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超越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的AI,刚刚诞生了!
印度理工学院海得拉巴分校、图宾根AI中心、剑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
通过「吴方法」,可以让AI变成和人类数学奥赛银牌得主同样的水平,而「AI数学大师」AlphaGeometry,则直接超越了IMO金牌得主。
吴方法,是吴文俊在1970年代提出的开创性算法。
经过改进后,它变得非常强大,可以解决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30个问题中的27个!直接秒杀人类。
相比之下,之前的AlphaGeometry,仅能解决25个。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04.06405
项目地址:https://huggingface.co/datasets/bethgelab/simplegeometry
之前曾有人估计,到2026年代,AI才能达到IMO人类金牌得主的水平。而如今,这个时间表再次被打破了。
证明几何定理是视觉推理的重要表现,它融合了直觉和逻辑思维。
因此,自动化证明奥林匹克级别的几何题目,代表着人类级自动推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前推出的AlphaGeometry,是一个通过1亿个合成样本训练的神经符号模型,代表了一个重大的突破。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747-5
它成功解决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30个问题中的25个,而传统的基于吴方法的系统,仅能解决10个。
但这一次,研究者们重新评估了AlphaGeometry引入的IMO-AG-30挑战,有了新的发现——
吴方法异常强大!
仅靠吴方法,就能解决15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靠其他方法根本无法解决的。
而这就带来了两个关键发现:
1. 通过将「吴方法」和经典的演绎数据库(DD)以及角度、比率和距离追踪(AR)的合成方法相结合,仅使用一台配备CPU的笔记本,在每个问题的5分钟限时内,就能解决30个问题中的21个。
这种经典组合方法(Wu&DD+AR)仅比AlphaGeometry少解决了4个问题,并建立了第一个完全基于符号的基准,其性能足以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银牌得主媲美。
2. 吴方法还解决了AlphaGeometry未能解决的5个问题中的2个。
因此,现在IMO-AG-30有新的SOTA了!
通过将AlphaGeometry与吴方法结合产生的新AI,直接解决了30个问题中的27个,一举超越IMO金牌得主,成为世上首个达此成就的AI。
如何测试AI的推理能力强不强?欧几里得几何就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因为,欧几里得几何已经被有限地公理化了,而且这么多年来,有许多非常适合自动定理证明的欧几里得几何证明系统被提了出来。
此外证明的搜索可以通过图形表示、概率验证,或是使用人类设计的启发式方法,来对角度、面积和距离进行大量推理引导。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这些方法被参赛者戏称为「三角破解」和「重心破解」。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这个领域的缺陷——它需要定义特定的证明系统来指定问题,缺乏训练数据,问题时常涉及复杂的退化情况。
这些困难非常棘手,由此坊间有这样一句戏言——「几何问题永远不会解决退化问题。」
在几何自动推理领域,可以将方法分为代数方法和合成方法。
演绎数据库(DD)这个合成方法就颇受关注。
它会模仿人类的证明技巧,通过将定理证明视为依据一组几何公理进行的逐步搜索问题,从而生成易于理解的证明。
比如,DD会采用一组固定的、由专家策划的几何规则,这些规则会不断地应用到初始的几何配置上,直至系统达到一个状态,即用现有规则无法推导出新的事实为止。
而神经符号证明器AlphaGeometry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DD的基础上,它增加了新的规则,用于进行角度、比率和距离的追踪(AR),并通过大模型(DD+AR+LLM-构造)提出的构建方法,进一步增强了由此生成的符号引擎。该模型是基于1亿个合成证明训练
的。
而吴方法和Gröbner基方法之类的代数方法,能够将几何假设,转换成多项式系统,来验证结论。
这些方法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处理广泛的几何问题。
