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与Manus,都不会是 AI 消费级应用的最终形态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搜索
豆包与Manus,都不会是 AI 消费级应用的最终形态
6672点击    2025-03-15 15:47

ChatGPT 点燃 AI 话题已经过去两年多,但国内并没有出现统治级别的 AI 应用。


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年初围绕 DeepSeek 产生了一系列辐射整个中文互联网的讨论之后,消费级别的 AI 应用才真正有了上桌的机会。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位的。从前沿技术到大众市场的认知跨越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一款懂得弥合两端、设计出彩的产品。


但年初一款国产大模型将 AI 带到全民关注,技术本身的存在有了大众认知度。


再加上,“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AI 应用”这个问题,在众多产品的摸索、大量用户的反馈中,逐渐有了眉目。


包括近期被热议的 Manus,都在催化整个市场对 AI 应用形成共识。


知名咨询公司 a16z 月初发布了最新的全球 AI 应用排行,基于 Sensor Tower 的月活跃用户数据。


距离上一次排名更新仅过去 6 个月,已经能看到格局大洗牌。有发布 20 天内突破 1000 万用户的 DeepSeek 上榜,也有豆包、百度、美图等国内应用排名变动。


豆包与Manus,都不会是 AI 消费级应用的最终形态


全球 AI 应用排行(2024.8/2025.3);来源:a16z


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AI 应用的开发门槛降低,结合消费需求去定制产品的自由度变大,过去暂时被搁置的商业化效率,权重也在上升。


a16z 的统计中,40% 高收入应用未进入用户量 Top50。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应用,不一定具备专业用户愿意付费的高阶、或者企业级功能。


当 AI 真正开始有技术普惠的迹象,把材料转化为成品,就是考教各方“锻造”技术的时刻。当下,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案例。


就像即时通讯技术早已成熟,但直到微信诞生以后,才真正“一统江湖”。底层技术的突破与精研没有止境,但现在,该轮到产品经理发力了。


01、高维技术的普惠以“下沉”为前提


“认知”是消费绕不开的前提,作为消费品的应用同理。


产品导向型的营销观念认为只要技术力到位,产品足够优秀,就能靠口碑口耳相传吸引消费者。


但现代营销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用户日均接受成百上千条广告信息。


2022 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从 2000 年的 12 秒下降到了如今的 8 秒,和金鱼不相上下。


AI 应用更特殊,因为存在双重认知阻碍。首先是技术理解层面,绝大多数用户对深度学习、AIGC 的运作逻辑没有概念。


再加上,AI 所提供的服务存在一定感知滞后,它不像通讯工具(如微信)解决即时沟通这样的显性需求,也非娱乐应用直接提供感官刺激。


在没有现实经验迁移的前提下,AI 应用的市场教育难度更大,推广极其依赖热启动。


因此,背靠抖音和微信,有原生流量池的豆包、元宝,推广路径最为典型。


豆包把“下沉”做得更透彻,它的“与众不同”从第一眼就能分辨。


AI 应用命名有三个派别,或是文心一言(文小言),通义千问这类在中文里引经据典,或是 Kimi、DeepSeek 这种别有意涵的英文,还有“豆包”。


当一众 AI 应用图标追求设计上的极简、科技感,豆包选择了一个极其“亲民”又 AI 味十足的卡通大头人像。


背靠字节强大的推广渠道,豆包迅速实现了用户规模断层。


天风证券报告显示,去年豆包 4 月和 5 月投放金额近 1800 万元,到 6 月上旬骤升至 1.24 亿元,


其中 89% 的广告投放比例投入至巨量引擎,字节还限制 Kimi 等竞品在抖音平台的广告投放。


传播学有个“数字鸿沟”的理论,指因媒介素养的不同,造成信息落差两极分化,比如中老年人群,经常被数字鸿沟挡在新技术门外。


凭借短视频在各类圈层的触角,豆包可能是“泛下沉”意义上认知度最高的 AI 应用。


它的策略是把技术高冷的外衣换成卡通形象,让“AI 带娃”、“春节盲盒”这些话题融入日常议程,专业性还在次,先让用户有交互获得感。


腾讯对 AI 应用侧的反应或许有些后知后觉,但腾讯元宝近期的投放力度打出了后发先至的声势。


元宝去年 5 月上线,早期在一众通用型 AI 应用中存在感并不强,那时候豆包、Kimi 等 App 的投流大战已经开始。


但 DeepSeek 爆火后,腾讯一反守势全力进攻,策略也很直白,就是借势宣传,把“搭载满血 DeepSeek”写在名称后缀上。


AppGrowing 数据显示,元宝 30 天内的预估投放金额已超 5 亿元。


除了在各个渠道大规模投放广告,腾讯自家生态内的推广几乎被用到极致,包括微信生活服务“九宫格”这一黄金推荐位。


如果说豆包是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走“强推”路线,元宝势必要弯道超车的架势,除了受到当前市场情绪高涨的影响,


