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5801点击    2025-07-27 13:52

端侧沉淀用户数据,打造理解用户真正意图的「个人智能体」。


金庸笔下的乔峰,在聚贤庄单挑群雄时,用一套人人会使的「太祖长拳」,打出了震慑全场的必杀效果。这门功夫看似平平无奇,却因使用者内力深厚、大巧不工,而威力无穷。


进入 2024 至 2025 年,在一年的「热身」后,手机的 AI 赛道,正像一场热闹的「武林大会」。各家厂商纷纷亮出看家本领,赛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技术革新。


三星的 Galaxy AI 能够挥手间抹去照片中的路人,或将普通视频即时变为慢动作;谷歌 Pixel 的 Magic Editor 同样能对图像进行天马行空的编辑;几乎所有玩家都在展示实时通话翻译的奇迹。


确实,生成式 AI 的魔力,正为用户带来强大、直观的新奇体验。无论是挥手间处理图像、视频,还是实现跨越语言的实时通话,这些 AI 能力快速在各个品牌的智能手机中中普及,成为衡量 AI 体验的标尺之一。当这些强大的功能日益普及,新的问题也随之愈发明显:如何让 AI 在智能手机中,不再是单个亮点的集合,而是真正融入系统,成为服务用户意图的、连贯而智慧的体验。


在这片喧嚣之中,OPPO 的选择颇有几分乔峰打长拳的意味。它推出的核心 AI 功能「小布记忆」,并未急于展示一套全新的生成式绝学,而是回归到一个最基本的用户动作,试图将最朴素的记录功能做到极致。反而成为了今年智能手机 AI 产品落地中让人眼前一亮的「爆款」。


通过对 OPPO 智能助理部部长、小布助手首席架构师万玉龙的深度采访,为我们揭示了这套「内功」的全貌。OPPO 的 AI 战略,其所有思考的原点,都浓缩于四个关键词:直觉、专属、高效、安全


这并非空洞的营销口号,而是一套深思熟虑后,指导其产品、技术与未来的系统性哲学。OPPO 如何用最基础的「记忆」,在 AI 时代的「华山论剑」中,打赢一场回归人本价值的战争?


01

「直觉」的回归:物理按键的战略价值


在任何技术的普及过程中,都存在一个无形的「激活壁垒」。一项功能无论多么强大,如果用户无法轻松、自然地启用它,其价值便会大打折扣。在 AI 手机的初期探索中,交互方式本身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无论是需要精准口令的语音唤醒,还是隐藏在层层菜单后的软件开关,抑或是需要特定手势(如按住并圈选的 Circle to Search)的操作,都给用户带来了或多或少的认知负担。


万玉龙坦言,OPPO 内部洞察到了这一关键瓶颈:AI 功能的使用率与其激活的便捷性直接相关。一个繁琐的、需要用户思考和学习的激活过程,是阻碍 AI 成为用户日常一部分的最大障碍。


面对这个普遍存在的软件交互难题,OPPO 给出的答案却是一个看似复古的硬件方案:为「小布记忆」配备一枚专属的物理按键。


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OPPO Find X8 Ultra 上,为小布记忆配备了独立的硬件按键|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这一决策,是软硬件深度耦合思想的极致体现。它将「记忆」这个核心动作——即捕获信息——从一个可能需要解锁屏幕、打开应用、点击保存等多步骤的复杂流程,简化为一次直觉式的「按下」。


这个设计的目标,是培养用户的「肌肉记忆」。就像人们习惯于用电源键锁屏、用音量键调声一样,OPPO 希望用户在遇到需要记录的信息时,能够下意识地按下这颗专属按键。这种交互方式将认知负荷降至最低,让 AI 功能的调用变得如本能般自然。


据介绍,OPPO 内部数据同样验证了这一判断,这枚物理按键成为了激活用户使用 AI 的关键催化剂,极大地提升了功能的使用频率和用户粘性。


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实体按键成为了转化用户日常使用频率的关键因子|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这枚小小的物理按键,实际上是手机厂商相较于纯软件 AI 玩家的「不公平优势」的集中体现。只有掌控着硬件设计与生产全流程的设备厂商,才能实现这种深度的软硬件一体化。它无法被一个第三方应用所复制,也无法通过一次软件更新来实现,从而构筑了一道独特的竞争壁垒。