其中,对于所有假设和结论都能用代数方程表示的问题,吴方法都能处理,并且还能自动产生非退化条件。
而这就表明,吴方法不仅适用于平面几何问题,也适用于固体和更高维的几何问题。
今年1月,谷歌DeepMind团队同时推出了新的基准测试IMO-AG-30。
这是团队从2000年至2022年间竞赛题中,筛选出30道经典几何问题组成的测试集,目的是为了展示AlphaGeometry的性能。
基准中,问题的解决数量与IMO选手的平均解题数量相对应。
如下图,灰色水平线所示,铜牌、银牌和金牌得主平均分别解决了19.3个、22.9个和25.9个问题。
所有参赛者平均解题数为15.2。
IMO-AG-30收集的具体问题集在图1(B)的左列中有所列出。
(A)在IMO-AG-30问题集上,符号系统和增强型大模型(LLM-Augmented)的表现,以及与人类表现的对比
(B)展示了不同方法在解决IMO-AG-30问题集时的情况
研究人员根据Trinh等人提供的基线和数据集,使用IMO-AG-30基准进行性能评估。
他们通过JGEX软件手动将IMO-AG-30问题转换成兼容格式,并重新实现了吴方法。
同时,研究者也从AlphaGeometry代码库中成功重现了必要的DD+AR基线。
经过手动验证了自己翻译的几个问题,团队确认JGEX生成的假设和结论方程是正确的。
吴方法解决了AlphaGeometry未能解决的两个问题,方案插图如下所示。
2008-P1B(JGEX):
生成的答案:
2021-P3(JGEX):
生成的答案:
研究结果与的先前结果,已经在图1中进行了展示。
图1(A)比较了解决问题的数量,图1(B)展示了各种方法解决的具体问题,以此可视化不同方法之间的重叠或互补性。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将吴方法与DD+AR结合,创建了一个新的符号性能基准(Wu&DD+AR),该基准比所有传统方法多解决了6个问题。
这种组合解决了IMO-AG-30问题中的21个,与图2中未经微调(仅FT-9M)的AlphaGeometry的表现相匹配。
(A)展示了在IMO-AG-30问题集上,符号方法和LLM增强(LLM-Augmented)方法的表现,以及与人类表现的对比
(B)展示了不同方法在IMO-AG-30问题上的表现
吴方法在非常低的计算需求下实现了这一表现。
在一台装有AMD Ryzen 7 5800H处理器和16 GB RAM的笔记本上,研究人员在5秒内解决了15个问题中的14个,其中一个问题(2015 P4)需要耗时3分钟。
在实验中,吴方法要么几乎立即解决问题,要么在5分钟内使笔记本内存耗尽。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通过吴方法解决的15个问题中的2个(2021 P3, 2008 P1B),原本是AlphaGeometry难以解决的5个问题之中的2个。
因此,通过简单地将Wu的方法与AlphaGeometry结合,实现了在IMO-AG-30基准上解决了27个问题,这一成就在图1的绿色/橙色条形(Wu&AG)中有所展示。
代数方法,在自动化几何推理中解决IMO几何问题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这项研究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吴方法也从过往能够解决10个问题,增加到了15个问题。
而这些问题中,有几个对于目前流行的合成方法,以及增强LLM的方法,也具有非常高的挑战性。
研究者表示,其设立的符号基线,是首个在性能上超越一般IMO参赛者,并接近银牌水平。
此外,AlphaGeomtery和吴方法结合的系统,也是首个在IMO几何问题上超越人类金牌得主的AI系统。
这一成就证明了,代数方法与合成方法在这一领域的互补性。特别是,2008 P1B和2021 P3这两个问题目前仅有吴方法能解决,显示了代数方法的独特价值。
尽管代数方法以其理论保证而著称,但之前因速度慢和难以为人理解而受到质疑。
而最新的研究观察显示,吴方法在多个问题上的效率远超预期,作者认为不应仅因其无法生成人类可读的证明而忽视它。
目前,研究还在进行中,受限于现有实现的不足,包括结构的限制和性能不佳。
研究者相信,传统方法有可能超越AlphaGeometry的证明能力,并希望这份研究能促进这一领域经典计算方法软件的改进。
另一方面,最新方法取得的显著成功表明,尽管IMO几何问题对人类具有挑战性,但可能并未充分挑战现代计算求解器的极限。
解题的成功更多依赖于,重复使用人定义的启发式方法和有限的构造,而不是深入探索复杂的组合可能性。
这与国际象棋残局的情况类似,其相对较早就被暴力求解器掌握了。
而研究人员希望这份研究,能激励开发几何领域自动定理证明器的新基准。
参考资料:
https://arxiv.org/abs/2404.06405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作者:新智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