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篇参考文献!北交大清华等高校发布多语言大模型综述
495篇参考文献!北交大清华等高校发布多语言大模型综述虽然大模型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在多语言场景下仍具有局限性,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虽然大模型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在多语言场景下仍具有局限性,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Nature子刊近日发布了一项研究,针对学术写作中大模型的使用。他们发现,那些了解LLM以及大模型相关技术的受访者有更多的发表文章数量。
2024年11月15日,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系的Jieyu Zheng和Markus Meister发表了一篇震撼学界的论文《The Unbearable Slowness of Being: Why do we live at 10 bit/s?》[1]。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人类大脑每秒仅能处理大约10比特信息。
发表于昨天的论文《Agent Laboratory: Using LLM Agents as Research Assistants》对于科研界具有划时代意义,过去几周才能完成的科研任务现在仅需20分钟到一两个小时左右(不同LLM),花费2-13个美金的Token即可完成!
一个温知识: 联合国宣布,今年是“量子科学与技术之年”。 因为整100年前的1925年,正是以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发表一篇名为《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力学重新诠释》的论文为起点,量子力学的现代时代,齿轮开始转动。
学生交完期末答卷,打工人写完年终总结,各自奔赴跨年现场,一年又过去了。这一年,AI改变了很多行业的生态,从业者的状态,尤其是在内容创作领域。世界开了巨大的AI“夸夸群”,称赞AI“伟力”的文案几乎成为互联网信息污染的一部分。
“高校发布AI禁令”成了热门话题,引发了教育界乃至社会的热烈讨论。当AI入侵互联网,我们该如何与AI共处?
2024 年,是 AI 领域让人兴奋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各大科技公司、机构发布了数不胜数的研究。
事情是这样的,我今天刷信息流的时候注意到,蚂蚁集团今天发布了 2024 科技生态白皮书,展示了他们在论文、专利、开源、标准、产学研等几个方面的进展。
AI真是助力科研的神器,不光能用大模型提升写作效率,跟AI技术沾边的论文中顶刊的概率也会增加,升职速度也会提升;但对于科学界来说,大家都一股脑去研究AI,那些不能用AI的领域受到了冷落,最终导致整体科研多样性下降。