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人工智能 GPT4 伦理 生成式 医疗 监管 安全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 强化学习 模型 算法 应用 开发 研究 工具 平台 框架 数据集 训练 部署 安全 合规 培训 投资 LLM,llm AI,ai,Ai 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制图 生图 绘图 文生图 文生视频 生成式AI AGI 世界模型 sora chatGPT,chatgpt,ChatGpt claude openai Llama deepseek midjourney 红熊猫模型 Red panda,panda Stable Diffusion,StableDiffusion,stable DALL- E 3 DALL E DALL Flux,flux 扩散模型 混元大模型 文心一言 通义千问 可灵 Pika PixelDance 豆包 月之暗面 零一万物 阶跃星辰 搜索增强 MiniMax Talkie Agent prompt fastai LangChain TTS 微调 提示词 知识库 智能体
# 热门搜索 #
搜索
AI创业:离钱越远,估值越高?
3952点击    2024-09-10 11:30

文章摘要


AI创业团队和CEO背景影响估值高低,投人更重要。


• ???? CEO背景越强,团队质量和估值越高


• ???? Infra赛道估值显著高,赛道对估值有影响


• ???? AI创业离钱越远,估值反而更高


本文是《AI算法分析94家海外AI独角兽》的姊妹篇,前文我们详细分析了94家独角兽企业的细分赛道,本篇将聚焦于团队分析,旨在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指南,帮助找到可靠的对标基准(benchmark)


VC通常会关注公司或产品的对标(benchmark),因为对标的高度通常决定了项目的潜力。然而,除了赛道分析之外,团队的对标和标准参考同样重要,但这一方面却往往被忽视。本篇将借助机器学习模型的分析方法,对独角兽团队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从而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团队参考标准。


如果你是经济学或管理学的博士生,推荐阅读推理过程,它可以成为一个学术课题素材;如果你是时间有限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可以直接跳到文末查看结论和深度吐槽。大家也可以对VC或者创业分别祛魅一下。


一、团队Team


我们把94家独角兽企业的团队打了6类标签,然后又把6类标签合并为2个分类,分为CEO brand 和 Team grade两个部分,互相关联:


  •  CEO brand指的是这个创业者最鲜为人知,或者对VC而言最能代表他的品牌标签;如果有一个CEO有多个品牌标签,我们会选择最突出,或者代表他最高成就的品牌标签,例如Sam altman有很多标签,在AI领域,我们把他叫做明星创业者,即Star。李飞飞既是大学教授,又是谷歌云AI首席科学家,我们则定义他为大厂C(科技大厂C level)


  • Team grade则是看这一个创业公司创业时期的团队组成,我们为每一个创业团队的成员都打了标签(后面加入的高管排除在外),每一个标签赋予了不同的分数权重,然后对每一个创业公司进行了打分。分数越低,代表团队级别越高,1分为最高级别。换句话说,CEO brand是个人标签,team grade则是集体标签。


CEO brand介绍


每一个企业只有一个CEO brand标签,一共14种标签:


Star(明星):这一类别的CEO通常是知名或杰出人物,往往在媒体上有显著的曝光率或公众认可度。他们在科技或商业领域可能具有类似明星的地位。


例如Sam Altman,一系列Transformer作者和Open AI的coufounder等。


所对应企业:Anthropic, OpenAI, Cohere, Tenstorrent, Adept, Covariant, Character.AI。


 big tech C(大科技公司C级高管):指那些曾在大型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或亚马逊)担任C级高管,例如CEO、CTO、COO。他们从顶级科技公司带来了广泛的领导经验。


例如,Chris Walker在创办Untether AI之前,曾在英特尔担任企业副总裁和总经理;Amit Bendov在创立Gong.io之前,曾在Sisense担任CEO等。


所对应企业:Inflection AI, SandboxAQ, Typeface, Gong.io, Xai, Untether AI, SiliconBox, Xaira Therapeutics, World Labs。


