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受邀参加了由 InfoQ 举办的 全球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大会(AICon),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做了一场题为《AI 时代如何做独立开发》的分享。
活动举办很成功,现场观众很热烈。我想把分享内容,整理成文字,与你共享。
2011 年,我本科入学武汉大学核工程专业,大一那年暑假,偶然接触了 Abobe 公司的 Photoshop 和 Dreamweaver 软件,自学了平面设计和网页编程,进入 IT 行业。取网名艾逗笔(idoubi)以致敬,沿用至今。
2015 年,我从武大毕业,那年的毕业典礼刚好请了雷总演讲,听雷总讲互联网的创业故事,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毕业十年了,岁月如梭。
2018 年,我入职腾讯,在腾讯五年时间,从一个非科班程序员成长为职业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技术视野得到了很大提升。
2023 年,我从腾讯裸辞,成为自由职业者,进入了独立开发赛道。一年半时间,做了十来个项目,主要业务方向是 AI 应用出海。
本次分享,我想结合我做过的产品,谈一谈做独立开发的一些感悟、积累的一些经验、以及我看到的行业机会。
不完全统计,我最近两年做过的 AI 产品有十来款,主要聚焦在 AI 应用层,去年基本保持每个月发布一款新产品的节奏。
被人熟知的产品包括:
去年三月上线的 AI 搜索引擎,深受东南亚用户喜爱,高峰时期月访问量大几十万,也上过一些 AI 产品排行榜单。
去年圣诞节发布的 AI 应用开发框架,预售四小时销售额破 1w 美金。主打一小时快速上线 AI SaaS 网站,目前已经是一些独立出海项目的首选开发框架。
去年 11 月底上线的 MCP 应用市场,最近三个月平均月访问量百万,被 a16z 市场报告引用,已有全球知名度。
今年 2 月份上线的 AI Coding 产品,主打网页复刻,已经跑通了 PMF。
最近三个月,我没开发新产品。主要精力在整理过去的一些经验,想着把之前做得不够好的产品捡起来迭代优化。适当断舍离,该坚持的也要坚持。
独立开发一年半,我做了很多产品,也踩了很多坑。有几点感悟可以分享。
AI 时代,对独立开发者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利用 AI 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做出产品。特别是基于 AI 热点做新产品的场景,快就是优势。
技术门槛不是特别高的 Web 类项目,第一个版本,也许不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去打磨,如果能做到一周、一天或者一小时上线,那肯定是极好的。
比如我之前做的 AI 红包封面生成器,在星巴克写了一个小时上线,过年前几天跑了很多流量。
我去年做的 AI 搜索引擎,第一个版本是在一个周末完成的。
我去年做的 AI 应用开发框架,是在预售后一周时间内写完代码交付的。
快速上线,先起飞再加油。先验证用户需求,再决定是否继续投入,是独立开发者或小团队做产品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我做 AI 产品速度已经非常快了,这是我最大的优势,也时常让我困扰。反思起来就是,兴趣过于广泛,涉猎太多,很多产品都是浅尝辄止,没有往深了做,抓住了一些机会,也错过了很多机会。
比如我是最早进入 chatbot 客户端、AI 知识库赛道的开发者之一,冷启动做得还可以,有一些知名度,只是后面没有坚持做,用户和口碑都流失了,倍感遗憾。最近看到很多产品后来居上了,五味杂陈。
做得快不如做得精,如果快速上线跑通了 PMF,还是应该坚持做下去。长期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品质,是我对后来者的建议,也是对自己的告诫。
