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竞争中,小鹏汽车选择了卷技术和卷价格。
短短几天,小鹏汽车上演一场“压力下的舞蹈”。
5月20日,小鹏汽车在AI DAY发布会上分享自家AI技术最新进展,宣称将完成迄今为止,更新规模最大的一次OTA推送。这次推送陆续由X9/G9/P7i/G6车型开始,三季度在P7公测,明年一季度在P5/G3i/G3公测,覆盖所有在售车型。
AI天玑系统推送时间,图源小鹏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
5月21日晚,小鹏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当季实现总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62.3%,环比下降49.8%;净亏损达13.7亿元,同比收窄41.5%,环比扩大1.5%。业绩带动下,小鹏美股当日一度涨幅达到26%,最终收涨5.92%至8.77美元。
年初以来,特斯拉率先推送的FSD V12掀起自动驾驶端到端大模型热潮,国内厂商纷纷宣布跟进。OTA升级背后,是小鹏汽车率先给出的答卷,也是国内首次落地端到端大模型技术。
“未来十年是智能化改变汽车的十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判断,智能化汽车普及的速度会比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速度更快。
但另一方面,一季度,小鹏共交付21821辆车,排名再次滑落。在“技术领头羊”的标签后,小鹏汽车销量和财务状况仍然承压,亟需新“爆款”的拯救。
小鹏此次“史诗级更新”推送的核心是AI天玑系统,它是行业首个将AI技术全面应用到智舱、智驾两端的操作系统,其平均帧率、首帧跟手性、触摸响应速度均提升30%以上,应用启动速度提升50%,用户满意度高达97%以上。
小鹏汽车的端到端大模型由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三部分组成。
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示意图,图源小鹏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
其中,XNet是三网合一的深度视觉感知神经网络,对现实世界进行3D高真实度还原,感知范围达到1.8个足球场大小,精准识别50+目标物;XPlanner是神经网络的规划大模型,通过海量数据时刻训练,完成驾驶策略的拟人进化,大幅降低前后顿挫、违停卡死等状况发生;XBrain是大语言模型,针对陌生场景的处理、推理能力大幅提升,在不同道路交通指示、路况下的驾驶决策更加全面。
体现在使用场景及体验上,端到端大模型提供的能力为AI天玑系统带来AI小P、AI司机和AI保镖三大核心功能。
首先,AI小P是行业首个“全域大语言模型”,能够同时感知车内和车外环境,在交互体验上,它取消了“你好小P”的提示词,取消了传统的指令式交互,通过语言大模型的推理能力,能够主动分析用户的需求并给出建议——例如,用户说“我腰疼”,AI小P就会打开座椅按摩。
AI司机的功能包括AI代驾和AI泊车,前者是行业首个量产的“点到点”超长记忆领航智驾,仅凭一次路线学习,就可生成定制化驾驶路线,单个用户最多储存10条记忆路线,每条长达100km;后者是首个量产免遥控离车泊入、迎宾出库的泊车功能,能在多个场景极速、全自动完成泊车。
AI泊车指南,图源小鹏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
AI保镖则是为更倾向人为驾驶的用户准备,通过AI识别能力为红绿灯起步、变道加塞等6个场景设置主动安全提醒。此外,在座舱场景,小鹏还升级了分屏、转向辅助、全景影像、哨兵模式等数个功能。
AI智驾,小鹏的技术是否领先?
从用户端功能来看,AI天玑系统展现的能力有可圈可点之处。例如,在智能座舱场景,AI小P展现的交互体验比大多数同行更加智能。同时,它还拥有独特的感知车外环境的能力,这种“进化”显然受益于前述XBrain与XNet的部署。无论是AI代驾,还是AI泊车功能,均得益于同样的端到端大模型技术优势。
从技术端来看,小鹏在特斯拉FSD尚未入华的当下抢占先机完成落地,目前领先于其他国内厂商,但仍有很大压力——北京车展前,华为公布乾崑ADS 3.0系统,采用两段式端到端网络架构,其中GOD负责感知,PDP负责预决策规划,将首搭在东风岚图新车型,今年内完成落地。
华为乾崑ADS 3.0系统,图源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微信公众号
何小鹏此前对电动汽车观察家提到,端到端技术训练费用仅有数十亿元,却能够大幅提升产品性能,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普及。但在厂商纷纷入局端到端大模型的当下,小鹏汽车产品的亮眼功能无疑能被复制,而其技术优势注定只是“领先”,而非壁垒。
当前,端到端大模型技术仍处于市场初期,从AI的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来看,厂商核心竞争力集中在算力上。在AI Day发布会上,何小鹏宣布2024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训练费用将超过7亿元,新招募4000专业人才。
对于端到端大模型未来的迭代,小鹏已经提出数个时间节点。将基于折算10亿+里程的视频训练、超646万累计公里数的实车测试、超2.16亿累计公里数的仿真测试,做到“2天迭代一次”,未来18个月智驾能力提升30倍,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全国都能开”,2025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实现类L4级智驾。
小鹏创立至今,核心亮点都是技术。相比蔚来的换电优势,理想的增程式,小鹏汽车的智能化技术领先一直是抢市场的关键。如今,这个标签依然鲜明,但也正在面临挑战。
