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神在Meta的论文看一篇少一篇了
这些大神在Meta的论文看一篇少一篇了离开Meta的大佬们,留下作品还在陆续发表,今天轮到田渊栋。
离开Meta的大佬们,留下作品还在陆续发表,今天轮到田渊栋。
在号称「史上最严管控AI」的顶级会议ICLR 2026上,评审区却悄悄被大模型攻占。每五条审稿意见里,就有一条几乎全由AI一键生成。当作者怀疑评审是机器人写的、审稿人又怀疑论文是模型拼的,同行评审这台「科学秩序的发动机」,正一点点滑向一场没人承认、却无处不在的自动化实验。
ICLR 2026评审结果震撼出炉:投稿量暴增至近2万篇,却迎来分数大滑坡,平均分从5.12跌至4.2。审稿人吐槽论文质量低下,甚至疑似AI生成,这场学术盛宴为何变味?
四个审稿人全给6分,NeurIPS唯一满分论文炸了!
AAAI 2026录用结果重磅公布!这一届,投稿量暴增至23,680篇,录用率仅17.6%,竞争程度远超往年。一些成功上岸的研究员们晒出了录用成绩单,有人甚至拿下了88887高分。
ICML 2026论文可以投了,截止日期2026年1月28日。今年针对AI使用,组委会强调了三点:LLM不可以「署名」;严禁提示注入,否则拒稿;以及扩大AI审稿。
当地时间 10 月 31 日,由于涌入预印本平台 arXiv 的计算机科学(CS,Compute Science)的由 AI 生成或 AI 辅助生成的综述论文和立场论文数量变得难以管理,arXiv 更新了关于综述论文和立场论文的审核规则,要求这两类论文必须被期刊或会议接收并完成同行评审之后才能提交到 arXiv 的 CS 类别。
一个研究者一天到底要读多少篇论文才能跟上最新趋势?在 AI 研究成果爆炸的今天,这个数字变得越来越模糊。人的阅读速度,早就跟不上 AI 科研地图扩展的速度了。
ICCV最佳论文新鲜出炉了!今年,CMU团队满载而归,斩获最佳论文奖和最佳论文提名。同时,何恺明团队论文,RBG大神提出的Fast R-CNN,十年后斩获Helmholtz Prize,实至名归。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Paper2Agent,将静态论文转化为可交互的AI智能体,让学术成果可以直接被「调用」,为科研知识传播开辟了新模式,并为构建AI共研生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