Unicorn Cofounder(独角兽公司联合创始人):包括那些曾共同创立过独角兽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或以上)的创始人。他们在将企业发展到显著估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例如,AI21 Labs的创始人Amnon Shashua 是Mobileye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rvind Jain,在创立Glean之前,联合创立了云数据管理公司Rubrik(RBRK),当前市值56亿美元。这些创业者都极其成功,而且也不是仅仅沾边的10亿美元独角兽founder,但是又和Google等企业体量存在巨大差距,我们定义他们为Unicorn Cofounder。


所对应企业:Lemonade, Graphcore, Stability AI, G42, Augment AI, Harness, Glean,Eightfold, Krutrim, AI21 Labs, d-Matrix, TempUSA, K Health, Quantinuum, Figure


Serial Entrepreneur(连续创业者):指那些创立过多家公司的个人,通常具有成功退出的历史。这些创业者在创办和扩展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未达到独角兽高度,但是大多也有大厂经历或者藤校经历。


所对应企业:Together AI, Midjourney, Core Scientific, Cognition AI, Builder.ai, ShieldAI, Verbit, OpenSpace.ai, Jasper.ai, Advance Intelligence Group, NotCo, AlephAlpha, Metropolis, Flock Safety, Cerebras Systems, KoBold Metals, Weight &Biases, Wiz, Glance。


Scientist(科学家):指那些拥有强大科学或研究背景的CEO,通常拥有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或物理学等领域的高级学位。他们通常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以技术专长而著称。


所对应企业:Mistral AI, Xanadu, Anyscale, Sakana AI, Lightmatter, Ayar Labs, MammothBiosciences, Cera, Owkin, Skild AI


Big tech Senior(大科技公司高级职位):指在大型科技公司担任高级职位的管理人员,虽然可能没有担任C级角色,但他们通常负责管理大型团队或重要部门,具有重要的领导责任。


所对应企业:Perplexity AI, Monte Carlo, Cresta, SeekOut, SambaNova Systems, Groq,ConcertAI


Researcher(研究员):指那些在学术或企业研究领域有着丰富职业经历的CEO,他们通常都有phd学位。其实在Star,Unicorn Cofounder,Serial Entrepreneur和Scientist里也有很多研究院类型的创业者,但是我们只取了他们最突出的特点,而不是按照每一个特点都进行标签。


所对应企业:Snorkel AI, Viz, AMP Robotics。


Big tech Junior(大科技公司初中级职位):指那些曾在大型科技公司担任初级职位的人士。通常学历也是藤校,然后在大厂工作了2-3年。


所对应企业:Imbue, Relativity Space, ElevenLabs, Replit, Scale AI, Abnormal Security,Harvey


Ivy grad(常春藤盟校毕业生):指那些毕业于常春藤盟校(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CEO。主要指的是刚毕业的藤校毕业生以及辍学生,他们没有其他工作经历。


所对应企业:Runway, Spring Health, EliseAI。


Grassroots(草根):指那些从基层起步的CEO,没有学历,和大厂经历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也没有得到一线VC的支持。


所对应企业:Hugging Face, Notion, Synthesia, Vercel, Paradox,GeneDx, Shiprocket。


The Military(军人背景):指那些拥有军方背景的CEO,带有特定资源。


所对应企业:Helsing, Hailo Technologies, Salt Security。


Banker(银行家):指那些来自银行或投行行业背景的CEO。他们通常在金融、投资和资本市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所对应企业:CoreWeave, Pagaya。


VC(风险投资人):指那些拥有风险投资背景的CEO,可能是前风险投资人,或者具有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的丰富经验。他们对创业公司融资和扩展的动态有深刻理解。


所对应企业:Fractal Analytics。


Serial Entrepreneur, grassroots(连续创业者、草根):这是一个混合类别,结合了“连续创业者”和“草根”的特点,指的是既没有学历,也没有大厂经历的创业者,他们曾经创办过中等级别的公司,并且成功退出;这个案例其实只有一个。