我去年做 AI 搜索引擎的时候,希望对标 Perplexity,做成一个全球性的通用 AI 搜索引擎。
我去跟投资人聊,他们觉得我想做的方向很好,天花板足够高,但是需要投入的资源也很大,这是巨头们的战略方向,竞争激烈,不太相信我能做起来,建议我做垂类 AI 搜索引擎。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觉得光脚不怕穿鞋,就想做通用。后面越做越难,有段时间 token 成本特别高,拿不到投资,又赚不到钱,备受打击。再后来很多大模型厂商的 chatbot 都内置了联网搜索,这个赛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秘塔做了 AI 学习,Genspark 转型去做通用智能体了,我最近也在思考 ThinkAny 应该何去何从。
创业者前年需要选择做通用大模型还是垂直大模型,去年需要选择做通用 AI 搜索引擎还是垂直 AI 搜索引擎,今年需要选择做通用智能体还是垂直智能体。
理想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梦想可以很大,切入应该要小。独立开发者或小团队,从垂直赛道切入,不会有太大的资源整合压力,竞争更小,产品效果更收敛,粘性更高,也更容易产生正反馈。
先垂再通,农村包围城市,不失为一个好战略。
我去年做 AI 搜索引擎,今年做 MCP 应用市场,见了很多投资人。大致了解了国内的投资现状和资本的投资逻辑。
资本很看重团队。创业跟爆米花电影的爽片情节不一样,需要团队作战,靠个人英雄主义走不通。
资本很看重竞争格局。大厂有足够多足够好的飞机大炮,AI 搜索和 MCP 都在大厂的射程范围内,凭什么你能做起来。
商业模式和增长速度是基本面,如果跑通了商业模式,增长速度很快,也有机会拿到投资,进一步验证了“资本只是锦上添花”。
经常看到很多产品发 PR 稿晒 MRR,也是一种曝光自己吸引资本注意力的策略。
独立开发者或小团队,需要对资本祛魅。专注迭代产品,持续商业化,如果能自己造血,就不需要用资本做杠杆。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有实力了,才能邂逅更多的有缘人。
我辞职之后,就坚持在社交平台输出内容。虽然没有刻意打造个人 IP,但也积累了一些影响力。社交平台的关注和流量,为我推广或售卖自己的产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比如去年圣诞节,我第一次以预售的方式推广新产品,短时间内很多用户支持,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现在流行超级个体、一人公司。对于独立开发者或小团队,应该积极经营社交账号,输出高质量的内容,积累影响力,形成流量池。流量变现的方式很多种,内容利他性很关键。
最后一点感悟就是我个人的人生信条了:做产品最重要的是开心。
我每天辗转于各个咖啡馆,出国旅游时也带着电脑,Coding Anywhere。
我有时候也焦虑、迷茫,但整体上是开心的,持续创作是快乐源泉。
讲了很多个人感悟。也讲一些实际的、可复制的经验,给想做 AI 应用出海的朋友一些参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做产品快,主要是因为我通过多个项目实践,积累了 SOP,第一次做 AI 应用出海的朋友,可以参考这个流程:
技术栈和依赖项都比较简单,主要包括:
我也在做一个全栈开发社群,在社群分享了一些我做过的项目,帮助群友们学习全栈开发技能、加入 AI 应用出海行列。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浏览器打开:1024.is 详细了解。
做产品需要从实践中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和认知、不断打磨自己的 SOP,才能做到 Ship Fast, Ship More.
