重绘」你的脸,让你一秒变身僵尸、卡通人物,甚至瞬间拥有水光肌,效果自然到分不清真假。
刚刚结束的OpenAI黑客松上,全球共有六支团队冲进榜单。他们探索了GPT-5在营销活动、时尚AI、电子表格、电脑代理、知识学习、智能电网等场景的应用极限。
OpenAI好不容易发了篇新论文,还是给GPT-5挽尊?
很早之前,我们就拿到了 Bobby 的内测资格,第一次体验时,这个“24 小时在线的交易搭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马斯克xAI被曝正在自研推理芯片!
在大模型的竞赛中,参数规模往往被视为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但近期,Liquid AI 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案例:一个仅有 3.5 亿参数的模型,经过微调后,竟能在中短上下文的实时日语英语翻译任务上,与 GPT-4o 竞争。
你能想象吗?一段 25 年前的 Linux 内核驱动,在现代系统上几乎不可能运行——但一位工程师用了两个晚上借助 AI 助手 Claude Code,让它重获新生。这个驱动曾经服务于老旧磁带设备,如今经过现代化改造,不仅可以在最新 Linux 上编译,还能与真实硬件顺利通信。可谓 AI 立大功!
OpenAI最近向股东们做了汇报,豪言将在未来五年烧1150亿美元,主要用于将自建的数据中心。与此同时,OpenAI也预测2030年营收将达到2000亿美元。OpenAI的信心因何如此充足?
英伟达也做深度研究智能体了。
9月4日,Decoding Bio发布《Projections at the Frontier: Snapshot 2025》,这份长达97页的报告,描绘了生物技术在未来五年的发展图景。
AI 数据行业,总有新人出头。
9 月 7 日,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重要供应商 ASML 将成为法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Mistral AI 的最大股东,此举旨在加强欧洲的科技主权。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公司高层突然宣布"我们现在是AI优先的公司",然后看着你说"去组建一个AI团队吧",但预算和人员编制却纹丝不动?如果你点头了,那你绝对不是一个人。从Shopify到Duolingo,再到Zapier,似乎每家科技公司都在宣布自己转型为"AI优先",仿佛这是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但现实往往更加残酷:你被赋予了AI转型的重任,却没有额外的资源去实现它。
今天吃到一个科技圈的瓜,主角是 77 岁的 AI 教父 Geoffrey Hinton,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
背景信息:Fellou 又发新版了
刚刚,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 正在为一部名为《Critterz》的动画长片提供工具和算力支持,预计将在明年 5 月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Critterz》讲的是一群森林小生物在陌生人打扰村庄后踏上冒险的故事。OpenAI 的创意专家 Chad Nelson 三年前在尝试用刚推出的 DALL-E 图像生成工具制作短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