所对应企业:Bright Machines。


 Figure 1:不同CEO brand的数量:



Table 1:不同CEO brand的数量:



从Figure1和Table1可以看出,AI独角兽的CEO主要集中在Serial Entrepreneur、Unicorn Cofounder;Scientist和Big tech C则为数量第二多的类别。背景最亮眼的Unicorn Cofounder;Scientist, Star和Big tech C四个加起来,就占比43%。而纯草根占比只有7%。


CEO 品牌与团队评级的关系


Figure 2:不同CEO brand的平均团队级别:



如Figure2,可以观察到不同团队分数(team grade)和CEO brand有肉眼可见的规律。似乎CEO brand越响亮,团队分数越高。于是,如下图Figure 3,我们操作了一个方差分析去判断这个规律是否真的存在,测试结果显示,p值为 2.05 * 10^{-32},小于0.05,这意味着这个规律是真的存在的,CEO的背景是影响团队整体质量或实力的重要因素,CEO品牌上限决定了创业公司初期的人才密度和高度。


Figure 3:团队级别与CEO品牌的方差分析:



CEO 品牌与融资额,估值的关系


Figure 4:CEO brand的平均估值与平均融资额:



如Figure 4所示,CEO brand的平均估值和融资额,按照规模进行排序,依然观察出每组不同,Star的融资额和估值远远高于其他类别。于是我们决定使用Tukey's HSD模型来检测一下这些差异是否在统计学上显著,结果如Figure 5表示。


Serial Entrepreneur 的融资能力显然强于Scientist和Researcher(大学教授);Unicorn Cofounder的融资能力显然强于Researcher;


除此之外,并无显著差异,也就是Star与其他类别的差异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再进一步研究一下Star是否真的无效;我们又用了Mann-Whitney U来检查我们的结果,如Figure 6 结果证明不同CEO brand之间无差异。我们认为是1. 样本量太少;2.因为本身就都是独角兽企业,背景差异已经被拉平。


Figure 5:Tukey's HSD on CEO brand的平均估值和融资额:



Figure 6:Mann-Whitney U on CEO brand的平均估值和融资额:



CEO 品牌与赛道/子赛道的关系


Figure II: AI Unicorn Mapping:



Figure 7:每个CEO brand项目x赛道的数量:



如Figure 15所示,我们推测CEO brand对于选择创业赛道会有一种倾向性,即不同类型的CEO会选择不同赛道;因为赛道过于宏观,我们更想知道子赛道与CEO brand之间的关系。于是我们采用标准化残差(Standardized Residuals) 去确定CEO brand和Sub-Category(子赛道)之间是否真的有显著关联。


Figure 8 :CEO brand与子赛道的标准化残差分析: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一部分组合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如Figure 8:


  • Banker与Computing


  • Banker 和 Finance


  • Ivy grad 和 AIGC/Editing


  • Ivy grad 和 Real Estate


  • Researcher 和 Data management


  • Researcher 和 Robot


  • Big tech Junior 和 Devtools


  • Big tech Junior 和 space


  • VC 和 Enterprise


这些结果表明特定的CEO品牌在特定的子类别中有明显的偏好或优势,这些偏好可能与他们的职业背景、教育经历或行业经验密切相关。例如,Banker去选择fintech领域创业;Ivy grad选择了real estate和Editing 工具这样技术门槛较低的领域;Researcher则选择了数据管理软件和机器人相对有技术门槛的赛道。


二、Team Grade


团队评级与数量的关系


Table 2:团队评级 x 公司 x 团队组合:



Figure 9 :团队评级 x 公司数量。



Figure 10 :团队评级组合比例。



我们将背景相似度较大的团队级别分组后,发现级别较高的团队在数量上远超过级别低的团队。


团队评级与融资额、估值的关系


Table 3:不同团队级别基本信息图:



