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人工智能 GPT4 伦理 生成式 医疗 监管 安全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 强化学习 模型 算法 应用 开发 研究 工具 平台 框架 数据集 训练 部署 安全 合规 培训 投资 LLM,llm AI,ai,Ai 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制图 生图 绘图 文生图 文生视频 生成式AI AGI 世界模型 sora chatGPT,chatgpt,ChatGpt claude openai Llama deepseek midjourney 红熊猫模型 Red panda,panda Stable Diffusion,StableDiffusion,stable DALL- E 3 DALL E DALL Flux,flux 扩散模型 混元大模型 文心一言 通义千问 可灵 Pika PixelDance 豆包 月之暗面 零一万物 阶跃星辰 搜索增强 MiniMax Talkie Agent prompt fastai LangChain TTS 微调 提示词 知识库 智能体
# 热门搜索 #
搜索
杨植麟还没有解开月之暗面的局
5256点击    2024-11-21 14:30

被并购是最好的结局吗


11月16日,陷入前投资人仲裁风波的主角杨植麟突然出现,并对外发布了一款数学模型。


杨植麟将自己的数学模型k0-math对标OpenAI o1系列,主打深入思考。


对于从不对外讲技术的月之暗面而言,这一动作有些异常。


在产品方面,杨植麟表示他们未来的重心依旧在Kimi上,且暂时也不会再拓展海外市场。不过,国内to C生产力工具迟迟难变现的现状,对月之暗面和杨植麟提出了巨大考验。


当下,技术的故事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似乎也不再性感。有投资人直言,“这年头、这个环境,以月之暗面现在的估值水平,发啥(模型)都没帮助。下一轮月之暗面的估值至少要40亿~50亿美元,谁还能投得起?”


据参与此次月之暗面发布会的媒体形容,在分享k0-math模型时,杨植麟几乎化身为一个“高中老师”,在现场用大量高考数学题目演示模型的“思考能力”。“他是那样兴奋,以至于一度在近十分钟的时间里,目不转睛盯着桌面电脑,不看众人,沉迷讲题——像是北大数学天才韦神附体。”


有业内人士透露,相比于管理公司,杨植麟本人更倾向于回大学做一名教授,做学问。“但目前的大环境和竞争格局下,容不得他那么simple。”


外界对于杨植麟的好奇不止于技术和模型,但对于行业竞争格局以及相关争议,在这次发布会上,杨植麟并没有正面回应一切。


拧巴的创始人和公司


2023年10月,一款支持20万汉字输入的智能助手Kimi正式对外发布,其背后的公司月之暗面逐渐浮出水面,长文本也成为各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2024年2月,月之暗面以新一轮超10亿美元融资、25亿美元估值的消息被曝出时,创始人杨植麟的热度也跟着水涨船高。坚定的AGI信徒、师从清华AI大牛唐杰、论文引用超22000次……各种标签和溢美之词贴在了这位大模型领域最年轻的创业者身上。


2024年3月,在腾讯科技的采访中,杨植麟表示,“AI不是我在接下来一两年找到什么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度,这一概念最早由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家、网景公司创始人Marc Andreessen在2007年提出),而是接下来10到20年如何改变世界。”


今年10月份,有媒体曝出,头部大模型公司中,至少两家逐步放弃了预训练模型。有行业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其中就包括月之暗面。


对此,有投资人也认为,除了少数公司能够做到基模一体,绝大多数公司应该专心做好应用。“现在基础模型的收费低,能力也足够强,只要针对自己的产品和场景做优化就很好用了。”他说。


从成立以来,月之暗面从未对外发布或推出自己的大语言模型,也不像同行那样拿自研模型去打榜或冲榜。其官网也显示,月之暗面的语言模型基座依然是Moonshot AI,供给B端API调用的模型,依然是moonshot-v1-8k、moonshot-v1-32k、moonshot-v1-128。一年多来,公司唯一对外输出的,只有Kimi。



2024年9月,月之暗面的出海产品Ohai和Noisee,被曝出进行了业务调整,或缩减合并到Kimi本身,或裁撤项目。对此,杨植麟在11月16日媒体交流过程中回应道,今年2~3月份,他做出了聚焦Kimi的决定。“基于对美国市场的判断和我们自己的观察,我们决定必须要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我会观察海外的情况,去判断哪些业务上限最高,接下来思考哪些业务最匹配我们的能力,基于此做聚焦,去把核心的创新能力做好。”