在如今 AI 手机在发布会上纷纷展示其 AI 功能清单有多么庞大时,OPPO 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将宝贵的机身物理空间,专门用于承载一个核心功能。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宣告了 OPPO 在 AI 浪潮中的基本立场:拒绝功能过载,回归用户直觉,将最简单、最根本的体验打磨到极致。


毕竟,让一个核心功能被深度、高频地使用,其价值远大于提供一百个浅尝辄止的功能。


02

从「公共知识」到「个人资产」:

AI 的专属进化论


在讨论「AI 手机的未来是什么」之前,一个比较尖锐的事实是:当前市面上的大多数 AI 助手,本质上是一个连接到庞大公共知识库的问答机器人。


它们可以告诉你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或者解释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但它们并不真正「认识你」。当你问它「我上次去北京出差住的酒店是哪家?」或者「提醒我下周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它们往往会陷入沉默。这种基于「公共知识」的智能,使其应用场景受限于通用的、非个人化的任务,难以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万玉龙清晰地描绘了 OPPO 的破局之道:「小布」的核心使命,是构建一个真正专属的 AI,将智能助理从一个无所不知的「公共图书馆」,进化为一个只属于你的「第二大脑」


这个「大脑」中存储的不是维基百科,而是用户的「个人数据资产」——那些零散、却至关重要的个人信息:一条小红书笔记、一张聊天记录里出现过的地址、一个航班号、或是一篇需要深度阅读的微信公众号文章。


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小布记忆界面|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通过持续、沉淀这些个人化信息,「小布」让 AI 服务的基础从公共数据,转向了更具价值的个人上下文知识库:一个了解你个人偏好、生活习惯、工作项目和人际关系的 AI,才能够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个性化的、甚至是主动性的服务。这种基于长期个人记忆所带来的「专属感」,是任何依赖通用知识的云端大模型都无法给予的。


然而,构建「个人数据资产」的想法,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用户最敏感的神经——隐私。用户凭什么将自己的「第二大脑」托付给一家科技公司?这正是 OPPO 的 AI 哲学中「安全 」这一支柱所要解决的核心挑战,也是其技术架构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为了化解这个「隐私悖论」,OPPO 采用了目前行业内公认的最优解:端云协同 的混合式技术架构。这种架构并非 OPPO 独有,而是整个行业在平衡隐私与性能之后,共同趋向的解决方案。例如,苹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其核心便是优先在设备端处理数据,只有在需要更强算力时,才会将任务发送到其专门构建的「私有云计算」服务器上,并确保苹果自身也无法访问这些数据。三星同样在其 Galaxy AI 中为用户提供了在离线和云端处理之间进行选择的选项。


OPPO 的端云协同架构遵循同样的核心逻辑,将计算任务智能地分配到最合适的地方:在设备端,存储着用户的个人「记忆」片段、敏感信息以及简单的、需要快速响应的任务,都由运行在手机芯片上的「小模型」处理。


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本地大模型也是小布体验中重要的部分|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这样做保证了极低的延迟和离线可用性;其次也确保了用户的隐私数据永远不会离开设备,从而构筑了用户信任的基石。


而对于那些需要庞大算力、超出手机处理能力的复杂任务,例如对一篇长篇报告进行深度分析和摘要,或者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系统会将其分派给云端服务器上的大模型 来完成。这使得用户既能享受到顶级 AI 的高精度和强大能力,又不会因此耗尽手机的电量或性能。


这种架构本身已经是行业内公认的解决方案,旨在解决性能、隐私和功耗之间的「不可能三角」。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端云协同」、「大小模型调度」这类技术术语,是抽象且难以理解的。