如Table3,我们可以直观看到不同级别的团队融资额、估值、创办时间都有一些区别;各个级别的团队主要出现在2016, 2017 和 2021年,这和资本市场环境,以及AI技术发展都有关系。


Figure 11 :Team Grade的平均融资额和平均估值:



从Table 3和Figure11数据中可以看到,Team Grade较高的团队(即分数较低的团队)通常对应更高的融资额和估值。这表明团队质量越高,获得的融资额和估值可能也越高。于是我们做一个相关关系分析,去看一下进一步的结果。


Figure 12 :Team Grade的平均融资额和平均估值相关关系分析。



如Figure 12展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了Team Grade与融资额和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


  • Team Grade与融资额的相关系数: -0.236


  • Team Grade与估值的相关系数: -0.215


结果解读:


  • 相关系数为负值,表明Team Grade越高(即团队分数越低),融资额和估值越低。这符合我们预期,即团队质量越高(Team Grade越低),融资额和估值越高。


  • 不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大(接近0.2),说明这种关系虽然存在,但并不非常强。


Figure 13 :Team Grade的平均融资额和平均估值回归关系分析: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试图找到每一个团队级别对融资和估值的影响系数是什么。融资额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了以下内容:


  • 截距(const): 1637.66,这表示当Team Grade为0时的预期融资额。


  • Team Grade的系数: -250.60,这意味着每增加一个Team Grade,融资额平均减少约250.60百万美元。


  • t值和p值: t值为 -2.32,p值为 0.022,表明Team Grade对融资额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值 < 0.05)


估值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了以下内容:


  • 截距(const): 8367.14,这表示当Team Grade为0时的预期估值。


  • Team Grade的系数: -1260.57,这意味着每增加一个Team Grade(降级),估值平均减少约1260.57百万美元。


  • t值和p值: t值为 -2.11,p值为 0.038,表明Team Grade对估值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值 < 0.05)


结果解读:


  • Team Grade对估值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团队评分越高(质量越低),估值越低。


总结:


• Team Grade与融资额和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团队质量越高,融资额和估值越高。


• 每降低一个团队等级(1为最高,每增加一分),公司的融资额平均会减少约2.51亿美元,估值则平均降低约12.61亿美元。


• 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这一趋势,且这种关系在统计学上显著。


团队评级与子赛道选择的关系


我们想看一下team grade和子赛道之间是否也有关联系,是否能得出不同的子赛道匹配不同级别的团队,于是我们对team grade和子赛道的关联度进一步做卡方检验,得到结果卡方统计量(Chi-square statistic): 148.37,p值(p-value): 0.258。由于p值大于0.05,整体来看,Team Grade与子类别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关联。然而,个别Team Grade与子类别之间可能仍存在显著的关联,这可以通过观察标准化残差来发现。


通过标准化残值我们发现,以下组合有显著正向关联,这还是说明部分团队组成和部分行业有特定的吸引力;例如等级1的团队喜欢创业大模型和社交方向(大模型相关);等级5和6则以垂直领域创业居多。


  • Team Grade 5 和Data management:


  • Team Grade 5 和Gov & Public affairs


  • Team Grade 5 和Security:


  • Team Grade 6和Real Estate


  • Team Grade 1和Social


  • Team Grade 1和Fundation models


三、多维度分析


全维度,多标签统计分析


我们把AI独角兽的所有大类标签一起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包括,创办时间,团队组成,CEO品牌,团队评级,融资额,估值,国家,VC机构,大厂投资等等,想去探究不同标签对估值和融资额的影响。结果发现,


如Figure 14,成立年份 (founded) 也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成立年份越早的公司估值越低,成立越晚的公司估值越高。


其他变量如 团队评级、子类别、类别、国家、CEO 品牌 对估值的影响不显著。这个则推翻了我们先前的结论,也就是他认为团队级别和品牌对估值等等没有影响。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一下。