国内厂商纷纷向智能化进发,跨界而来的华为更是带来不小压力,面对接下来在端到端模型领域的正面交锋,小鹏能否守住自家企业的技术“人设”,可能是未来发展最关键的一环。
2022年9月,小鹏G9定价策略失误,陷入成立以来最大危机,月销量腰斩至5000台,不复2021年造车新势力“销冠”的势头,年销量滑落榜上第四名。随后的2023年上半年,小鹏汽车销量下滑40%。
一年多时间,何小鹏痛定思痛,在2023年完成多项改革,员工总数减少14.9%,“木星计划”销售网络实行末位淘汰,裁撤130家门店,引入160家经销商,并从长城汽车挖来熟悉渠道改革的“车圈铁娘子”王凤英担任总裁。
小鹏汽车核心管理层,图源小鹏汽车官网
2023年小鹏汽车销量为141601台,销售收入增速仅有12.8%,总销量与增速仍居蔚小理末位。但具体到季度销量,能看到小鹏汽车在2023年下半年明显转好,其四季度销量为6万辆,占全年总销量的43%,同比增长171%。
拯救小鹏汽车的是小鹏G6车型,由于性价比足够高,这款车型很快成为“爆款”,推动销量连续数月破万,将小鹏的销量拉回市场中心。但G6带来的热度并不持久,今年年后,新能源车企卷向“价格战”,G6销量一路走低。
小鹏汽车G6,图源小鹏汽车官网
2023年苦苦挣扎于“月交付万辆”的新能源车企标准线,小鹏汽车毛利率来到最低点。2023年,特斯拉、蔚来、理想、极氪整车毛利率分别为18.2%、9.5%、21.5%、15%,仅有小鹏的毛利率是负数,为-1.6%。同时,2023年,小鹏净亏损达到103.8亿元,相比2022年的91.4亿元仍在扩大。
对于小鹏2024年一季度财报,市场最关心的恐怕便是销量与利润率。从财报来看,小鹏的状况有所好转,汽车毛利率达到5.5%,销售收入也有所提升。
一季报显示,小鹏当季实现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62.3%,净亏损13.68亿元,同比收窄41.5%。小鹏指出,一季度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X9车型的热销,但由于G6及2024款G9在一季度的交付量减少,加上季节性影响,因此部分下滑被X9的交付量抵销。
小鹏汽车第一季度交付量,图源小鹏汽车2024一季度财报
今年1月新推出的X9高端车型扛起小鹏的销售收入。一季度,小鹏共交付21821辆车,同比增长19.7%,4月份的交付量为9393辆,其中定价更偏向“走量”的G6、P7、G9等车型销量均未破2000辆。
在整体营收上,小鹏汽车一季度的表现,亮眼之处在于“服务及其他收入”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93.1%,这归功于去年小鹏与大众达成的战略合作。从利润来看,该部分业务以53.9%毛利率达到5.39亿元毛利,占当季总毛利的66.63%,也促使小鹏第一季度的毛利率达到12.9%。
小鹏汽车2024一季度收入构成,图源2024年一季度财报
针对业绩,小鹏汽车内部称“这标志小鹏汽车实现了在智能电动车业务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盈利和国际化潜力的独特模式”。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无论从销量或是收入结构,小鹏都需要新的增长动力,又或说,小鹏亟需更多“爆款”。
从市场份额来看,小鹏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小。据中汽数研统计,2024年一季度新势力品牌销量中,小鹏位居第11位,情况并不乐观。
图源中汽数研微信公众号
小鹏在财报中预计,2024第二季度的总交付量达到2.9万台~3.2万台,同比增长25%至37.9%。此前,何小鹏曾宣称,小鹏汽车计划在2024年实现业绩翻倍,年销量超过28万台。从2024年前四个月31214万台的销量来看,这个目标仅完成15.6%。
年初以来,小米SU7的火爆销量及出圈效应,给多家新能源车企敲响警示:并非在行业扎根已久的老牌车企,才能卖得好的,汽车行业是个长线的竞争。造车新势力想要赢得未来,需要持续的“爆款”支撑。
在当前的价格带上,小鹏不仅面临智己、蔚来旗下子品牌乐道的交锋,还应对着华为、小米等跨界而来的玩家,从G6的销量下滑便可见竞争之激烈。
从这个角度来讲,6月即将发布的小鹏子品牌MONA值得关注,该项目为滴滴造车项目“达芬奇”的前身,由小鹏在去年8月收购。
何小鹏表示,MONA 品牌寓意 Made Of New AI,定位全球 AI 智驾汽车普及者,新产品是10万到15万级别的A级汽车,并引入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预期年销量10万辆以上。据悉,这款新车搭载比亚迪电池组,续航超过500公里,将采用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以及X-EEA3.0电子电气架构的扶摇架构。
小鹏汽车MONA预告图,图源小鹏汽车官方微信视频号
“预计会比雷总的小米汽车 SU7 有更好的销量”。何小鹏此前称,“雷总的营销能力比我强,但我技术能力要做到比他强”。
小鹏汽车能否凭借MONA打入更低的价格段市场?从市场竞品来看,该价格带遍布吉利、比亚迪、长安、奇瑞等老牌车企,竞争尤为激烈。此外,MONA亮点为高阶智驾技术,但该价格段用户更加看重性价比,尚未形成智驾使用习惯。MONA能否靠智驾体验完成“奇袭”,还是一个未知数。
MONA之外,小鹏还有“后招”。何小鹏在一季度电话会议中透露,四季度还将交付一款全新B级纯电轿车,“三季度起,小鹏汽车将开启产品周期,将覆盖10万~40万元价格带的主要细分市场”。
不难看出,无论从研发投入端,还是产品端,小鹏汽车都在全力押注智能化的快速普及。MONA或是小鹏智能化理念的第一块试验场,是否成功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于“连线出行”,作者“熊逾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