在聚焦Kimi的同时,月之暗面在投流方面也是大手笔。App Growing上显示,Kimi在10月投放量飙升,20天投出1.1亿元,接近其整个三季度的总和。


但在部分AI行业从业者看来,月之暗面投流投得太没有规划性了,各个社交平台都投,“究竟要吸引哪部分用户群体,感觉他们自己也没想清楚”。


此外,也有投资人认为,月之暗面将所有重心都放在Kimi上,还疯狂砸钱投流,是不太理智的做法。在该投资人看来,Kimi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黏性,从Kimi换到豆包或者其他产品上,是很简单的事情,甚至用户可以一个手机装三四种APP;二是只要Kimi的竞争对手,比如豆包等,一天不收钱,Kimi也收不上来钱。“没有黏性的东西盲目获客是没意义的。”该投资人说。


在2024年的云栖大会上,杨植麟被问到,如果作为投资人,他会看重AI项目的什么指标。他的答案是:产品本身价值、产品增量价值、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在他看来,DAU和留存率是最重要的指标。在11月16日,杨植麟还公布了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0月,Kimi的月活用户为3600万,但对比自带“大腿”的豆包,双方依然有不小差距。数据统计,豆包10月的月活为5130万。且2024年1月到10月,中国AI原生应用(APP)累计下载量分别为豆包的1.08亿、文小言的2260万、Kimi的2100万、星野的1790万、天工AI的1170万。


在商业化上,月之暗面也一直在发力。


此前,Kimi也尝试过收费,只不过在外界看来方式有点“抽象”。2024年5月,Kimi曾上线打赏功能,从一朵小红花到直接登月6个档位,价格从5.2元到399元不等。10月,Kimi又推出了每天限用5次、搜索量更大的探索版,目前虽然不收费,但有消息称Kimi可能会在未来推出VIP计划。在to B领域,月之暗面也没有完全放弃,在8月正式发布了Kimi企业级API。


尽管杨植麟曾表示不会完全学习OpenAI,但目前看来,其跟国内很多大模型厂商类似,在to B、to C的商业化上依旧在沿着OpenAI的路径发力。


上述投资人认为,月之暗面需要考虑最终如何把用户留在自己这,并且能够在用户身上收到钱。“抖音为什么能赚钱?它通过不停地用内容加推荐算法,把用户真正留在平台上面,后面才可以做商业化的广告、做电商变现。Kimi要想成功,也必须把用户留在平台上。但从目前来看,作为一个普通C端用户,我没有任何理由一定要粘在这个平台上。”


并购和上市,都难上加难


苟下 去——这是不 少投资人对于当下大模型创业公司的看法和建议。


目前行业内的普遍共识是,头部大模型公司的估值太高了,后续投资人肯定要考量公司的商业化路径,否则退出不了。


上述投资人也表示,前一两轮融资,大家还可以看产品、团队背景,就投了;但到了第三轮,估值上去以后,还是得看商业化表现。即使是OpenAI,Sam Altman在新一轮融资中,也做了相应的营利性承诺和营收对赌。


“我们也对被投企业说,你不要抱有任何幻想,现在不是5年、10年前钱还很多的时候,能一轮一轮地融下去,你必须在第三轮之前找到商业化路径。”上述投资人说,“要做好未来三四年可能都融不到钱的准备,到最后行业肯定会洗牌。”


谈及上市融资,不少投资人只能回复一个字“难”。


“各家都没法正式盈利的情况下,只能跟AI1.0时代一样,寒武纪、壁仞一直亏也上了。”上述投资人说。


另一方面,海外数家AI头部创业公司被巨头收购的案例也无法在国内被借鉴。“海外的几个并购案,如谷歌25亿美元收购Character.AI,微软6.5亿美元收购Inflection AI,这些也不过是成本价收编团队,但这都算是好的出路了。”有投资人表示。


上述投资人认为,国内即使要并购,也要有相应的理由,目前各家大厂都在做自己的大模型。以投大模型最多的阿里为例,其千帆模型做得也不错;虽然投得最多,但对阿里属于防御性投资。而且阿里投月之暗面,很多时候是以算力来支付,并不是现金支出。


“阿里就算想收购,也就能收一家。海外目前只有OpenAI、Claude、xAI三家,在大模型创业公司领域还有一定的稀缺效应,国内这么多家,可替代、选择的机会太多了。”上述投资人说。


该投资人认为,国内最后可能连被成本价收编的出路都没有,“大厂完全可以等着你倒下,然后再收编。因为这个市场没有任何角色可以提供‘流动性’。”


不过,也有投资人认为,对于头部几家大模型公司而言,未来几年也不是那么艰难,“账上投资款的利息已经够他们团队开销了,砍到几十人,不要乱花钱,他们就能一直活着,公司想倒闭可能也不太容易。”


对于未来的种种难题,该投资人表示:“厉害的创业者不就是要解决这些死局的吗?”


参考资料:


《月暗杨植麟,并没有回应一切》,AI燎原


《2024国内AI应用花24.5亿,搞出3个月活1000万产品》,AI产品榜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作者“孔月昕”


关键词: AI , 月之暗面 , 人工智能 , K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