Figure 14:Founded yr vs. Funding



CEO Brand在更大样本量下的分析


于是我们随机抽取了800个公司(非独角兽),然后去分析和计算不同CEO brand对估值或者融资额的影响。最后果然在更大的样本下,如Table 4,我们发现了不同组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而品牌属性更强的与品牌属性较弱的差异则更大。


Table 4:Selected T-test results



我们在想那么CEO brand之间的差异是否也有可能是不同AI赛道估值不同造成的结果呢?于是我们在同一组数据上进行了统计实验。如Table 5,结果发现在Category里,只有Infra和其他组是有显著差异的。也就是infra的估值显然高于类别,其他类别之间则无差异。


Table 5:Selected T-test results




那么Infra的估值和融资额更高,会不会和infra 里的CEO品牌更好或者team grade更高有关系呢?于是我们又做了一个这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如Figure 15,结果证明三者之间并无关联,换句话说,infra的估值和融资额就是高,并不是因为团队背景好,所以估值高。证明AI投资也还是有赛道可以选。


Figure 15:M-W U Test results



四、结论与吐槽


CEO背景、团队等级、赛道影响:


  • 部分CEO背景对公司估值和融资有明确影响;


  • 团队等级对公司的估值和融资有很大的影响。每降低一个团队等级即增加一分(1为等级最高),公司的融资额平均会减少约2.51亿美元,估值则平均降低约12.61亿美元。


  • 此外,只有"Infra"赛道对估值和融资有明显的影响,其他赛道则没有显著差异。


  • AI创业方向的选择:不同的团队在AI细分创业方向的选择上没有明显差异。


  • 新兴AI企业的估值和融资趋势:近年来创办的AI公司,估值和融资额普遍更高。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 毫无疑问,在AI领域,投人远远大于投赛道;投人是第一位的;细分赛道没那么重要。


  • 而且我们的VC们,创业公司们可以按图索骥,找一找自己的portfolio和自己的团队的benchmark,属于什么CEO brand,什么团队评分,可以评估一下自己公司的上限和成功率。


  • 事实上我们知道中美创业团队背景差异巨大,一个中国的第一梯队创业者(大学教授+4亿美金成功退出连续创业者)在美国只是第三梯队。也就是说中国顶流团队要比美国顶流的公司少几乎26亿美元估值。


这里面还有几个有意思的点:


  • 在传统互联网投资里,往往是越靠近C端的估值越高,CEO背景也更多元化。2C离钱近,离变现越近,估值越高。所以我们也看到了现在海内外最强的AI巨头都是由2C产品转化而来,例如Google,国内的字节,阿里。


  • 但是在AI创业公司这里,如果我们把所有赛道都分析一遍会发现,他介于半导体和软件software之间,和Web3极其相像,都是底层基础设施的估值更高。换句话说,离钱越远,估值越高。


为什么?


除了表面上的技术驱动以外,很大的核心是在AI和web3领域 2C的创业方向太容易被证伪了:


首先,普通用户摸得到看得见,是个人就可以评头论足,bb几句产品体验;人人都是“投资人”,我听过无数投资消费的VC跟我抱怨,自己的工作和散户没有区别;也就是说,产品好不好,VC的评价没有权威性。


吐槽:2C创业最难的就是找方向,大多数钱花在这里,就是看似有个大方向,做起来全是坑,所有钱花在找方向上;相对而言,如果PMF明确了,那就绞尽脑汁把product做好就可以了,所以并不是中国创业者喜欢Copy to China,而是同等智商情况下,这么做省钱省力。所以国内的原创idea,弥足珍贵,例如共享单车,人人都能想到,但是idea与执行还有一道鸿沟。


其次有客观指标,用户数据就成为判断项目的金标准,必须保持持续增长,一旦不增长,就很难融到下一轮了。


而Infra就不一样了:


