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高采烈下载了满屏AI助手,我尝鲜了一下就没再打开
兴高采烈下载了满屏AI助手,我尝鲜了一下就没再打开大模型开始“普世化”了,不必理解技术,在不知不觉中就能用得不亦乐乎。
大模型开始“普世化”了,不必理解技术,在不知不觉中就能用得不亦乐乎。
腾讯大模型“憋了一年”,终于开始放大招了。
有AI,就没搜索。
国内的AI厂商活得不大好……
昨天发的一篇文章,讲的是用 Midjourney 加 Kimi 做一款像素游戏。发完后,朋友看到说:“这他妈是游戏嘛,这跟你儿子学的 Scratch 做的游戏有什么区别?”我当时听到很不服气,怎么能把我跟儿子比呢,我吃的盐比他吃的饭还多呢。
做搜索,中国遍地都是“商业鬼才”
2023年4月,产品经理松鹅(化名)从腾讯离职两天后,就从深圳来到北京,加入一家基座大模型的初创公司。彼时,这家公司还没什么资本追捧和用户声量,只有一个听起来挺拗口的中文名字:月之暗面。
近年来,在经历了ChatGPT、Midjourney等国际AIGC产品的飞速发展,以及百度文心、阿里通义、Kimi等国内AIGC产品的激烈追赶后,2024年,几乎每位互联网用户都或多或少接触了AIGC技术产生的内容。从智能手机中的大模型助手,到日常所见的AI生成图片,再到职场中的AIGC工具辅助优化工作,AIGC内容已遍布人们的生活中。
如果你生活在中国,你可能不认识ChatGPT,但你一定知道Kimi。
君不见,估值超 25 亿美元一举荣升独角兽。 君不见,闭门研发万亿 MoE 模型 abab 6.5. 君不见,低调上线海螺 AI 功能齐全好用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