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人工智能 GPT4 伦理 生成式 医疗 监管 安全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 强化学习 模型 算法 应用 开发 研究 工具 平台 框架 数据集 训练 部署 安全 合规 培训 投资 LLM,llm AI,ai,Ai 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制图 生图 绘图 文生图 文生视频 生成式AI AGI 世界模型 sora chatGPT,chatgpt,ChatGpt claude openai Llama deepseek midjourney 红熊猫模型 Red panda,panda Stable Diffusion,StableDiffusion,stable DALL- E 3 DALL E DALL Flux,flux 扩散模型 混元大模型 文心一言 通义千问 可灵 Pika PixelDance 豆包 月之暗面 零一万物 阶跃星辰 搜索增强 MiniMax Talkie Agent prompt fastai LangChain TTS 微调 提示词 知识库 智能体
# 热门搜索 #
搜索
月之暗面创始人被仲裁事件的业内解读(全网最细解读)
6518点击    2024-11-12 20:57

大家好,我是佩妮。


前两天暗涌发的《独家|Kimi创始人杨植麟被前投资人提起仲裁》很多朋友看见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我也和月之暗面的老股东新股东们都聊了聊,大家各有观点。


我感觉这个事件还是有很多值得解读,和其他创业者朋友借鉴的地方,而且外面一面倒的声音也太多了。


所以在飞机上码字写了这篇。希望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视角,供大家参考~



从头梳理一下事件脉络:


2016年,循环智能成立,公司起初做的业务是2B领域的聊天机器人,创始人是三位,陈麒聪,杨植麟,张宇韬。


三位在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相识,背景履历都很好,年龄相近,分别担任CEO,AI产品负责人,CTO。


根据多方验证,当时的股权比例也是3:3:3,这么一个经常被投资人说是最差的一种分配比例方式。


可见当时首先三位都认同彼此很强,能力互补,没有哪一方明显高出其他人。而且首次创业太年轻,大家都还不成熟。


循环智能拿到了5轮融资,估值大概在2亿美金左右。


最近一轮停留在2021年,那一年,美元投资断崖式下滑,SaaS也不再吃香。



(图:循环智能融资历史)


Martech(营销科技)国内竞争极其激烈,环境比较复杂,不是技术牛就可以。估计公司应该经历过很多痛苦挣扎的时刻。


时间来到了2023年,chatGPT爆火。


(请注意,这时候他们创业已经7年了,7年都还没做起来的公司,一般很难说……)


杨植麟本来就是研究LLM的,判断这是通向AGI的一次技术革命,也萌发了自己做大模型创业的念头。


他拉上了张,也许也问了陈,可能陈不愿意,或者是老公司总有得有人。总之,后面是杨和张决定去。


决心已下,此时他们需要做一个决定:


在循环智能体系内做,还是两人成立新公司独立出去做?


一个合理的判断:


大模型融资的窗口期很短,5000万美金是门票,需要快速搞定决策。此时如果以旧公司为主体,此前的历史,团队,业务,估值,甚至老股东,都会成为拖慢决策速度的包袱


本身是两件事,应该以两个不同的公司来做。


事实上,循环智能做的确实也比较一般……如果不是因为月之暗面,可能很少会有人知道这家公司。。



到这里也就还好,因为我们知道,其实联合创始人出去自己做公司,在创投圈非常非常常见。


一家公司,通常只有创始人本人(实控人/大股东)是留在最后的那一个,其他团队经过一段时间,总会因为种种原因更替的。


只要不是恶意竞争,通常都是尊重祝福,说不定还投点。


很多联创占的股份比例不高,和公司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也没那么强。


但是杨和张在这里的情况不一样,他们各持有1/3的股份。股东也认同了这一点,在当时的投资决策中,杨和张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同时,他们也要受到和创始人同等的约束。


杨和张这么一走,相当于原来投资中占2/3的决策依据,塌方了……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在投资协议中非常常见,用于保护投资人权益的条款,可以理解为【全职】和【不竞争】协议。