❝可以造轮子,也要用好轮子
要做到一小时快速上线一个 AI 应用,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
比如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全栈开发框架,减少编码工作。常用的 Web 全栈开发框架包括 NextJS / Remix / Nuxt 等。
比如可以选择一个项目模板,快速集成基础功能。开源的模板包括 OpenSaaS / saas-starter 等,开箱即用。
我之前做过的 AI 应用,有一部分开源在 github.com/all-in-aigc,有需要你也可以使用。
你也可以选择一些商业模版,比如 ShipAny / ShipFast / MkSaaS 等。商业模版的好处是除了提供大量的基础功能和业务组件之外,还配备使用文档,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自己的项目,少走一些弯路。
另外,在开发 AI 应用时,我们也会经常用到一些 UI 组件库,比如 Shadcn / MagicUI / HeroUI 等。
造轮子是一种追求,用好轮子是一种本事。好的轮子能让你省心,事半功倍。
❝ProductHunt 打榜是产品冷启动最快的方式
我去年做的 ThinkAny 在上线第三天发布到 ProductHunt 打榜,拿到了日榜第四的成绩,后面被一些 Youtube、Tiktok 大 v 自发宣传,吸引了大量关注。
ProductHunt 打榜讲究一定的策略,一般需要提前提交产品,设置好定时发布时间。在发布时间到来之前,你需要经常登录 ProductHunt 网站查看你的产品有没有被标记为 Featured,如果没有,你可以选择发邮件或者在 Twitter 上艾特 ProductHunt 官方账号,争取被 Featured。只有被 Featured 的产品,才有机会参与打榜。
如果你的产品被 Featured,在发布当天你可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社交媒体等渠道号召投票。如果你希望进入榜单前几名的确定性更高一些,可以选择买量冲榜的方式,有一些第三方的渠道专门做这一块业务。
ProductHunt 打榜是一种有效的产品 PR 手段,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全球影响力。
❝SEO 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增长手段。
我不是 SEO 专家,稍微懂点 SEO 技巧。MCP.so 这个网站我靠程序化 SEO 拿到了谷歌 MCP 关键词搜索第一。
程序化 SEO 的 SOP 很简单:
SEO 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事情,很难立马见效,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投入。有钱的团队可以选择投广告,没钱的独立开发者只能持续迭代,静待花开。
如果你想学习 SEO,可以了解一下“哥飞的朋友们”社群,我在群里耳濡目染几个月,收获很多。
❝套壳追热点,打造现金🐂
我认识很多独立开发者,正在干着很多人看不上,看到了都说“真香”的事情。
这件事情叫:AI Wrapper,通俗一点的说法是:套壳
SOP 很简单,主要步骤是:
虽然这种项目没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特别大的商业前景。却是很适合独立开发者的一个方向,短平快的模式能够快速积累现金🐂,先吃饱才有力气谈梦想。
结合我看到的一些产品和观察到的行业趋势,给出几个我认为的可以 all in 的 AI 创业方向。
❝AI Coding 是目前商业化跑得最好的 AI 应用场景
去年下半年,Cursor、Bolt 等产品持续领跑 AI Coding 赛道。用户增长迅速、营收屡创新高。
在大模型行业商业前景不明朗的共识之下,AI Coding 跑通了商业模式,增加了行业对 AI 应用的信心,也让这个赛道成为了香饽饽,各类产品涌现。
目前 AI Coding 产品主要分为四类:
对于独立开发者或小团队而言,应该避开主要的战场,选择从小的场景切入,比如 CopyWeb 主要做网页复刻、Wegic 主要做 Landing Page 生成。Same 是从网页复刻起家,慢慢转型做全场景 Coding Agent。
❝Agent 是目前最主流的 AI 产品形态
Manus 开启了一种新的产品交互范式,掀起了 Agent 开发热潮。
目前 Agent 赛道主要分为两大类:通用 Agent 和垂直 Agent。
大公司,或者明星团队,一般选择做通用 Agent。代表产品包括:Manus、Genspark、Minimax Agent、扣子空间等。
也有一些团队选择从垂直领域切入,比如 Lovart 是设计 Agent,iMean 是旅行规划 Agent,ClipClap 是营销视频生成 Agent。
对于独立开发者或小团队而言,也许可以从垂直场景切入,选择一个有需求的小场景,用 Agent 的形式改造原来的 SaaS 产品,给用户一种新的交互体验,可能会带来新的增长。
❝卖铲子永远是一个好方向
今年 Agent 创业非常火,看到一个说法:所有的 SaaS 产品,都值得用 Agent 重新做一遍。
淘金的人越多,对铲子的需求就越大。所以面向 Agent 开发做基础设施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Agent Infra 包括:
如果你擅长其中的某几项,不妨一试。
我目前在做的事情包括:
❝MCP 是 AI 高速发展三年以来,最大的平台型机会
围绕 MCP,有很多可以做的方向。比如:
互联网 2.0 时代,API 是对外开放数据或服务的最佳方式。AI 互联网时代,MCP 逐渐成为新的开放标准。