也因为 AI 应用的心智之争不会再给落后的玩家太多时间。更何况,获取认知度只是第一步。


02、易用尚且不等于实用


QuestMoblie 年初的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综合类原生 App 在使用粘性上提升明显,然而大部分依然面临卸载率高的难题,AI 的价值尚未完全发挥。


也是因为高卸载率,各家才需要不断拉新、继续投流,从而稳固市场份额。


豆包与Manus,都不会是 AI 消费级应用的最终形态


来源:QuestMoblie


进入产品质量评测层面,“易用”大概是第一道门槛,它最直观的评价标准是,要尽可能避免中间商赚差价。


倒卖 AI “知识”获利几乎是 ChatGPT 爆火后经久不衰的新闻,只不过主角随版本更新,最近换成了 DeepSeek。


由于技术门槛颇高,相关知识付费需求旺盛,在借助技术迭代的话题催化一些焦虑情绪,大量“信息差”套利的机会因此诞生。


进入应用遍地开花的时代,很多产品为了提供差异化服务,都在易用性上下了功夫。


比如提供定制化的场景,调教好的智能体,可以直接套用的模版,避免“Prompt 鸿沟”。核心逻辑是,减少用户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操作步骤和学习成本。


易用对于消费级应用的意义,可以参考另一个案例。PhotoShop 统治了图形处理工具十几年,其催生的大量设计课程,外包中介也繁荣了十几年。


但 Canvas 通过网页入口、模板化操作,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让用户能在有限的自由度下完成设计。这就是最典型的,技术底座和产品设计在目的性上的差异。


但更进一步的,AI 生成内容能否在真实应用场景中顺利交付,各方尚处于混战阶段。


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怎么在同质化的产出中脱颖而出。


现阶段的 C 端 AI 应用可大致分为原生独立 App 和插件(嵌入原有 App)两种,其覆盖场景横跨教育学习、休闲娱乐、图像生成、生活助手、情感陪伴等等大类。


假如我是一个自媒体文案,想给社交平台上每日定期更新的内容设计文案,我可以找到 5 个以上能实现这个目标的 AI 工具,


有些甚至提供各类场景模版,再进一步,已经有内容平台可以 AI 一键生成文案,省去“外包”的程序。


“实用”的判定逻辑是,系统能在真实场景中稳定、可靠地输出符合预期的结果。


现阶段,用户使用 AI 应用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这个判定动作,且显而易见的是,没有断层领先的应用。“


能用”的底层支撑是技术厚度,DeepSeek 以此成为当前焦点。


不过《新立场》认为,近期赚足关注度的 Manus,抛开营销争议,恰恰是在产品设计上提出了新的角度。


DeepSeek 展示的思考过程让用户直观看到了 AI 的生成逻辑,这是它初期被提及时广受好评的一个点。


Manus 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这种获得感,其产品的交互逻辑是,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指令,让 AI 去完成从拆解需求,到调用不同 API 一步一步执行任务的过程。


全程可视化,再加上用户可调适,这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易用性与实用性,虽然具体产出效果还有打磨空间,但确实带来了一些体验感上的革命。


这提示了我们一种可能,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技术,其落地应用的设计完全可以更进一步,去做一些“重新定义”的,超脱原有范式的尝试。


03、写在最后


据 QuestMoblie,规模在亿级以上的 App 中有 70% 正在“转型路上”,或是以 AI 插件武装核心业务,或是借 AI 探索场景延伸。


比如支付宝的生活服务助手支小宝,微博新推出的互动板块微博智搜,以及近两个月席卷整个互联网服务的“接入 DeepSeek”风潮。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 AI 应用真正进入了“搏杀”阶段。


当触手可及的各类工具、娱乐都嵌入了 AI 功能,用户对它的感知、评价等等反馈信息将会指数级增长,留存率的分化将会更明显。


现阶段,绝大部分用户仅习惯使用 1 个综合类原生 App,占比到了 80 %以上,愿意使用 4 个以上 App 多方对比的用户仅占 1%,二八定律明显。


换言之,尽管 AI 大概率将成为互联网“水电煤”般的存在,仍然只有少数成熟的 AI 产品能摘取最甜蜜的果实。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新立场Pro”,作者 :王威


豆包与Manus,都不会是 AI 消费级应用的最终形态

关键词: AI , Manus , 豆包 , AI应用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OWL

【开源免费】OWL是一个完全开源免费的通用智能体项目。它可以远程开Ubuntu容器、自动挂载数据、做规划、执行任务,堪称「云端超级打工人」而且做到了开源界GAIA性能天花板,达到了57.7%,超越Huggingface 提出的Open Deep Research 55.15%的表现。

项目地址:GitHub:https://github.com/camel-ai/owl

2
OpenManus

【开源免费】OpenManus 目前支持在你的电脑上完成很多任务,包括网页浏览,文件操作,写代码等。OpenManus 使用了传统的 ReAct 的模式,这样的优势是基于当前的状态进行决策,上下文和记忆方便管理,无需单独处理。需要注意,Manus 有使用 Plan 进行规划。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mannaandpoem/OpenManus


3
AI代理

【开源免费】Browser-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如比较价格、添加购物车、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rowser-use/browser-use


4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5
prompt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