因此,OPPO 没有试图在营销中去教育用户理解这套复杂的后台系统,而是巧妙地将整个 AI 战略的核心品牌形象聚焦于「记忆」这个概念上。它成功地将一个复杂的技术解决方案,转化为一个富有情感共鸣且直观易懂的用户价值承诺。当人们谈论「记忆」时,天然地会联想到这是个人的、私密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03

用「统一框架」跨越 App 孤岛


如果说「小布记忆」通过直觉式的交互和专属化的数据沉淀,完美解决了 AI 的「输入」问题,那么 OPPO 的终极目标,则是攻克 AI 更具挑战性的「输出」难题——即如何让 AI 真正地为用户采取行动。


当前智能手机体验的最大痛点之一,是根深蒂固的「应用孤岛」效应。用户的数字生活被分割在一个个独立的 App 中,完成一个稍复杂的任务,往往需要在多个应用之间来回跳转,手动复制粘贴信息。例如,规划一次家庭旅行,用户可能需要在日历应用中查找假期,在旅游 App 中搜索攻略,在航旅 App 中预订机票,在酒店 App 中预订住宿,最后再将所有信息手动汇总到备忘录或地图应用中。这个过程是断裂的、低效的。


只有彻底打破这些孤岛,才能推动 AI 手机进入下一个阶段,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要理解这一概念的革命性,我们可以先回顾其概念的演进。在最基础的层面,安卓系统原生的 Intent 机制就是一个雏形。它允许一个应用向另一个应用发出一个明确的、单一的动作请求,比如让相册应用调用相机应用来拍照。这是一种点对点的、指令式的交互。


OPPO 的目标,是要将「目标导向」的理念应用到个人用户层面。用户不再需要发出一步步的具体指令,而是可以直接表达一个高层次的「意图」,比如「帮我规划下周去北京的出差行程」。


OS 作为操作系统的中枢大脑,会首先理解这个意图的核心要素(时间:下周,地点:北京,事件:出差),然后智能地编排和调度手机上所有相关的 App 来协同完成任务。它可能会自动查询日历确认具体日期,调用航旅 App 查找并推荐航班,搜索酒店 App 提供住宿选项,并将最终确定的行程自动添加到日历和地图中,最后向用户呈现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方案。


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小布记忆不只是一个收纳用户数据的工具箱,更是一个手机信息处理中枢的角色|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要准确无误地执行任务,其前提是必须深刻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用户的意图往往是模糊的、省略了大量背景信息的。一句简单的「帮我订一张回家的机票」,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上下文:是回父母家还是自己的家?是基于上次和家人在微信聊天时提到的那个周末吗?是需要避开日历上已经安排好的会议吗?


一个缺乏个人上下文的通用 AI,在面对这类指令时,只能通过一连串的追问来获取必要信息,这反而违背了「高效」的初衷。


这正是「小布记忆」发挥其核心战略价值的地方。「小布」被设计为用户「第二大脑」,小布记忆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正是这些能够解锁用户真实意图的、宝贵的个人上下文。它记录了用户的社交关系、重要日程、兴趣偏好、常用地址、近期计划等一切定义了「你」是谁的信息。


因此,整个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当用户向手机发出意图时,操作系统会首先查询「小布记忆」这个专属的个人数据库,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所有背景信息。是「小布记忆」告诉了 AIOS,「回家」指的是哪个地址,「下周」具体是哪几天有空,「那个项目」指的是哪份文件。正是有了「记忆」提供的燃料,「意图」这个引擎才能真正开动起来。


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作为端侧 AI 目前最重要的设备形态,用户数据在未来智能手机 AI 功能落地中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至此,OPPO 的战略全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小布记忆」并非一个孤立的功能点,它是 OPPO 实现终极「高效」智能体验的、不可或缺的数据基石。OPPO 的 AI 进化路径不是「先做记忆,再做意图」,而是「为了意图,先做记忆」。


04

回归人本,进化为「个人智能体」


要真正理解 OPPO 所选的这条道路,就必须将其置于当前整个行业的选择中进行判断。


当前的 AI 手机市场,宛如一场高手云集的「华山论剑」,各大巨头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迥异的哲学理念,各自修炼出了风格鲜明的「武功路数」。