作为独立开发者,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 SaaS 产品,尽早以 MCP 服务器的形式开放,支持 MCP 的消费终端(chatbot、智能体等)在迅速发展,意味着我们开放的能力可以被更多的产品集成,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 SaaS 产品的 tob 收入。
MCP 服务器数量在急速增长,对 MCP 服务器的管理和分发是一个大的需求。最近 MCP 官方推出了 dxt 扩展分发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用户侧的使用门槛。
MCP 应用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也许我们能做出一个 AI 时代的豌豆荚。
参考 OpenRouter、硅基流动之类的大模型路由平台,我们可以做一个 MCP 服务器路由平台,面向智能体提供原子能力。
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中间商赚差价,竞争壁垒在于供应链的整合。
MCP 消费终端包括 chatbot、智能体,是最贴近用户的一类产品,市场规模很大。
国内有很多优秀的独立开发者或小团队,在 chatbot 领域做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代表产品包括:ChatWise、ChatBox、Cherry Studio、DeepChat、LobeChat 等。
以上围绕 MCP 的生态系统,是我最近投入的主方向。如果你看好 MCP.so,欢迎你参与共建。
AI 一年,人间十年。AI 发展很快,行业仍在早期。新的时代有新的机会,独立开发也能影响全球。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艾逗笔”。
【开源免费】OWL是一个完全开源免费的通用智能体项目。它可以远程开Ubuntu容器、自动挂载数据、做规划、执行任务,堪称「云端超级打工人」而且做到了开源界GAIA性能天花板,达到了57.7%,超越Huggingface 提出的Open Deep Research 55.15%的表现。
项目地址:GitHub:https://github.com/camel-ai/owl
【开源免费】OpenManus 目前支持在你的电脑上完成很多任务,包括网页浏览,文件操作,写代码等。OpenManus 使用了传统的 ReAct 的模式,这样的优势是基于当前的状态进行决策,上下文和记忆方便管理,无需单独处理。需要注意,Manus 有使用 Plan 进行规划。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mannaandpoem/OpenManus
【开源免费】Browser-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如比较价格、添加购物车、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rowser-use/browser-use
【开源免费】n8n是一个可以自定义工作流的AI项目,它提供了200个工作节点来帮助用户实现工作流的编排。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n8n-io/n8n
在线使用:https://n8n.io/(付费)
【开源免费】DB-GPT是一个AI原生数据应用开发框架,它提供开发多模型管理(SMMF)、Text2SQL效果优化、RAG框架以及优化、Multi-Agents框架协作、AWEL(智能体工作流编排)等多种技术能力,让围绕数据库构建大模型应用更简单、更方便。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eosphoros-ai/DB-GPT?tab=readme-ov-file
【开源免费】VectorVein是一个不需要任何编程基础,任何人都能用的AI工作流编辑工具。你可以将复杂的工作分解成多个步骤,并通过VectorVein固定并让AI依次完成。VectorVein是字节coze的平替产品。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ndersonBY/vector-vein?tab=readme-ov-file
在线使用:https://vectorvein.ai/(付费)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开源免费】FASTGPT是基于LLM的知识库开源项目,提供开箱即用的数据处理、模型调用等能力。整体功能和“Dify”“RAGFlow”项目类似。很多接入微信,飞书的AI项目都基于该项目二次开发。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bring/FastGPT
【开源免费】MindSearch是一个模仿人类思考方式的AI搜索引擎框架,其性能可与 Perplexity和ChatGPT-Web相媲美。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InternLM/MindSearch
在线使用:https://mindsearch.openxlab.org.cn/
【开源免费】Morphic是一个由AI驱动的搜索引擎。该项目开源免费,搜索结果包含文本,图片,视频等各种AI搜索所需要的必备功能。相对于其他开源AI搜索项目,测试搜索结果最好。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miurla/morphic/tree/main
在线使用:https://www.morphic.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