条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创始人或者高管,把公司的的人或者核心技术,客户资源等带走,另起炉灶,把原来的老公司架为空壳,损害股东的利益。



(类似的模版条款)


我看了目前循环智能对外发布的产品介绍,他们在基于大模型做会话智能解决方案,偏2B应用。一个做LLM+应用,一个做应用,非要说有同业,似乎也有点关系。


一般来说,如果触发了这个条款,那就是要求回购,或者商量其他的方案,就比如平移一部分股权到新公司。


合理判断,3个人应该都受到这个条款的限制,这就是之前所说的,需要得到豁免该条款的同意书。


根据月之暗面所说,他们2人在走的时候,和老股东知会过,并得到了同意。


新公司中,循环智能也有持股,一部分老股东跟投了新公司(红杉和真格),另外一些没有跟投,相当于通过循环智能间接持股。



这次的仲裁,就是循环智能和未参与新公司投资的老股东机构共同发起,他们有:金沙江创投,博裕资本,万物资本,靖亚资本,上海华山资本;


我问了其中几个老股东,虽然没说的很明确,不过态度也都很坚决。


首先,新公司补偿给老公司的比例比较少,应该是个位数。他们认为低于合理比例。


(所以还是,这个当初说好了吗?)


其次,当时杨有可能是赶时间?程序上大概是有瑕疵的,有可能在没有拿到书面同意,或者没有股东全数同意的情况下,就去成立了新公司,做了工商变更?(这个是我瞎猜的)


投资机构的法务也不是吃素的。


所以就出现了现在这么个诡异的情况,大家都互放狠话,坚称自己都是协议上有充分的依据,可以证明自己占理。


月之暗面作为最近几年增长最快的新创业公司,阿里进入之后,估值已经在30亿美金左右。


这意味着1%的股份就值3000万美金,这个是个上亿甚至10亿美元级别的争夺战,值得双方花大功夫。


加上之前有团队套现千万美金的传闻,可以想象,巨额财富摆在眼前,原来熟悉的人境遇迥异,对于人的心态影响是多么的大啊。


据说双方已经协商了好几个月了谈不拢,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现在就是外面消息满天飞,老公司和老股东觉得人不地道,白眼狼。新公司觉得我该给已经给了,你是看我们起飞了,贪得无厌。


新公司股东也天然是站公司这一边,都是实力派。



(moonshot,一家集齐了腾讯的产品,字节/pdd的推广,阿里的公关的公司)


这个事情和老罗的有点类似,不过那里俩人都是当面撕,更直接。


这边都是间接第三方,仲裁文件也不公开,外部我们无从知道当时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参与仲裁的老股东里面,金沙江创投挺显眼的。因为众所周知,当初在GSR投月之暗面的张予彤加入了公司,但是朱啸虎一直公开说自己不看好大模型。


突然想起早期谷歌和Facebook,甚至特斯拉都有过类似争端,其实都赔了不少钱。直接财富自由的程度。


(看过马斯克自传的应该知道特斯拉最早的创始人不是他吧。)


我也咨询了朋友,香港仲裁代表什么?


美元投资的项目,一般在香港或者新加坡仲裁,跨境强制执行能力比较差,但也有成功的。另外就是自由裁量权比较高,看仲裁员心情了……


不过万一仲裁成功可以证明自己占理,这是后续双方谈判中很重要的筹码。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建议大家不用站边,尊重法律。



后续他们之间的博弈,也许不一定会在公众有一个结果。因为创业最终还是要把事情做成,不然高估值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我还是很喜欢kimi的产品的,也喜欢创业精神和理想主义,希望大家最终有一个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最后我也想提醒创业者朋友们,如果要离开原公司创业,千万要注意这块的流程要全做完了。别嫌麻烦。


之前有律师群友也跟我说过更极端的案例,创始人被踢出了公司,但是后面公司清算了还找他来连带赔偿。因为他在走的时候没有把这些权利义务一并结清,留下了隐患。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  佩妮Penny的世界 “,作者 ” 佩妮小阿姨 “





关键词: 月之暗面 , AI , Kimi , 人工智能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