苹果的 AI 战略是一座建立在「隐私」基石上的堡垒;Apple Intelligence 从设计之初就严格遵循「端侧优先」的原则,将绝大多数计算锁定在设备上。对于必须上云的复杂任务,苹果提出了「私有云计算」标准,承诺数据在特制服务器上处理,连苹果自己也无法访问,以此构筑用户信任的护城河。同时也被严格限制在苹果生态的高墙之内。


三星则奉行「功能最大化」的进攻策略:通过与谷歌的深度合作,其旗舰手机上集成了从「创成式编辑」到「通话实时翻译」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生成式 AI 功能。这种战略的差异化在于其惊人的覆盖面和普及速度,不仅在新机型上预装,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将大量 AI 功能通过软件更新下放给旧款旗舰机型,传递出「最全功能免费用」的直接信息。其武功强在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迅猛的功能迭代。


通过对竞争格局的梳理,OPPO 的差异化路径变得异常清晰。OPPO 的「太祖长拳」战略,是一次向用户价值原点的彻底回归。直觉、专属、高效、安全这四大支柱,并非孤立的卖点,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战略框架。


然而,这条路也伴随着一个深刻的「营销悖论」。一个真正做到极致直觉、专属和高效的 AI,其体验必然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带来的可能是一次会心一笑的便利,一个被悄然化解的麻烦,而不是一次石破天惊、足以在发布会上引爆全场的震撼演示。


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如果智能手机上的 AI,最终目标是成为用户身边一个隐形、全能的管家时,你该如何向世界展示它的存在感?这是 OPPO 在走向其 AI 终局时,必须面对的核心挑战。


最终,OPPO 的所有战略布局,都指向一个宏大而清晰的目标:将智能手机从一个被动的工具集合,真正进化为一个懂你、帮你、保护你的「个人智能体」。这个智能体不仅能响应指令,更能理解意图;不仅能执行任务,更能预见需求;不仅存储数据,更拥有记忆。


OPPO 正在下注一场长期的价值投资。它相信,在 AI 时代的喧嚣过后,用户最终选择的,不会是那个功能最花哨、参数最惊人的产品,而是那个最懂自己、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深厚的「内功修行」,或许终将胜过华丽的「外在炫技」。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作者是“张勇毅”。


关键词: AI新闻 , oppo , 智能体 , oppo AI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AI代理

【开源免费】Browser-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如比较价格、添加购物车、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rowser-use/browser-use


2
AI工作流

【开源免费】字节工作流产品扣子两大核心业务:Coze Studio(扣子开发平台)和 Coze Loop(扣子罗盘)全面开源,而且采用的是 Apache 2.0 许可证,支持商用!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coze-dev/coze-studio


【开源免费】n8n是一个可以自定义工作流的AI项目,它提供了200个工作节点来帮助用户实现工作流的编排。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n8n-io/n8n

在线使用:https://n8n.io/(付费


【开源免费】DB-GPT是一个AI原生数据应用开发框架,它提供开发多模型管理(SMMF)、Text2SQL效果优化、RAG框架以及优化、Multi-Agents框架协作、AWEL(智能体工作流编排)等多种技术能力,让围绕数据库构建大模型应用更简单、更方便。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eosphoros-ai/DB-GPT?tab=readme-ov-file



【开源免费】VectorVein是一个不需要任何编程基础,任何人都能用的AI工作流编辑工具。你可以将复杂的工作分解成多个步骤,并通过VectorVein固定并让AI依次完成。VectorVein是字节coze的平替产品。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ndersonBY/vector-vein?tab=readme-ov-file

在线使用:https://vectorvein.ai/付费

3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4
知识库

【开源免费】FASTGPT是基于LLM的知识库开源项目,提供开箱即用的数据处理、模型调用等能力。整体功能和“Dify”“RAGFlow”项目类似。很多接入微信,飞书的AI项目都基于该项目二次开发。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bring/Fas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