第一,方向相对而言更好找,很多infra赛道和科研无异,正如杨振宁所说,科研比商业简单,科研是有规律的。


吐槽:这里面要再说一下中美计算机科研的不同,比方说近几年清华的计算机论文publication和citation数量基本上全球前二水平,但是为什么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却还是google那几篇呢?因为论文publication和citation数量就是学术界评分的pmf,这刷起来,国人团队又是第一。所以有pmf之前,是海外擅长的;一旦pmf确定了,国人团队往往后来者居上。商业创业,科研,都这样,这是中国特色。从这点上来说,只要美国那边搞定AI应用的pmf,中国这边就能出爆款。


第二,Infra技术门槛高,大多数人看不懂,大多数VC也看不懂,大多数学计算机的VC也看不懂,各种盲人摸象;因此也并不以技术高低作为是否投资项目的标准,这为“吹泡泡”估值奠定了基础。那么我们不禁要问,VC如何评估一个在3-5年内没有亮眼业务数据的技术项目呢?让我们看下面的两个小case。


吐槽:Case 1:Sam altman, Elon musk都不懂AI技术(硅谷工程师听过他们线下演讲的,都知道吧),Elon musk甚至连原理都不太了解,看他和杨力坤的论战得出,此人连基本科研规则都不懂,和高晓松一个路数,主打把道听途说讲的身临其境,《硅谷》里的嘴炮哥,这种真的是硅谷创业奇才;说实话我现在不太相信他几句话解决了什么tesla,spaceX众多科学家解决不了的科研难题,这和孙正义3分钟投马云一样,就是一个公关小品文;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创造了Open AI。


Case 2:李开复老师是真的懂AI原理的,他在微软主导和推动了统计学成为NLP主流,替代规则流派,极大发展了NLP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的效果,可以说这个是大模型出现的前提。笔者有一大半本科同学硕士时期从神经学领域(基于统计学)转去机器学习专业就是受此影响。但是,他创办的零一万物(也很牛b)技术会超过Open AI吗?


第三,Infra经常迟迟不推出产品,久久不商业化;这就是为持久“吹泡泡”量身定制的,金融人士最爱。


吐槽:事实上多数AI企业商业化落地的那天就是死亡的那天,看看过去的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案例,比比皆是。在这一刻web2,web3 VC精神交汇了。中国VC在这里有时候很拧巴,一方面也想做那个“撑死胆大的”,一方面又担心政策变脸,不敢真的下注烧钱没完的项目,心里想的是寒武纪,但是又担心投的是柔宇科技。


但是硅谷VC就知行合一了,他们投web2,web3都是一个路数,自己造势,自己抬轿子,没有技术壁垒也要造出一个资金壁垒,吃的准就Netscape /coinbase 高位套现,吃不准就Wework/Opensea。区别就是中国的泡泡靠揣测圣意,而硅谷泡泡却是自导自演。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爆米花独角兽”,作者“VC Popcorn”


关键词: AI , AI创业 , AI商业化 , 人工智能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AI数据分析

【开源免费】DeepBI是一款AI原生的数据分析平台。DeepBI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来探索、查询、可视化和共享来自任何数据源的数据。用户可以使用DeepBI洞察数据并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DeepInsight-AI/DeepBI?tab=readme-ov-file

本地安装:https://www.deepbi.com/

【开源免费airda(Air Data Agent)是面向数据分析的AI智能体,能够理解数据开发和数据分析需求、根据用户需要让数据可视化。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hitsz-ids/airda

2
AI搜索

【开源免费】MindSearch是一个模仿人类思考方式的AI搜索引擎框架,其性能可与 Perplexity和ChatGPT-Web相媲美。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InternLM/MindSearch

在线使用:https://mindsearch.openxlab.org.cn/


【开源免费】Morphic是一个由AI驱动的搜索引擎。该项目开源免费,搜索结果包含文本,图片,视频等各种AI搜索所需要的必备功能。相对于其他开源AI搜索项目,测试搜索结果最好。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miurla/morphic/tree/main

在线使用:https://www.morphic.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